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出導向法下英語口語微課教學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產出導向法是教學改革下提出的一種新型外語教學理論體系,而微課則是新時代的產物。基于兩者的契合點,將產出導向法與微課有效的結合,合理融入至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教學中,能夠促進教學創新,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為此,本文主要針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
引言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下,對于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教師的觀念并沒有轉變,在課堂上依舊沿用以往的教學手段,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并且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導致口語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自然也難以得到提升。針對此,需要教師積極進行創新,基于產出導向法合理引入微課教學模式,這不僅是教育教學重要趨勢,也是學生學習發展需要。在這種方式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積極思考和探究,大膽地開口進行表達,最終實現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學目標更加高效地達成。
一、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可行性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下,對于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語言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積極進行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十分有必要。就當前情況來看,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院校在各個方面都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口語教學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對此并不是很看重。而且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方式也十分的單一,側重于知識的灌輸,導致學生興趣缺失,難以對知識實現有效吸收。此外,口語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教師基本都是圍繞著教材內容來進行,不能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拓展,阻礙到因材施教目標的達成。產出導向法與微課都是教學改革背景下的產物,將兩者有效結合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階。具體而言,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就是高職師范類英語教師能夠接受創新性教學模式。高職師范類英語教師普遍有著良好的專業素養與能力,而且信息技術掌握水平也比較高。就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大學英語教師的平均年齡在31.2歲,這一年輕化的趨勢代表著他們有著很大的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這便給產出導向法下的微課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促進其作用更好的發揮,為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助力。另一方面,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微課教學雖然出現不久,不過自其誕生以來,國內很多院校都對其表示了高度關注,進行了相關實驗。如廣西大學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學生表示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微課教學對于自身的英語口語教學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提升自身學習效率;北京科技大學對此也展開了研究,最終結果顯示,在該種方法應用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設計
在產出導向法指引下,本次研究將微課教學過程設計為驅動、促成與評價這幾個步驟。就驅動環節而言,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預習任務,然后讓學生利用微課在線下完成,以便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推動教學目標更加高效地完成。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教師承擔著引導者的角色,學生才是主體。在此,本文以探討詞匯、科技與交際的獲獎作品“word,technologyandcommunication”為例,詳細進行了教學流程的探究。就具體情況來看,高職師范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語言知識有著一定的了解,在閱讀中比較順暢。不過因為長時間處于應試教育背景下,他們在以往接受的英語教育都是灌輸性的,所以口語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鍛煉。針對此,教師便得加強重視,基于此合理落實開展教學活動,以便有效彌補學生的不足,促進學生英語能力全面性的提升。在本次案例教學中,教學目標主要就是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就其中的語言能力而言,具體就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且還能流利的進行英語表達;文化目標方面,需要注重文化差異意識的強化,削弱母語負遷移在學生口語表達中的不良影響。
(一)驅動階段
在這一階段,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將其劃分為幾個環節,一是由教師設計與呈現產出任務;二是體現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嘗試著產出;三是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完善,詳細的闡述教學目標與產出任務。在此過程中,產出任務的設計是核心所在,其不僅得有潛在的交際價值,而且還得有著良好的認知挑戰,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助力。為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知識設計任務,然后借助網絡手段進行微課的制作,在課前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此進行預習,以便實現任務的產出。在微課內容方面,需要緊緊圍繞著課程目標和內容,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引導學生針對解構文中的拼綴詞展開深層次的分析,感知中英文中存在的相同的語言現象,并進行“Theimpactoftechnologyoneverydaycommunication”的口頭匯報。
(二)促成階段
