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生注意力和焦慮程度運動干預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干預對醫學生注意力和焦慮程度的影響。方法將62名醫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n=20)、輕度運動組(n=20,干預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65%左右)、高強度運動組(n=22,干預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5%左右)。比較三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結果對照組及輕度運動組干預前、后的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強度運動組干預后的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均優于干預前(P<0.01、P<0.05)。結論心率達到最大心率85%的高強度運動對醫學生注意力提升和焦慮程度的改善有顯著意義。
關鍵詞:運動干預;醫學生;注意力;焦慮
運動干預不僅可以改善體質,而且目前廣泛用于治療心理問題,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運動干預能對不同人群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產生一定影響[1-2],但針對醫學生群體的運動干預研究較少見。當今醫學生由于學業負擔重、社會競爭激烈,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特別是焦慮程度較正常成年人更高。注意力水平對學生的課堂效率有很大影響,相關文獻表明課前的微運動可以改善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集中度[3],但缺少有關長期運動干預對注意力影響的研究。目前,大學中對于學生主流的運動干預周期一般持續數周至數月,形式多為體育舞蹈、健美操、太極拳、跑步等常見的運動,可結合此類運動進行項目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干預在提高醫學生注意力和焦慮程度方面的應用可行性,以及具體可行的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公開招募75名自愿進行運動干預的學生。干預前通過問卷對學生運動習慣和身心情況進行調查[4],剔除本身有規律運動習慣的8名學生(每月運動次數超過5次即視為有運動習慣),避免研究對象本身的運動習慣對結果產生影響。確保研究對象無不適合運動的慢性疾病以及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的心理疾病[5],最終納入62名研究對象,其中男生32名,平均年齡(19.34±0.93);女生30名,平均年齡(19.04±0.97)歲。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20)、輕度運動組(n=20,干預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65%左右)、高強度運動組(n=22,干預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5%左右),根據“HRmax=220-年齡”公式預測研究對象的最大心率[6]。對照組中,男生11名,女生9名;平均年齡為(19.61±0.78)歲。輕度運動組中,男生10名,女生10名;平均年齡為(19.25±1.07)。高強度運動組中,男生11名,女生11名;平均年齡為(19.14±0.89)歲。三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試驗周期均為4周,對照組不進行運動干預,試驗前、后各收集一次觀察指標。運動組在運動過程中為研究對象佩帶Polar心率帶監測實時心率,以及時調整運動強度。運動組每周進行3次運動干預,每次運動干預時間不少于45min。具體運動方案:每組每次先進行10min的熱身活動,然后按照“快走-跑步-慢走”的模式進行30min的運動。高強度運動組為達到規定心率,跑步時長應不少于20min,并根據實時心率適當減少快走和慢走的時間。輕度運動組快走時長不少于15min,開始跑步后根據實時心率控制跑步強度。兩組研究對象運動結束后,均進行5min的拉伸放松活動,避免運動損傷。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指標
比較三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①研究對象在試驗開始時和試驗結束后填寫SAS量表,用以判斷焦慮程度的變化;SAS量表廣泛應用于焦慮程度的評價[7],評分越高表示焦慮越嚴重。總分低于50分者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是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②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在智能設備上安裝5×5格電子舒爾特表用于測試注意力水平,每次測試時生成順序隨機的25個方格,按順序點擊完全部方格后系統會自動計算耗時[8],耗時越短說明注意力越集中。每組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各測一次,每次測量3遍,取最好成績,避免試驗的偶然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軃±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輕度運動組受試學生大部分通過快走即可達到規定心率(最大心率的65%左右),故跑步時長一般不超過10min,且為低強度的慢跑。高強度運動組受試學生通過熱身和快走無法達到規定心率(最大心率的85%左右),進入勻速跑后,大部分受試學生能很快達到規定心率。對照組及輕度運動組干預前、后的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高強度運動組干預后的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均優于干預前(P<0.01、P<0.05)。干預后,高強度運動組的SAS評分及舒爾特量表測試結果均優于對照組和輕度運動組(P<0.05)。見表1。
3討論
本研究針對醫學生群體,通過直觀的運動干預前、后數據比較,表現了在不同運動強度下醫學生焦慮程度和注意力水平的變化,為醫學生運動方式運動強度提供建議。相比其他高校學生,醫學生課程繁重,面臨著更大的考試和就業壓力,若心理壓力一直較大,往往會造成焦慮程度的提高和注意力低下,導致人際關系緊張或失去學習興趣,也極易產生腦力疲勞[9]。本研究中,干預前三組SAS評分均數明顯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29.78),和文獻[9]報道一致,反映了醫學生的焦慮程度現狀。相比于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運動的方法更加簡單可行。運動干預可通過促進海馬體相關神經生長因子表達,提高大腦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影響海馬體有關神經遞質釋放量,改善腦結構及調節腦缺血相關因子的表達等途徑改善腦功能[10]。本研究結果提示,4周的輕度運動干預并不能改善焦慮程度和注意力水平,而高強度運動干預則能明顯改善上述兩項指標。輕度運動對健康或許有其他好處,但對本研究中的兩項指標沒有意義,而高強度運動干預則能明顯緩解焦慮情緒并提高注意力。綜上所述,高強度的運動對焦慮程度和注意力水平均有影響,對焦慮程度的影響最為明顯,這可以為醫學生課后運動的形式、強度提供指導建議。同時認為醫學生日常進行散步、慢跑等低強度運動的意義不大,需要多進行像跑步、騎行、游泳這樣的高強度有氧運動[11]。醫學生在校時就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降低焦慮程度并提高注意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毛雪晨.三類運動干預法對男大學生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作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8,34(5):53-58.
[3]王春燕,丁兆雄,莊小芳.文化課上的微運動對高師學生課堂注意力影響的試驗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9,36(15):69-74.
[4]于巖,葉玲.北京高職院校學生運動習慣調查研究———以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48(11):154,156.
[6]趙理強,朱榮.運動中最大心率推算公式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2):213-220.
[8]項恒,梁曼.中國民航管制學員注意力差異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12):141-145.
[9]趙菊梅,惠毅博,李萬林.某高校臨床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部醫學,2011,23(9):1827-1829.
[10]張瑞萍,張波,錢帥偉,等.運動干預改善腦學習記憶功能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7,53(2):119-124,138.
[11]張天虹.運動訓練中的若干運動生理學常用指標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3,32(6):37-40,51.
作者:周圣宜 史哲毅 周海園 呂思雨 陳鵬 顏炳國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