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英語口語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種之一。改革開放后,英語已逐步成為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我國推行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體制,加上各個學校、對老師考核的主要依據是教學成績,因此,英語教學不可避免的成為應試教育的產物,成為為了考試而學習的科目。其結果,就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會寫不會說”的英語學生,使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為了“啞巴英語”,這不僅偏離了國家設立此科目的初衷,也耗費了大批師資力量和學生精力,更重要的是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是語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說的能力”。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英語口語在對外交往中的作用將日益突出。為此,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應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營造英語環境,濃化英語氛圍
(一)創設英語學習園地
外國語學校可以利用宣傳欄和黑板報創設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需要時間進行記憶的習慣用語和名言名句,編寫一些趣味性很強的英語謎語,圖文并茂,從英語讀物中摘錄一些意味深長的精悍小故事,或者用英語進行文化宣傳,吸引學生閱讀。這些版面有讀者面廣、保留時間長的特點。學生每天都有機會到宣傳欄閱讀,這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這些宣傳欄和黑板報可以每兩個星期更新一次,甚至可以每個星期更新一次,操作性強,有效性高。
(二)設置英語名言標志牌
外國語學校可以在校園、餐廳、教學樓走廊內比較引人注目的地方都設置了多種形式的中英文名言標志牌,如大門口刻寫了“Thelearnedmaketeaehers,thestandardsetupright”,圖書室的墻上貼了“Knowledgeispower”的標牌,運動場上豎起了“Exereisesmakeyoustrong”的標牌,花圃掛上了“Noflowers,nobeanties”的標牌,走進校園、步入走廊、身在餐廳,處處都有練說英語的教材,圖文并茂,形式多樣,既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又使整個學校充滿了濃郁的英語氛圍。學生隨時可以看到、聽到、接觸到英語,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英語的熏陶。
一、教學模式創新需遵循的原則
(一)模式創新要與專業特點相結合
軟件專業學生的課程量非常大,平均每學期要選近十門課,周學時在30小時以上,并且要完成多個程序設計項目,因此,他們無法將太多的時間花在英語口語課堂上。面對這一專業特點,傳統的英語教學法在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上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對癥下藥,因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在口語學習上的被動局面。因此,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模式創新,就要針對軟件專業課程設計的特點,利用有限的學時,強調系統性和高效率,排除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英語交流的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二)教的創新性要與學的積極性相結合
課堂教學方法對語言教學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由于認識到語法翻譯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自然教學法(theNaturalApproach)[1]、情景教學法(theSituationalTeachingApproach)、交際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以及認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5]等流派的主張雖各有可取之處,卻都有某些缺欠和局限,一些學者和教師采用了兼收并蓄法(theElectiveTeachingMethod)作為外語教學法。清華大學羅立勝教授為大學英語設計了綜合教學模式(aComprehensiveTeachingModel),季佩英教授探討了如何用兼收并蓄法來實施《綜合教程》的課堂教學[7,8]。但無論何種方式,其“教”的創新性必須要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的角色必須從知識輸出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首先應充分展示自己的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只有發揮自己的模式創新能力,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有效地自主學習。
(三)教學手段的立體化要與規范化相結合
模式創新鼓勵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立體化,但創新并不等于不要規范。模式創新不是信馬由韁,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而是要積極探尋有效教學的基本規律,并遵循這一規律。盡管英語口語教學的方式方法因情境而變,因專業學科不同而不同,但無論怎樣多樣化、立體化,都有同類事物所具有的基本屬性和共同特征。所謂將立體化與規范化緊密結合,就是要處理好“突破”與“遵循”的辯證統一關系,既要突破傳統的、舊有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也要遵循教學基本規律,有教學計劃,有業務流程,有效果考核。