在促進環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教學:首先就是由教師進行基本內容和內容的描述,同時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輸入材料,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產出任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產出任務“Oralreportontheimpactoftechnologyondailycommunication”分成幾個子任務,讓學生逐步的完成。然后,進行學生產出效果的檢查,并根據此進行教學調整和優化。如基于已經掌握的拼綴法知識猜測當下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詞匯brexit(英國退歐)=British+exit,phubber(低頭族)=phone+snubber等。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入搶答的方式,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與此同時,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將一些我國網絡熱詞及其英文單詞收集起來,然后圍繞此展開討論與分析,借助此強化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隨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學習材料的輸入,如有關“Theimpactoftechnologyoneverydaycommunication”的優秀文章,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需求和喜好選擇性的學習,拓展與歸納相關的詞匯新形勢,如redefinedwords、abbre⁃viations等。接著由教師進行引導,讓學生找出文中重新定義的詞、相同的拼綴詞等。最后,再以前面兩個任務的語言輸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最終產出任務“Theimpactoftechnologyoneverydaycommunication”的口語表達,這樣,學生的語用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與發展。在此過程中,依靠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不僅實現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而且口語表達能力也能更上一個臺階,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三)評價階段
評價對于教育教學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師生了解到自身不足,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改進,促進教學不斷的優化和提升,具體來說,評價方式可以分為延時評價與即時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合理的選用,這樣才能將評價環節的作用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促進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與進步。學生在任務產出環節,教師可以選擇即時性評價,同時結合評價結果合理調整教學進度。在課外,教師又可以采用延時性評價方式。本次微課教學的最終產出任務就是口頭報告,讓每組都輪流的進行“Theimpactoftechnologyoneverydaycommunication”的匯報。所以采用即時性評價比較合適,這樣才能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身不足,也能讓學生主動與其他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對比,學習他人的優勢,進而達成相互促進的效果,推動教學發展與提升。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微課教學反思
在POA理論指導下,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微課教學能夠給傳統課堂注入新鮮活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開展,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產出學習材料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擇性的學習和有效的產出鍛煉,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多的語言應用和表達機會,使得學生可以將惰性知識轉變成為口語表達能力,實現良好的英語口語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學生借助輸入性的學習材料,也能自主進行歸納。在促進教學完成后,學生的語言產出質量、口語表達能力等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感知中英文語言現象的時候,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獲得進一步的提高,促進人文性教學目標更加有效地達成。需要注意的一點,雖然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微課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不過卻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的口語教學存在一些不足,過分的看重輸入,對于口語輸出卻比較忽視。而且還比較看重教材,忽視了拓展,這樣與教學改革要求極為不符,也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還有部分教師過分的解讀“以學生為中心”的說法,雖然使學生更加的自由,不過卻沒能很好地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差異,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需要平衡好師生的角色,把握好一個度;其次,驅動環節產出驅動的微課、任務設計、材料選擇等各個方面都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師基于教學目標合適的材料,指導學生開展選擇性的學習;另一方面,在信息時代下,微課資源的選擇與制作、任務布置等都需要教師有著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夠熟練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微課教學通過三個步驟的組織形式,能夠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有效地進行產出,很好創新了傳統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可行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給廣大高職師范類英語教師提供了全新教學思路。不過從整體角度上來說,教學設計與課堂活動開展中還存在一些細節之處有待完善,所以教師在實踐中還得不斷地摸索與積累,以便實現教學優化,促進教學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師范類英語口語教學中,基于產出導向法合理應用微課教學非常合適,可以很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加強注重交際價值的體現,合理進行情境創設。同時,以產出驅動的英語口語微課教學設計,還可以很好地克服傳統微課教學設計中的不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使整個口語教學活動體現出良好的職業教育特點,使得學生在口語能力提升的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其今后更好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促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春華,李海艷.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獨立學院英語口語教學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2):181.
[2]李宗文,LI,Zong-wen.高職外貿英語知行合一教學實踐探索———基于“產出導向法”[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8(1):106-112.
[3]許多.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18(14):368-370.
[4]胡志紅.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J].科技視界,2018(30):82-83,79.
[5]鄧婷.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科學論壇,2019(30):272-276.
作者:程茜 單位: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