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模式構建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是縣級市一線音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探索和總結,從中職學生心理身體特點出發,結合中職學生專業特色,在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模式上做了很多嘗試和實踐,構建起適合農村中職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音樂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奮戰在教育一線的中職音樂教師,如何讓學生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樂趣,是我一直以來努力追求和持續探索的問題。通過平日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自己的經驗積累和摸索,現作如下的思考整理。
一、把握心理生理特點,結合專業因材施教
農村中職學生大多數來自于農村,正處于生長發育和世界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由于樂理知識的缺乏,他們對于音樂的選擇更注重流行性、娛樂性;在表現形式上,相對于集體大合唱,他們更喜歡單獨哼唱或兩三個人的小團體演唱;喜歡的音樂種類以歌曲為主,尤其是流行歌曲,追求節奏感,對各種類型的電子音樂有較強的接受能力,但對民族、美聲等涉及政治宣傳、道德弘揚等抽象概念的歌曲不太敏感,缺乏與之匹配的審美能力。鑒于這幾點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選擇。例如在每堂課前,我會先布置讓學生收集某一方面的音樂知識,課堂上,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提問,讓學生先自己表述對該方面音樂知識的理解,最后老師給予補充和總結。這種以學生課前搜集、課堂討論、教師補充總結、歌曲樣本解析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加深印象,逐漸產生興趣,進而潛移默化地增強音樂的理論修養。同時,結合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有側重的選擇與之匹配的教學內容。比如美術專業的學生,更具感性和藝術才華,對美的理解也更加自主和深刻,因此加入各類世界名曲的欣賞,積累音樂的底蘊,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內涵,增強藝術創作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經常有學生反映,如果在畫畫的時候聽聽古典音樂,感受旋律的情緒,充滿了靈感和力量,創作的過程更具節奏和激情,作品也更加生動,更富感染力,聽到這樣的感受,作為音樂教師,心里非常的高興,滿滿的成就感。還有理工科的學生,讓他們組建合唱團,進行合唱訓練,不僅讓這群靠邏輯思維的理工男們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感染一些藝術的氣息和品味,不再那么刻板。經過實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滲入不同的教學內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音樂的魔力初步顯現。
二、注重音樂欣賞,努力提升學生基本音樂素養
音樂欣賞作為職業教育音樂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及社交能力,緩解學生焦慮,撫慰學生情緒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選擇音樂欣賞的內容非常重要。在中職音樂教育中,通常我會選擇以歌曲欣賞和器樂欣賞兩個模塊為主。在歌曲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非常重要。比如一些美妙的、經典的藝術歌曲,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其作者的經歷,創作的時代背景,歌曲的特點,表達的主旨,與歌曲本身相比,是個比較遙遠、模糊的概念,也是容易忽視的方面。要想讓學生取得預想的欣賞效果,就必須先讓學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谶@樣的策略,一方面,我先讓學生搜集有關藝術歌曲的背景資料,深入了解,層層撥開歌曲的迷霧。另一方面,我通過形象生動的PPT進行演示陳述,把每一首藝術歌曲的概念、特點、內容、演唱形式都具體解釋清楚,并結合經典的表現案例進行教學。通過欣賞和學習,慢慢改變中職學生只聽流行歌曲、只關注流行歌手的習慣,在欣賞音樂時有更廣泛寬闊的選擇空間,審美情趣、藝術品味大大提高,反過來,更有利于流行歌曲的理解欣賞。
三、反復歌唱實踐,加強學生基本演唱技能
所謂學以致用,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學生具體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欣賞過后,組織學生參與操練是一個必要的環節。這個也需要從學生特點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比如我們在欣賞過中國民歌以后,會用1-2個課時來學習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阿拉木汗》,這首歡快的維吾爾族民歌,風趣幽默,朗朗上口,簡單有趣。比如我們在欣賞國外民歌后,會讓大家一起學唱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感受外國歌曲中濃濃的友情。在欣賞通俗歌曲以后,讓大家一起演唱筷子兄弟的《父親》,感受無私的親情和愛心。尤其是后,讓學生學唱《展望新時代》《不忘初心》等一類愛國歌曲,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改四十年來,中國人民在不懈奮斗中取得的偉大成就,體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豪邁激情,不知不覺中,還完成了愛國主義教育。
四、組織舞臺展演,全面提振中職生精神面貌
學生通過學習了基本的音樂知識,具備了基本的音樂素養和欣賞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巧,激發了他們濃厚的表現欲望和表演自信,學生性格也更加開朗,在一些公眾場合也更樂于上臺表演展示自己。因此,如何鼓勵引導學生有組織地參與舞臺表演,積極展示中職生全新形象,改變社會對于中職學生面貌的固有看法,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谶@一實際,教師要大膽組織,積極引導,鼓勵學生登臺表演。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管得太細,面面俱到,應該只負責提供平臺和藝術指導,其它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執行力。這一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更能鍛煉學生的凝聚力、組織能力和身份自信。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入手,以音樂欣賞讓學生入門,以歌唱實踐讓學生入迷,以舞臺表演讓學生入心。學生從一開始的懵懂與不屑,再到各環節積極參與,最終踴躍走上舞臺自信展示表演,這個過程,既是我對中職生音樂教育的探索過程,也是學生的成長過程,從長遠來看,更是中職教育形式不斷豐富,品質不斷提升的過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最大的成就感來源于自己的教學成果,最大的享受來源于學生的進步和蛻變,我將繼續在中職音樂教育這塊試驗田里努力學習和探索,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袁杰 單位: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