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英語翻譯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張樂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中宗教(religion)一詞來源于拉丁語religae,其本意是使緊緊聯(lián)結。這種詞源上的解釋我們可以理解為是由某種教義或道德準則而使信徒們聯(lián)結起來,使人們對神圣信仰、義務和崇拜。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宗教文化在人類文明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西方,宗教幾乎滲透在社會傳統(tǒng)、文學、藝術甚至日常生活等等各個領域中。而基督教,作為西方宗教的主要力量,幾乎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可以說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它。比如說,人在出生后首先會受洗;結婚時會在教堂舉行婚禮;離世后,會接受牧師的禱告。在西方各種節(jié)日中,最盛大的要數(shù)圣誕節(jié)了,而這個節(jié)日就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辰。在文學領域里,宗教影響更不計其數(shù)。例如米爾頓的《失樂園》、但丁的《神曲》等等。而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巨著應該是《圣經(jīng)》了。它里面不僅涵蓋了宗教觀點,而且它為西方政治、法律、教育、文學及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在現(xiàn)代英語語言中,仍然充斥著許多與宗教有關的習慣搭配及用法。這也是英語學習者及譯者需要掌握西方宗教文化的原因。這里,筆者將從四個方面分析英漢翻譯中的宗教文化因素。
1.人物
在英語國家,許多人都以宗教典著當中的人物起名,特別是《圣經(jīng)》當中有許多人物,像猶大,諾亞,夏娃等等,他們每個人物背后都有與之相關的故事,每個性格千差萬別,這些人名伴隨著他們的故事被人們傳誦,久而久之也被賦予了一些除了標識姓名之外的比喻和象征的意義。其數(shù)量直達和使用頻率之高,使得人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隨意的一句話竟源于圣經(jīng)。譯者在遇到這些翻譯時,必須對上下文進行仔細推敲,以決定是使用直譯還是意譯。例如:ThatjokeyoutoldusisasoldasAdam,butIstillthinkitsfunny.你給我們講的那個笑話簡直老掉了牙,不過我認為還是很有趣的。這句子中有一個著名的圣經(jīng)人物亞當(Adam),據(jù)圣經(jīng)記載,他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第一個人類,而夏娃是第一個女人,他們曾一起在上帝創(chuàng)造的花園—伊甸園中生活,由于夏娃偷食了禁果,他們兩個均得到上帝不同方式的懲罰。亞當和夏娃可以說是人類的始祖了,因此“亞當”這個專有名詞便蘊涵了新的意義:指古老或陳舊的事物或人。因此,如果對此了解不深,直譯其人名,便會曲解原文意思,使意義模糊不清。
2.數(shù)字
基督教中有許多富有特殊含義的數(shù)字。作為英語學習者或翻譯者,對其所隱藏的深刻文化內涵絕不能忽略。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數(shù)字“13”了,可以說它是基督教世界里的一大禁忌。這背后又隱藏著一個關于背叛的故事。據(jù)說耶穌與其13個門徒的最后一頓晚餐上,猶大,也就是其第十三個門徒背叛了耶穌,把他送上了絞刑架。因此那些虔誠的基督徒們相信十三是一個會帶來厄運的數(shù)字。日常生活中,英美人就像回避“4”一樣地回避“13”這個數(shù)字。所以樓層號沒有13,請客絕不能有13人,飛機、火車、劇院等沒有第13排13座,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進行慶典的喜慶活動。另外一個在基督教世界比較有影響力的數(shù)字是“7”。基督教認為上帝在七天內創(chuàng)造了人類,有七種美德,人的一生被分為七個生長時期,主禱文也分為七個部分,這是一個神圣的數(shù)字,甚至連七的倍數(shù)也被認為是神圣的。因此,它便經(jīng)常用來表示規(guī)范或調解人類行為以及宗教儀式。比如七宗罪、神的七大禮物、神的七大圣禮,每個教條背后都蘊涵著其價值觀及傳統(tǒng)習俗。請看下面一則錯譯的例子:Heistheseventhsonofaseventhsoninthefamily.他是家里第七子的第七子。很顯然,這樣的翻譯意義不明,讓人看了一頭霧水。由于數(shù)字“7”在基督教中的神圣地位,句中表示此人是“theseventhsonofaseventhson”,當然不會只是表面意義上的第七個兒子了。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此人在家里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把這個短語譯成“非常顯要的后代”比較恰當。
3.動物
1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和全世界各國的交流也日益頻繁起來,而在各種社交活動當中,英語無疑成為了最為常用的語言工具。因此,英語的聽說寫譯技能已經(jīng)成為了各行各業(yè)跨國跨領域交流的橋梁,翻譯能力的重要性愈發(fā)突出。此外,現(xiàn)代社會中諸如金融業(yè)、法律行業(yè)、旅游業(yè)以及信息科技行業(yè)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英語的翻譯技能。在時代背景之下,我國對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中英互譯”“高速翻譯”“翻譯精準”等成為了廣大大學生英語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故而,大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國現(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多方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
2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缺陷和當下翻譯教學的弊端
