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微課實踐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微課作為近些年的一種新興概念,飛快滲透至中國教育的各個不同階段,不僅給傳統教育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也拓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逐漸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但在中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微課還沒有被音樂教師有效使用。本文根據微課的特點,試與各個教學環節結合,闡述中學音樂教學中合理使用微課模式的可行性和實踐性,并對微課設計提出一些想法,通過實踐進行總結與反思。
【關鍵詞】微課;中學音樂教學;實踐應用;微課設計
前言
中國即將全面迎來5G時代,隨著國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教育現代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當下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互聯網+”,也預示著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數字化。微課作為前些年新興的時代產物,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由教育主管部門的宣傳與推廣,不少師生也越來越認可這種新型的教與學的模式。在實際的走訪調研中,筆者發現微課更多被應用在語、數、外等主要科目中,作為小三門之一的音樂課,微課相關應用的資料還是較為短缺。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教育信息化是整體的信息化,想要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中學音樂教學也必須要勇于嘗試,不斷更新完善。
一、中學音樂課程現狀
筆者多年來一直堅守在一線教學,經歷過多次教材更換,始終在課改的路上。但是不管怎么改革變化,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是很全面的。中學生的音樂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雖然不少家長已經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技能,但魚龍混雜的社會培訓機構并沒有一致的教學目標,很多基礎知識還是需要學校的老師來系統教授。中學音樂課作為應試教育的極微小的組成部分,中學生每周只有1節音樂課,在內容多課時緊的情況下,有不少知識就無法深入透徹地細說,難免會有遺漏,知識的連貫性和延續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音樂成績并不特別影響學生的升學,所以在學校、學生、家長心中都沒有重視音樂課,很多知識都是前教后忘。中學音樂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知識普及課,我們不是為了培養專業人才,但是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教師還是希望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真正掌握和熟悉必備的音樂知識。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一詞的側重點在于“微”,顧名思義即“短小精悍”。短——即時間短。不同于常態的45分鐘課程,微課一般只有幾分鐘的時長,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焦于某個知識點。小——即容量小。微課是以視頻方式呈現,常見的微課視頻都只有幾十MB以內的大小,方便下載觀看。精——即內容精。微課往往是針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內容精煉,畫面精美。悍——即難點悍。相對于內容龐大的45分鐘課,一個微課通常就只突出一個重難點或只解決一個問題,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三、微課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中學音樂課不是單一的唱歌課,還包括音樂欣賞、樂理基礎知識、音樂基本常識等內容,是一門龐大的音樂綜合類課程。音樂是感性的,學生確實大多數都喜歡音樂,但未必喜歡學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而教材編排很多時候一節課的內容要包含好多個零碎的知識點,單靠老師逐個講解,學生很容易就聽不下去。所以,音樂老師總是身懷十八般武藝隨時可以展示,伴隨著PPT越來越精美流動,老師的基本功越來越提高,現在的音樂課已經較以前有了極大的質的飛躍,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音樂課生動起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革新,微課走入了大家的視野。結合微課的特點,筆者認為微課完全可以應用在中學音樂課堂的不同教學環節中,無論在預習復習、課前導入、重難點解決,還是課外拓展方面都可以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作為與時俱進的新興事物,它可以突破當下固有的教學模式,既讓教師的教學手段變得多樣化,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筆者結合實際案例,淺談微課在不同教學環節的應用:
(一)預習及復習預習可以說是新課環節的第一步,預習工作做好能極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果音樂老師口頭叮囑學生在課前先看一下學習內容,查閱一下相關資料,恐怕很少會有學生能真正做到。以人民音樂出版社的《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中,第二單元《繽紛舞曲》第二首《溜冰圓舞曲》為例,這節課在音樂欣賞的同時還有幾個知識要點需要掌握:(1)圓舞曲;(2)變音記號;(3)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整堂課的容量非常滿。如果靠學生自己預習,先不說能否做到,即使真正預習,恐怕也只是看見表面的文字意義,離真正理解、掌握的要求還是相差甚遠。這時老師如果能夠把知識點做成微課的形式讓學生預習,既不會浪費太多的無效查閱時間,又可以生動形象地再現課堂,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局限,短時間內有針對性的掌握某個知識點。例如,可以先用微課形式把圓舞曲的相關知識闡述清楚,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結合音樂把側重點放在維也納圓舞曲上,在45分鐘時間可以松弛有度。而在課后復習時,學生可以抓住幾個要點,針對性地回顧課堂所學,在結合老師上課的講解后,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在會考總復習時,也可以很快地找到對應知識點,而不是看著書一籌莫展。