一、重視課文的模仿和背誦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對于課文的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因為英語課本當中的閱讀素材大多都有與之配套的磁帶,這些磁帶中的讀音比起教師的口語來要規范得多,所以,通過讓學生對課文磁帶的跟讀和模仿背誦來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當中的重點短語和日常用語能夠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通過背誦,學生能夠對這些語言知識形成正確的語感,從而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是有一定惰性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有話可說,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在日常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督促學生及時背誦,并且每天對學生的英語背誦情況進行抽查,對于學生的背誦情況要及時記錄下來,并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保持持久的英語口語學習興趣。
二、創設開口說英語的課堂氛圍
(一)利用好課前五分鐘,開展英語自由演講活動
這個活動是可以每天進行的,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每天依次上臺演講,教師在最開始進行這一項活動時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演講的內容先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來指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一段時間后,教師可以把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自由選擇演講內容,可以是每天的天氣、學習情況報告,也可以是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還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經歷等。教師要將這個時間控制在三分鐘左右,剩下的兩分鐘時間由其他學生針對演講學生的主題內容來提出問題,這樣可以調動起其他學生聽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聽與說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短短的課前五分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英語口語水平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日積月累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使其起到共同進步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班內展現自己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可以把班內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英語成績和性格特點為依據劃分為4到6人的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習、小組對話、表演課文等。這樣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在課上有限的時間里練習口語,同時,小組內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可以給予其他學生適當的幫助。大家相互鼓勵,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小組練習之后,教師可以挑幾組在班內展示,并讓學生互相評價。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表揚,提高其參與積極性。
一、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安排符合小學這個年齡段的游戲,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愉快地融入其中。小學階段的游戲種類繁多,例如開火車問答,看口型猜單詞,同類詞頭腦風暴等等,都是英語課堂中常見又易操作,不用借助多媒體就可開展的活動。另外,運用朗朗上口的有節奏感的chant也不失為一個操練詞匯和句型的好方法。如,教完描繪人物體型特征的單詞后,結合教授學生各門課程教師的特征,可以編一個chant:OurChineseteacherMr.Yangisstrong.OurmathteacherMissChenisfat…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小組自編一個新chant,并在課堂中進行現場表演,看哪組學生編得最流利,用詞最恰當。當然,學生僅僅在課堂中教師創設的交流情境中使用英語,生命力是非常有限的。教師還需在課堂之外創設更多的機會來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交際,如組織唱歌、英語角、表演短劇、給圖片配音等內容豐富、又符合其年齡特點和需求的活動。而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布置一樣“課外作業”,回家教爸媽新授的單詞和句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家長們的普遍反映,這種特殊的作業形式無疑是調動學生學習熱忱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增強學生“說英語”的信心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積累的英語詞匯量有限,語法知識欠缺,而語言習得過程從本質上又是一個不斷反復“假設———驗證”的過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多說,肯定他們在英語學習、表達上的點滴進步,給予他們多些寬容與鼓勵,不斷增強他們說英語的信心。如當學生試著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教師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打斷學生,糾正其錯誤,否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更加難于開口。在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都能幫助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大聲地開口說英語。教師應多用積極正面的話語來引導學生,如:Su-per!/Good!/Wonderful!/Youcandoit!/Tryagain,please.等,并配合恰當的神情和動作,來不斷加強學生“我可以”的自我意識,激發其思考與表達的欲望,進而體驗到成功后的喜悅。比如,在一節單詞新授課上,我請了一位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來示范朗讀單詞,她非常緊張,結結巴巴地說不清楚,兩只無望的眼睛透著對自己的否定。于是,我微笑著轉移目標,請了班上一位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的學生作朗讀示范,并用鼓勵期待的眼神引導她,示意她大聲準確地朗讀。終于,她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班上同學在我的示意下報以熱烈的掌聲,她也由此獲得了極大的鼓勵與自信。此后,我每堂課都給她至少一次的表現機會,她也在不斷訓練中樹立起了戰勝自我的信心,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三、提高教師“說英語”的能力
