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醫藥衛生人員醫學教育組織實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總結現場調查武陵山片區4省18縣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與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需求,探討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方法整理被調查區域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與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需求,探討該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結果獲得了被調查區域37所鄉鎮衛生院,182個村衛生室;233名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202名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需求和相關課程設置意見,提出了該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結論依據本項目的研究結果,提出了強化宏觀管理,狠抓師資培養,加強課程建設,聯系成教實際,注重籌措經費,堅持常態檢查,更新考核機制等舉措的組織實施策略。
【關鍵詞】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思考
根據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項目“農村醫學教育基本要求和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要求,本子項目第二階段探討,則以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為基礎,圍繞所獲得的武陵山片區被調查區域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進一步探討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以下簡稱實施策略)。并力求嚴按策略,規范實施,穩步推進繼續醫學教育,精心培養能扎根武陵山片區,長期為當地城鄉社區居民提供實用、有效醫藥衛生保健服務的農村醫藥衛生人員,努力實現武陵山片區城鄉基層醫藥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取分片集中抽樣方式,在國務院2013年批準設立的武陵山片區(即一個豁湖南、湖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71個縣,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42個的連片扶貧開發區),確定該片區4省18縣(以下簡稱被調查區域)37個鄉鎮衛生院、182個村衛生室、233名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202名鄉村醫生(共計435人)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依照現場調查計劃,選取個別訪談、集中培訓、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調查。一是分別與被調查區域鄉鎮衛生院院長個別訪談,并在訪談結束時回收他們填寫的基層衛生機構調查表37份。二是精心組織被調查區域鄉鎮衛生院院長、衛技人員和鄉村醫生填寫調查表,隨后當場回收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調查表435份。三是依據兩種調查表,整理被調查區域鄉鎮衛生院、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和課程設置意見。
2調查結果
2.1被調查區域農村醫藥衛生人員學歷狀況
在填有學歷的412份調查表中,有中專學歷169人,占41.0%(其中鄉村醫生125人,占30.3%);大專學歷180人,占43.7%;本科學歷54人,占13.10%;高中等其它學歷9人,占2.2%。反映了武陵山片區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和鄉村醫生本科學歷甚少,主要是大、中專學歷的現狀。
2.2被調查區域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
2.2.1鄉鎮衛生院的需求選擇
(1)最適宜參加的繼續醫學教育類型全科醫學培訓班(100%)、進修學習(100%)、大專學歷教育(91.9%)、中專學歷教育(83.8%)。(2)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基本醫療(100%)、基本衛生服務(100%)、衛生法規(83.8%)、衛生管理(81.1%)、人際溝通(59.5%)。
2.2.2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的需求選擇
(1)最適宜參加的繼續醫學教育類型全科醫學培訓班(97.5%)、鄉村醫生培訓班(92.9%)、大專學歷教育(86.9%)、中專學歷教育(83.7%)。(2)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基本醫療(99.1%)、基本衛生服務(97.9%)、基層衛生管理(76.3%)、人際溝通(70.6%)、衛生法規(68.0%)。
2.2.3以學歷教育方式培養農村醫藥衛生人員最應設置的課程
鄉鎮衛生院的選擇為:(1)基礎醫學課程:人體解剖學(100%)、藥理學(100%)、生理學(97.3%)、病理學(97.3%)、生物化學(86.5%)等。(2)基本醫療課程:內科學(100%)、傳染病學(100%)、外科學(97.3%)、急診醫學(97.3%)、診斷學基礎(97.3%)、兒科學(94.6%)、婦產科學(91.9%)、常用護理技術操作(86.5%)等。(3)基本衛生服務課程:社區常見健康問題(97.3%)、健康教育(97.3%)、全科醫學概論(94.6%)、社區衛生服務(94.6%)、預防醫學(91.9%)、醫學心理學(86.5%)等。(4)基層衛生管理和衛生法律法規課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100%)、社區康復(97.3%)、衛生法規(91.9%)等。
2.2.4農村醫藥衛生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最需培養的內容選擇
