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資企業(yè)的盈余管理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探究不同股權性質企業(yè)在盈余管理方面是否存在差異,本文以2011-2020年在滬深A股上市的所有公司為樣本,通過面板數據回歸的方式來研究企業(yè)股權的異質性是否會導致不同的盈余管理結果。研究結果表明:國有企業(yè)和非國有企業(yè)在盈余管理方面具有較為顯著的差異,相較于非國有企業(yè),國有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要更大。
關鍵詞:面板數據;異質性;盈余管理
0引言
盈余管理是指在合法合規(guī)、符合會計標準章程的先決條件下,以管理當局為主體的利益群體通過正常手段對財務報表當中會計盈余的生成進行控制的一種長期管理方式。自從Healy最早提出有關應計項目操縱的計算方式之后,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有很多學者探討有關企業(yè)盈余管理的測量以及利弊的問題。目前的研究將普遍將盈余管理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其中最為經典的理論便是Jones所提出的基本Jones模型;真實盈余管理是通過改變企業(yè)真實生產經營活動來測定的,通常以Roychowdhury所提出的通過計算經營活動的異常現金流、異常生產成本以及異常酌量性費用等來得到企業(yè)的真實盈余管理值。在異常酌量性費用的選取當中,國內學者普遍通過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作為其代理變量如李增福、李春濤等。所以本文通過以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作為異常酌量性費用,再與經營活動的異?,F金流,異常生產成本等來計算所選取樣本當中的真實盈余管理指標,從而進行后續(xù)回歸,以判斷國資背景是否會對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產生相應的影響。
1數據與說明
本文已以2011-2020年在我國上市的所有公司為樣本,利用Stata16.0對樣本數據進行篩選與合并,并最終保留共計19059條有效樣本。其中在有關真實盈余管理指標的計算方面,正如引言部分所提及,本文選取的是Roychowdhury提出來的通過分別計算經營活動的異?,F金流ABCFOi,t、異常生產成本ABPRODi,t和異常酌量性費用ADBISEXPi,t等計算所得的真實盈余管理REMi,t,其中各個指標的計算公式如(1)-(4)所示:
2實證分析
2.1數據處理
本文主要數據均可以在Csmar的公司研究系列數據庫進行搜索。首先,由于本文數據樣本除自變量是否具備國資背景之外,其余變量均為連續(xù)型變量,所以需要適當對部分離群值做出縮尾處理。在完成上述縮尾處理之后,便可以初步對變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從描述性統(tǒng)計的結果不難看出各變量的標準差都處于較為合理的取值范圍。可以看到樣本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的值rem均在十分接近0的范圍,呈現出肉眼難以觀察的取值。從nation的均值可以發(fā)現本次樣本公司當中占國資背景的企業(yè)比例在38.3%,中位數0表示本次樣本中大部分企業(yè)為非國資樣本。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性系數表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nation和rem的相關系數為0.008,這初步表現為國資背景與該企業(yè)的真實盈余管理表現出正向的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具備國資背景的企業(yè)在其盈余管理的程度上要略高于沒有國資背景的企業(yè)。系數矩陣當中的每一個元素均未超過0.7,這也表示本文所選取的變量之間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否認具備多重共線性的關系。
2.2回歸分析
通過上述數據的基本情況分析之后,發(fā)現本文需要研究的主要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所以可以構建相應的面板數據回歸模型進行分析,于是構建如下回歸模型:remit=α0+α1nationit+α2growth+α3size+α4at+α5mb+εit(5)在模型當中,各變量表示含義同表1;α0-α5依次表示回歸模型當中的常數以及對應變量的系數;εit表示模型的隨機誤差。針對上述模型,依次按照表1的順序不斷納入控制變量,逐步回歸的結果如表4所示。z-statisticsinparentheses,***p<0.01,**p<0.05,*p<0.1。在逐漸納入控制變量的過程當中nation變量對rem變量的顯著性逐漸由不顯著變?yōu)轱@著,考慮到表4(5)的經濟含義不難發(fā)現,就整體而言國資背景對盈余管理的影響是在10%顯著水平下顯著正相關的,這也表示:相較于不具備國資背景的非國資企業(yè),國資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要略大一些。
3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用2011-2020年在我國上市的所有公司為樣本進行面板數據的回歸分析,初步發(fā)現相對于非國資企業(yè)而言,國資企業(yè)的盈余管理程度要更大。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供如下建議:國資企業(yè)雖然盈余管理程度更大,但這并非是一種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做法,所以非國資企業(yè)也可以考慮盡可能在法規(guī)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適當對自身的盈余進行管理,從而提高自身之于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投資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作者:李曼君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