教師要想學生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必須要讓他們置身于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多聽多練。但由于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一個使用中文的語言環境中,除了課堂、專業英語培訓機構和懂英語的家庭外,學生學習操練英語的機會十分有限。雖然我國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師都是正規師范院校出身,通過各縣市教育局的招聘考核才得以上崗,但不可否認,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良莠不齊,很多教師的口語水平差強人意,多表現在發音不準確、語音語調“漢化”嚴重、口語不流利等方面。有一些教師甚至在教授了幾年英語后,口頭表達用語就僅局限在教材里的內容了,這也就在無形中局限了學生口語的發展,對教學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自身必須認清自己口語上的缺陷和不足,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平時可多聽聽英文歌曲、看看英劇美劇、欣賞英語頻道的節目,甚至捧起《新概念英語》,多模仿其標準朗讀的語音語調,辨析其中的連讀、重音、節奏、斷句等細節。同時,教師還需跟上時代的腳步,積極地學習并掌握新出現的英語表達形式。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教師還需堅持用英語教學,創設輕松愉悅的英語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地接受英語氛圍的洗禮與熏陶,引導他們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每個教師都應有一些自己最常用的、簡潔的課堂用語,如:Followmetoread.Listentothetape.Haveatry,please.并配合得當的肢體語言,經多次重復使用后,學生慢慢地就能理解運用了。
作者:項瑛 單位:浙江省義烏市楂林小學
摘要:自從“互聯網+”的理念被提出后,其與大學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成為教育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而“互聯網+”所特有的信息化技術優勢,也為一些中國傳統教學模式的難點提供了解決契機,其中,對英語口語的教學模式優化效果顯著。文章以“互聯網+”視域為研究角度,以對東北林業大學三個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為數據參考,結合“互聯網+教育”模式的資源輔助特點,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具體優化模式進行系統研究,為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教育;英語教學模式;口語教學;教學發展
一、“互聯網+”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催生
如果從“狹義”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概念可以看作一個中國化的產物,其中所囊括的如數據技術、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技術等于是傳統所謂信息化的二次升級版,而“互聯網+”的重點可以認為在于對“+”的含義理解上,它為信息資源的選擇與獲取、結合開發與科學應用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發展空間,在這個空間更強調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和創造。同理,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中,更強調的是教育本體,即人在教育中所占地位的一種轉變(傳統教育領域中強調的是“人”對“人”的教學過程和結果)。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中,一部分教育信息的獲取由“互聯網”來承載,而傳統“教師”為主導的教育信息核心地位也轉變為與互聯網教學信息共享地位。在這個大前提下,無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育思維方式都發生相應的巨大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先進人才的教學時代已經過去。在“互聯網+教育”的視域下,大學英語教學對教師自身的教學智慧與教學實踐的結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其教學內容、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模式的需求更具時代性,這也正是本文中心論題立論的意義所在。
二、“互聯網+”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催生的理論依據
(一)理想輸入理論
理想輸入理論的核心內容,來自美國著名語言學教育家StephenKrashen的輸入假說,最理想的語言輸入狀態由四大要素構成,分別為趣味關聯性、理解性、非語法類的認知教學安排以及語言知識輸入總量。其中所謂趣味關聯性是指對單純枯燥的語言知識點進行“深加工”,在知識點得以正常輸入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趣味性修飾,從而降低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壓力。理解性是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對其知識的具體理解程度,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語言的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上,而在理想輸入理論中具體語言輸入資料的獲取也要首先考慮學習者的聽、說需求。非語法類的認知教學安排簡單地說就是提倡脫離傳統的依賴語言教學大綱進行枯燥的語言語法輸入設計,而以話題、情景、生活模擬等方式進行實踐語言知識輸入,將抽象的語法類教學具象化,這能大幅度提升語言口語學習能力效率以及實踐的真實性。所謂語言知識輸入總量是基于前三點理想輸入狀態下,要達到足夠的語言教學輸出知識量,只有在大量的“聽、說、讀”語言輸入資源的配合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語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