1)重視程度偏低就眼下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大綱來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聽說讀寫譯技能。但是由于傳統(tǒng)思維的束縛,導致了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的大學英語培養(yǎng)的首要目的,最終造成了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程度偏低。盡管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改革在不斷推進,但是大多數(shù)非專業(yè)英語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還是出現(xiàn)了大量的閱讀能力教學,忽略翻譯教學的份量。而且,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大三、大四學年都不再有大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僅僅是利用某些英語翻譯選修課進行翻譯能力培養(yǎng),課堂中重視程度也相當?shù)汀?/p>
2)翻譯材料和課程設置不足近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材料在不斷變革,但是就當下的英語材料來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和大學英語的教材依然尚未將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囊括進入。就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全新版大學英語》來看,其中涵蓋了聽說材料、讀寫材料,反而沒有專門針對翻譯教學的翻譯材料。而且,現(xiàn)階段大部分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英語課程的開設都只是大一學年和大二學年,進入大三學年的學生已經(jīng)沒有英語課程學習,英語教學斷線現(xiàn)象嚴重。此外,就全國范圍來看,專業(yè)翻譯教學的教材鳳毛麟角。
3)教學方法和培養(yǎng)手段傳統(tǒng)單一現(xiàn)階段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翻譯教學和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教材中的零星教學翻譯依賴相當嚴重,而教材中的教學翻譯法由于多年的忽視依然傳統(tǒng)。同時,翻譯教學方法和培養(yǎng)手段也較為傳統(tǒng)和單一,在實際教學中仍然是教師傳播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單向模式。完全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最為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翻譯教學將翻譯結果當做了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評測手段,過分重視翻譯知識和語言知識而忽視翻譯技能的問題也屢屢皆是。英語教學的本質來主要是為了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將英語翻譯學習學以致用,成為應用型人才。然而由于長期缺乏翻譯實踐,學生在翻譯應用學習的過程中也相當缺乏。
4)大學英語教師翻譯能力的欠缺由于重視程度的下降以及翻譯教學材料不足、課程設置不夠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廣大高校也沒有將自身翻譯教學能力提升的積極性。而且,大學英語教師在師范院校接受的教育過程中,涉及到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教學思想也相對較弱。尤其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翻譯教學材料、自身翻譯能力不足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眼下我國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翻譯能力相當欠缺。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語翻譯方面的差異性
宗教文化也是眾多文化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也會因信仰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宗教門派眾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為道家、佛家和儒家這三個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義,如中國道家主張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佛教則主張佛祖則是至高無上的神,其法力無邊,這也可以從我國古代語言中明顯看出。漢語中有“天命不可違”、“借花獻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語言表達。而西方則主要以基督教為主,他們只承認上帝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其無所不能,這在西方語言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無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為了達到翻譯忠實原意的目的,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二、提高高校英語翻譯質量的策略
(一)導入異國文化
中西翻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翻譯的認識度和理解度,教師需要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導入到量的異國文化。通過將英語翻譯與文化學者進行有機地結合來提高學生們英語翻譯的水平。但是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教師在導入異國文化的過程中要始終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此外,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外,還需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習俗的來源。例如,英語中有“raincatsanddogs”的習語,這句話用漢語可以表述為“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譯就會理解為“下貓跟狗”,這樣就明顯偏離了翻譯的本意。這句習語主要來源于北歐的神話傳說,傳說貓跟狗對于風和雨等天氣具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壯如牛),但是如果單純的按照意思來理解則成了“壯如馬”了等。如果學生對于這個文化背景不了解,則會出現(xiàn)上述可笑的誤譯現(xiàn)象。
