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本土音樂文化與音樂教學之間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本土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學之間的關系為研究重點,通過介紹高校音樂教學發展趨勢,對現階段高校音樂多元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本土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學的融合趨勢,并提出兩者融合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本土音樂;高校音樂教學;多元文化
一、高校音樂教學發展趨勢
隨著人類發展科學研究不斷深入,對于現代社會人的發展的定義已經不再是技術、技能、知識此類單一的發展標準,而是向綜合型、素質型、全面型發展的目標轉變,其中藝術學科課程的開設能夠十分明顯地體現出這一轉變。高校音樂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與審美能力,可將其轉化為以下具體內容:
(一)培養學生美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標準
作為藝術類教學的高校音樂教學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內容,課程由專業音樂教師引領,以學生美學觀念、審美能力培養為目的,利用各種類型的音樂經典作品,通過對不同經典音樂的解讀為學生展現美學,從而培養相關愛好,為緩解生活壓力提供途徑。
(二)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創新能力
藝術同樣是一種語言,是一種想象的語言,感性、想象、聯想、創造等思維能力與行動能力構成音樂獨有的語言思維,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并習得這種獨特的語言思維,形成固定的認知圖式,打破原有的以邏輯、理性、推理等為主的思維方式,使其達到思維活躍的狀態。同時,高校音樂教學通過其特有的語言思維來激發人的感性思維能力,對其潛力進行挖掘的教育課程之一。
(三)在多元化的音樂藝術鑒賞中形成開放包容的文化觀
高校音樂教學曲目的選擇十分注重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這是為了使學生通過課堂中的音樂教學,能夠對不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下產生的藝術精神進行欣賞,并體會到音樂所帶來的文化的融合,從而使學生能夠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采取包容并蓄的態度。由高校音樂教學的以上目標可以看出,高校音樂教學正在朝著文化性與多元性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即多元文化與音樂教育的結合。多元文化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20世紀60年代是多元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美國一位教育學家下了這樣的定義:特定地域或國際范圍內的多種文化共存的現象。將其與實用主義教學理論相結合后,多元文化在教育領域中具有了很強的操作性,教育者通過與多種不同氛圍的文化環境的互動實現人的社會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就是基于多元文化的理論,將音樂教育中所反映出的人文因素作為重要教學內容之一,賦予音樂課程情感與價值觀教學的重要使命。
二、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多元文化解讀不力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蘊含著一種國際角度的美學教育觀念,這個概念提出的時間較短,在音樂教育中仍屬于新興概念,多數高校音樂教師仍未理解何為多元文化及其相關理論,而學校往往樂于追隨教育的先進理論與方法,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就使作為音樂教學引導者的教師在自身仍未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有所理解時便將其應用于教學活動之中,淺顯地將多元解釋為多國音樂文化,學生由于缺乏相應文化環境或體驗往往無法達到音樂美育目的,且所教育的學生由于實際情況的差異而導致實踐方法選取、實踐效果檢驗等方面的不統一,使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施困難重重。
(二)教師對本土音樂的排斥
高校音樂教師往往認為音樂教學的人文內涵需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即需要是不同國家文化才能體現出音樂教學濃厚的人文性,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授課時對所學篇目選取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為對本民族、本土音樂作品排斥,認為本民族、本土音樂不具有美學價值,將音樂從“陽春白雪”降低至“下里巴人”,同時本土音樂需要教師對本地具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語言知識儲備,對音樂作品的解讀較為困難,教師在遇到這種篇目時容易在授課中出現紕漏,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往往會放棄本土音樂作品教學,而往往這類音樂對于學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意義重大。
三、高校音樂教學中引入本土音樂文化意義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本土音樂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水土不服”,即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沖突所導致的音樂教學的低效果,因此,在這里筆者認為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對多元的解讀不應限于國家單位,更應拓展到民族內部的多種文化,將本土音樂文化引入高校音樂教學中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本土音樂的傳承
本土音樂是與外來音樂相對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由特定地域形成的具有獨特性質的音樂文化,例如,湘西地區的音樂就如同某地方言一樣,其中凝聚著當地深刻的歷史與人文信息,并且在當地流傳甚廣。
(二)有利于民族音樂體系的構建
世界現存較為完整的傳統音樂體系包括基督教、東正教宗教音樂等,并在世界范圍內仍受到歡迎,這些傳統音樂體系的存在與興盛是對一個民族文化的流傳與認同感,而對比中華民族這個具有漫長歷史的古老民族來說,其卻缺少完整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使得中華民族文化的留存與傳播遇到更大的阻礙。本土音樂是民族音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本土音樂引入高校音樂教學才能聚集民族音樂體系中的各個部分,從而構建出完整的民族音樂體系。
四、如何促進本土音樂文化與高校音樂教學的融合
針對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將本土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學之中是值得思考且必然有效的策略,那么兩者應當如何實現融合呢?
(一)激發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想要實現兩者的融合首先應當從學生主體入手,激發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興趣,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在進行專業的音樂教學之前,先對本土文化進行介紹,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極易受到娛樂性內容的影響,教師可以以此入手,講解本土音樂文化中的神話、神奇事件,不妨先用幾個小故事作為暖場,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帶領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進行分析,激發學生對此類音樂的興趣。
(二)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僅僅依靠學生一時對本土音樂文化的興趣來推進本土音樂與高校教學的融合顯然動力不足,音樂教學的主體在于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多樣性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例如在完成基本音樂知識教學后,對于樂感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節奏教學,介紹本土音樂的演奏樂器;對于文化理解深刻的學生可以采用新編歌詞的方式,通過學生的創新使本土音樂能夠跟上時展,成為推動學生繼續學習的內驅力。
五、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音樂教學向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方向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對于多元文化的理解還應當加深,才能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的本土化,增強音樂教育的體驗感,最終達到美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成香.我國地方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現狀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
作者:張耀天 梁靚 單位:懷化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