(1)最需要培養的基本醫療知識和技能:常見病(98.9%)、多發病(97.7%)、慢性病(96.3%)、傳染病(91.5%)、危重病(91.5%)等。(2)最需要培養的基本衛生服務知識和技能:建立村民健康檔案(96.6%)、慢病防保(95.2%)、婦幼保健(92.9%)、老人保健(91.7%)、健康教育(89.7%)、計劃免疫(89.4)、傳染病預防(87.6%)等。(3)最需要培養的人際溝通知識和技能:人際溝通基本知識(92.6%)、語言溝通(91.0%)、臨床醫療溝通方法(91.0%)、治療性溝通(84.6%)等。(4)最需要培養的基層衛生管理知識和技能:農村重點人群(97.2%)、農村公共衛生(94.5%)、農村常見病(94.3%)等。(5)最需要培養的衛生法律法規知識和技能:衛生法基本知識(98.2%)、機構管理法規(92.0%)、醫事人員管理(86.4%)、食品安全法(85.3%)、醫療糾紛處理(83%)、母嬰保健法規(80.5)等[1]。
3組織實施策略探討
依據武陵山片區4省18縣(區)37所鄉鎮衛生院、182個村衛生室、233名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和202名鄉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需求的現場調查結果,對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組織實施策略探討如下。
3.1強化宏觀管理,加大行政推進力度
武陵山片區各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統一思想,履行職責,提高認識,通力合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衛計委頒發的繼續醫學教育政策,加強本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宏觀管理和政策支持,主動聯系當地實際,有針對性地出臺適宜的配套政策,及時制定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規劃,督促培訓學校依照規劃辦學,通過合理設置課程,配套編寫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同步加強教材建設,努力優化辦學條件,踴躍開展教學檢查,創新完善學業考核機制,確保全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運作流程規范,育人環節清晰,質量把關嚴謹,堅持用宏觀管理導向力和行政督促推動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凝聚齊抓共管辦學合力,構建適用有效的組織實施機制[2],開創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后發趕超新局面。
3.2狠抓師資培養,建設合格師資隊伍
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搶抓國家正在加強全科醫學教育,推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寶貴機遇,巧借教育、衛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要將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學師資培養列入教師培訓計劃的東風,主動以培養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合格師資為突破口,首先實現這兩門課程師資的合格培養。二是注重從培訓學校篩選一批熱心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的專職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優化師范素質,增強繼續醫學教育能力。聘請國內外有關專家對他們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依靠各位專家的優質施教和精心培養,力求順利實現培訓目標。三是合理安排被培訓教師,采取學習領會、研修探討、集體備課等方式,把握教學大綱,制訂授課計劃,熟悉所用教材,查閱參考資料,了解生源狀況,以扎實周到的授課準備,強勁充實的教學能力,熱心嚴謹的執業素質,踴躍承擔教學任務,在為武陵山片區培養“用得上,干得好”的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的主戰場上,不斷創造優質育人的辦學業績[3]。
3.3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各培訓學校要充分發揮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優勢,巧妙整合教學資源,合理制定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等必開課程的建設規劃,逐步優化各課程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課程建設要素,著重在教師人員編制、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積極鼓勵高水平臨床專家承擔臨床專業課教學任務,大力支持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等專業課程建設與創新,尤其要加強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學的課程建設和知識傳授,使之融入教學全過程[4]。注重強化上述課程的教材建設,努力使臨床教學和社區實習教材相互配套,能適時滿足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見習或實習的需要,從而有效提高這些課程的臨床教學質量。
3.4聯系成教實際,構建網絡教育體系
根據繼續醫學教育性質、對象和要求,積極構建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網絡體系,切實做到:①積極創造條件,想方設法將該網絡體系納入全國性教育網絡系統,巧妙利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遠程繼續醫學教育,逐步提高可及性,擴大覆蓋面,不斷幫助更多的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能在當地方便自如地學習醫學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成果。②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規范遠程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適用范圍和學分授予標準,推動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健康發展[5]。③狠抓現代遠程醫學教育視聽教材建設。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社會團體、高中等醫學院校、醫療衛生機構和相關網站的積極性,組織制作具有較強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視聽教材,實現適用有效,資源共享,有利推廣的建設目標。④同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實習基地建設,力爭在縣衛生行政部門支持下,踴躍與當地城鄉社區醫藥衛生人員、管理人員一道,合理應用、常態維護和動態改進社區衛生服務實習基地,力求全方位滿足本片區學員臨床見習需要。