(二)介紹英漢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英語結構區(qū)別于漢語結構,其重視主題句和主體結構的構成以及句子結構連接過渡詞的作用,并且側重用介詞和連詞來表示句子和詞組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現(xiàn)象在漢語中則很少用或幾乎不用。另外,英語表述中特別忌諱重復,如果出現(xiàn)重復的問題,通常用省略、替換或代詞的形式來加以表示,但是我們漢語中常用重復來表示強調。
隨著我國對外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交往日益密切,對具備良好專業(yè)素養(yǎng)的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規(guī)模也隨之擴大,高校承擔著我國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基于大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相關要求,以及不同文化在英語翻譯中的體現(xiàn),則需要在傳統(tǒng)培養(yǎng)機制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突出跨文化思維的應用,以實現(xiàn)大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新時期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切人點,結合社會發(fā)展與英語專業(yè)人才翻譯能力建設中跨文化能力方面的缺失等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應對方案。該書共包含12篇研究論文,重點圍繞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論述外語教育的內涵、教學行動研究、技能課評估,以及翻譯、閱讀、寫作、口語等課程的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模式、策略及教學展開,將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為跨文化思維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技巧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
語言是文化的基礎,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語言促進了文化的形成,并逐漸形成了以語言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因此,在高校英語翻譯技巧培養(yǎng)過程中,應強調與之相適應的跨文化思維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具體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xiàn)。
首先,提升高校學生跨文化思維素養(yǎng),突出文化在翻譯技巧中的應用。在傳統(tǒng)英語翻譯中,教師多習慣于對詞匯、語法、句式等進行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模式化”的翻譯習慣,卻忽略了文化在英語翻譯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應強調不同文化在翻譯技巧中的內容體現(xiàn),進而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使學生意識到文化與英語翻譯之間的關系。《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研究養(yǎng)》中《淺談翻譯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一文指出了英語翻譯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依賴性,并以跨文化交際為背景,豐富傳統(tǒng)英語翻譯教學內容,例如,英語教師將《花木蘭》中“Mulan,yourserpentinesalvationisathand,forIhavebeensentbyyourancestorstoguideyouthroughyourmasquerade.”作為翻譯技巧教學的內容,其中“serpentinesalvation”來源于西方典故,為便于中國觀眾理解,則將其翻譯為“護衛(wèi)龍”,從而體現(xiàn)了跨文化思維對翻譯的影響。
其次,跨文化思維下句式轉換在英語翻譯中的應用。英語翻譯技巧的培養(yǎng)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在掌握基礎詞匯、語法的基礎上,還需要對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差異進行了解,以適應不同環(huán)境下的英語翻譯要求,其中就包括跨文化思維下英語翻譯技巧中的句式轉換,不同句式轉換結果在文化層面上的理解也就存在較大差異。《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研究》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跨文化教學案例反思》一篇詳細論述了多個不同的教學案例,結果發(fā)現(xiàn),句式轉換為追求語氣、重點、氣氛等效果,則需要對句式結構進行調整,以保證翻譯結果與語用文化習慣的適應性,例如,“Feelingthreatened,companiesrespondedbywritingever-longerwamingla-bels,tryingtoanticipateeverypossibleaccident.”中使用了分詞結構在語用習慣中的表述因果關系技巧,即“Feel-ingthreatened”作狀語,表因果;而分詞結構“tryingto”作狀語,表目的,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語用文化對英語翻譯中句式結構的影響。
