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創新能力是人類迎接未來社會挑戰的新能力,是知識經濟、所處時代對人才的突出要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創新能力的培養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與觀念上已有很大的改變,但反映到具體的課堂音樂教學上,應采取何種形式,以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效率,是我們苦苦思索和探討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應該怎樣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呢?教學中我注重營造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結合自己的實踐,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民主的環境,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
民主就是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真正承認學齡前生是學習的小主人;與學生平等交流,對學生寬容與了解。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絕不是“小綿羊”,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是個性獨立自主的人。民主的環境,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在音樂教學中,我做到語言親切、態度和藹、用歌聲和舞蹈與學生交流。音樂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和諧民主的環境。有這樣一名學生在我教唱《噢,蘇珊珊》這首歌曲后,提出不用鋼琴伴奏,改用手風琴伴奏在加上碰鈴或雙響筒伴奏會更好聽。他沒有考慮教師的教學有什么不妥,他只是憑借著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提出了這一創新。試想在一個沒有民主的環境里,一群“唯師是從”的學生怎么可能萌發這種創新意識?所以說,長期處于這種民主的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才會敢想敢做,敢于探索,他們的創新意識才會不受壓抑地萌發。
二、輕松、愉快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創新靈感
實踐證明,在極度自如的心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活的狀態是最富創造性和開拓性的。這是為什么?因為愉悅的環境使人產生好心境,從而帶來靈感。在這樣的環境里,人的情緒和心智達到最佳狀態,此時一個小小的蟬示,都能使美感涌現。音樂本身就給人快樂和享受,如果教師能在實施教學中,能更好地利用音樂的“愉悅性”這一特點,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那么他們的創新靈感,將很容易被激發。如我教唱《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以后,我按教學要求用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大家邊唱邊奏,氣氛很好。我覺得此時正是激發學生情感的好時候,于是我說:“大家可不可以想新辦法,讓我們的唱游更有趣”。這是有幾名同學說自編節奏伴奏,另幾名學生則提出其他樂器伴奏,還有幾個女生說他們自己新編律動。于是大家圍繞節奏的創新、律動創編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創意大膽而新穎氣氛更加活躍。由此可見,只有處于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生的創新靈感才容易被激發。
三、激勵的環境,有利于培養創新興趣
這一點我提倡“鼓勵———鼓勵———在鼓勵”的賞識教育觀。在創新過程中,多給予激勵,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并且通過創新,體驗到成功與快樂。這樣他們才會創新有興趣、有激情。有時候,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成熟,甚至出現偏頗,教師也不應該立即做出否定,而應及時予以指導,并給予充分激發,相信學生在音樂學生上能做好,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教師的賞識,學生才會獲得成功的歡樂,并提高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那些原來地創新無興趣或有畏懼的學生,對會在“激勵”的推動,產生創新的興趣。
四、競爭的環境,有利于提高創新水平
教學中我關于營造競爭的環境,讓學生形成和諧的比學趕幫的學習風氣。學生你追我趕互相學習,這樣良好的競爭,使學生積極的運河探索,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水平,教學中,我經常開展“誰當小小的歌唱家”或誰是“小小的舞蹈家”這樣的競爭游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每次活動,學生總是積極參與,人人都在認真構思讓創新水平在一次次的競爭活動中得到提高。總之,今天的世界,沒有創造力的名族和社會是很難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所以,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都應從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出發,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作者:馮立輝 單位:吉林省梨樹縣雙河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