3.5注重籌措經費,努力優化辦學條件
武陵山片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多渠道籌集經費,健全完善繼續醫學教育投入機制。切實把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納入衛生事業經費預算,積極爭取政府的專項財力投入;并督促學校設立繼續醫學教育專項經費,堅持專款專用。嚴按相關硬、軟件建設規劃,購足設備,完善設施,配套軟件,確保運轉,有效推進全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同時,大力鼓勵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為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提供幫助。此外,嚴按國家有關規定,在得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下,穩妥辦好繼續醫學教育收費的審批和備案手續,適量收取相關費用,以維護全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正常運轉。
3.6堅持常態檢查,著力保障教學質量
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運作后,各承擔育人任務的培訓學校務必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樹立質量至上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標準,及時建立、運行日常教學常態檢查機制,周密組織教學管理和教學督導人員更新觀念,達成共識,明確目標,承擔任務,嚴按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深入教學第一線,分別對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臨床教學進行常態檢查,努力做到:(1)力求在教學現場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分析成因,督促對因整改,有效彌補缺陷,著力在規范有序的教學運行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正確認知醫學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從教學環節質量監控入手,嚴把教學環節質量關,借助課堂教學實踐平臺,不斷優化任課教師的師范素質,直接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師資保障。(3)依托教學常態檢查,動態了解教風、學風建設現狀,及時發現、果斷處理各種不良的教風、學風問題,進而強化教風、學風建設,想方設法為提高教學質量輸送正風肅紀的正能量。(4)注重教學常態檢查和信息同步反饋,主動將教學檢查中肯定的成績、發現的差距,當場反饋給教師本人和相關管理部門,努力促使任課教師發揚教學優勢,彌補教學不足,凝聚育人合力,共克教學難關,齊心協力實現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預定目標。
3.7創新考核機制,科學評價育人效果
積極創新、完善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考核機制,逐步營造培訓、考核、使用相結合的考核環境,有針對性地將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與當地社區衛生服務、鄉村醫生執業管理緊密掛鉤,通過制定、頒發和執行多種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接受這種繼續醫學教育的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在職稱晉升、收入增加、進修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和機制激勵環境,充分調動全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參與繼續醫學教育的積極性,通過適宜的學業培訓、合理的成績考核和恰當的崗位應用,穩步振興武陵山片區城鄉基層醫藥衛生事業,熱情周到地為當地城鄉社區居民提供實用、有效的醫藥衛生保健服務,用能讓武陵山片區城鄉社區居民認可、滿意的教學效果,給這種繼續醫學教育育人成效作出真實可信的考核評價[6]。綜上所述,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的組織實施,務必要求各培訓學校規范實施教育規劃,嚴格參照育人要求,有針對性地采取明確育人目標,加大資源投入,優化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突出課程設置和建設工程推進,堅持教學常態檢查,創新學業成績考核機制等辦學舉措,努力為武陵山片區精心培養能立足片區,服務當地,振興基層的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用良好的教學質量,可信的育人效益,開創武陵山片區城鄉社區居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基層醫藥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曉陽,熊正南,段于峰,等.武陵山片區農村醫藥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需求調查與對策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36(1):44-49,69.
[2]王長文.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5,36(2):159-160.
[3]王番寧.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對策[J].經營管理,2012,(1):16-17.
[4]常景芝,陳劍,胡靈衛,等.鄉村醫生全科醫學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9):23-25.
[5]張淑華,姚龍山,候健,等.鄉村醫生繼續教育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2011,(3):11-13.
[6]趙維納,孫麗,羅海龍,等.鄉村醫生繼續學歷教育管理模式探討[J].價值工程,2012,(33):245-246.
作者:李曉陽 熊正南 段于峰 許燕山 張麗霞 胡昌軍 蒲泉州 朱新洪 張光輝 廉小玲 彭艾莉 何小進 單位:湖南醫藥學院 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