(二)課前導入在教授新課時,老師首先要激發的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帶入新課的教學節奏中來,新課導入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如果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貼切的內容制作微課,作為新課導入,可以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之后整節課的教學環節做好鋪墊,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思維,通過簡單的導入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使一節課順利有效地進行。例如,人音版《音樂》教材九年級上冊的蘇州彈詞《蝶戀花•答李淑一》一課,教學一開始可以用微課形式把學生帶進蘇州書場,動態展現評彈表演藝術,有立體感仿佛身臨其境,學生會立刻被吸引,而不是一看見題目就心生排斥,不愿細聽。
(三)重難點解決實事求是地說,音樂課上的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講都是難點,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講解、舉例、比較、示范等不斷重復去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微課的特點是小而精,將微課運用的重難點講解上是最經典、效果最顯著的形式。重難點理論知識上一般老師常見的會以啟發、思考、問答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將這些教學方法巧妙做在微課里,加上設計精美的畫面,或者是老師親自示范表演的作品片段,都能加深學生的記憶,便于老師對作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四)課后拓展現在的音樂課早已不是傳統認知的唱歌課,學科交叉性很強,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還要結合其他學科,像《長江之歌》的歌詞就出現在語文書上;講《伏爾加船夫曲》時一定會說到列賓的代表作——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當然,還有更多的課堂教學內容以外的音樂相關知識需要學生去了解,這些知識延伸既能拓寬學生視野又能使他們對課堂教學內容加深印象。人音版《音樂》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京腔昆韻》主要介紹京劇和昆曲,在《我不掛帥誰掛帥》一課里,欣賞并熟悉唱段的同時,要掌握京劇的概念、了解京劇的唱腔,還要記住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生平。雖然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但是學生并不了解,也欣賞不來,唱的什么完全聽不明白,老師還需要介紹劇情,還要引導學生如何欣賞國劇,整堂課除了聽唱段就都是老師不停地講解。課本上對于京劇的概念是這樣寫的:由漢調和徽調結合并吸收了秦腔、昆曲等地方戲曲的精華而成。不感興趣的學生看過這段話就不記得了;而稍微認真一點的學生可能就會疑問:漢調?徽調?秦腔?昆曲?它們的精華又是什么?如果老師逐個解釋的話,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任務肯定完成不了。這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系、課本上又沒有特別加以說明的內容,我們可以用微課的方式來加以說明,不占用課堂時間的同事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充,使學生對一些泛泛的定義加深立體或動態印象。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將微課引用到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無論在哪個環節應用,都需要有一個精確的連接點去切入。另外,微課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和資源,不可喧賓奪主,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所以怎么用、何時用,這需要教師提前考量,做好合理設計。
四、微課設計的思路
中學音樂的很多知識表面上看起來很零碎,其實還是環環相扣的,日常教學中設計一堂課需要考慮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整學期乃至整個中學階段的教學設計還需要考慮前后銜接,承上啟下,因此,微課的設計也要考慮前后知識點的連貫一致,層次分明;在選擇內容時既要突出重點,抓住核心,又要與課程內容相互滲透,自然融合;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在制作微課時先要見“美”;學生是相互不同的獨立個體,微課制作再要善“變”;微課的出現本就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微課制作還要出“新”。所有設計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步,一定要有反饋總結,才能做到不斷修正,精進教學。
五、結語
在數字教育時代,教師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教學理念,使用多樣教學模式。中學音樂課程應用微課值得被提倡,但是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過程服務的,微課是可以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但也絕不能全部使用微課進行教學,否則就是本末倒置。只有在恰當的教學環節中合理使用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微課,使其有效與教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微課的最大作用。
作者:呂麗華 單位:蘇州市第二十四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