最后,關于英語翻譯中文化差異對詞義空缺的處理技巧。不同文化在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普遍存在,而這種差異在英語翻譯中主要體現(xiàn)為詞義空缺,所謂詞義空缺,是指按照習慣性的英語翻譯習慣則無法保證句式結構的正確與通順,為此,則需要從不同文化視角對語言環(huán)境進行分析,從而保證詞義填補不會對翻譯結果造成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與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研究》中《融合跨文化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一文系統(tǒng)性地介紹了跨文化思維對英語翻譯的影響,而詞義空缺作為一種較為典型的文化影響因素,在英語翻譯中需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填補方法,如音譯加注法、意譯加注法、直譯加注等,例如,“jumpingintothesea”在特定文章中的翻譯結果可以直譯為“下海”,然而,在脫離語用環(huán)境的情況下,則無法保證該翻譯結果的準確性,即詞義空缺帶來的影響,通過詞義填補將其改為“jumpingintotheseaofbusiness”則能夠使表達內容更加直接。然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詞義填補中應盡量保證加注信息的簡潔、有效,避免過度加注導致翻譯結果的偏離。
作者:王媛 高艷梅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
一般認為,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屬于特殊用途英語的范疇,因此高校在學科建設方面大多重視知識技能的“跨域性”,極力促進水利工程專業(yè)和英語專業(yè)的融合。在全球一體化格局下,中國水利工程人才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專業(yè)挑戰(zhàn),還有源自“跨文化交際”形成的交流障礙,特別是在參與國際水利工程招投標、項目建設、技術型勞務輸出等過程中,往往要面對不同國家、地域的文化沖擊。反觀我國高校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現(xiàn)狀,在翻譯能力及技巧培養(yǎng)上相對欠缺,存在語法表達不準確、專業(yè)詞匯不規(guī)范、文化情景不協(xié)同等現(xiàn)象,包括一些水利工程方面的專家學者所撰寫的英文報告、論文也存在明顯的“中國式英語”特征。為了提高我國水利工程專業(yè)人才的國際競爭力,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跨文化”意識。《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一書由王兆印、[美]梅爾欽、易雨君、王睿禹著寫,由清華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本書立足國內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發(fā)展需要,對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英語翻譯特點及技巧進行了系統(tǒng)且深入的探索。總覽全書,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材料豐富、展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特色
《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一書的結構簡潔,全書僅4個章節(jié):“基本概述”“主要河流管理問題”“專業(yè)”和“教學附件”,但每個章節(jié)下呈現(xiàn)的學習材料十分豐富,幾乎涵蓋了水利工程專業(yè)全部領域。在材料表述方面,以具體水利工程知識點為媒介、以專業(yè)英文翻譯為工具,實現(xiàn)“專業(yè)+英語”的跨學科領域融合效果。例如“DrainageNetwork”部分中對“流排序”知識點的介紹,英語表達采用的是科技期刊語體,而在語料加工上對應我國水利工程知識體系,如“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等詞匯只在中國水利工程領域使用,以此保障跨文化背景下語義的一致性。同時,本書所選用的材料來源廣泛,如希臘境內的河流侵蝕景觀、挪威境內的河流地貌發(fā)展動力、阿富汗境內的穆爾加布河等,這些材料以教學案例的形式出現(xiàn),不僅能夠為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翻譯特點及技巧掌握提供依據(jù),還能夠將不同國家、地區(qū)的文化間接地滲透出來,作用于水利工程專業(yè)人才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二、主旨突出、呈現(xiàn)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語翻譯技巧
該書研究主旨是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的翻譯特點與技巧,就“特點”而言,作者研究視域集中于“CommonhabitsofChinesewriters”層面,重點分析中國水利工程技術人才在英文成果翻譯上的常見問題,如專業(yè)詞匯采用“中國式英語”表達,翻譯思維存在“先中文、后英文”的割裂性等。通過相關問題的分析,作者強調跨文化背景下英語翻譯應遵循“本地化”特點,如文中舉例“圍墾區(qū)”的英文詞匯是“Reclamationarea”,但水利工程如果處在荷蘭境內,應以“polder”(圩田)表達,這樣才能保障英語翻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精確度。就“技巧”而言,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系列翻譯技巧提升途徑,包括大量專業(yè)詞匯、例文修改等,最重要的提升途徑為“撰寫論文”,通過學習、模仿、借鑒國際水利專業(yè)期刊論文寫作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中國水利專業(yè)人才的英語翻譯技巧。此外,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大量閱讀文本,形式上短小精悍,內容上契合章節(jié)主題,可做為一章節(jié)學習完畢后臨摹練筆之用。
三、實用性強、提供跨文化背景下的多種專業(yè)資源
該書以專業(yè)水利工程學科知識為載體,很好地兼顧了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第二章“主要河流管理問題”包括“水庫管理”“洪澇防治”“水體污染及富營養(yǎng)化”等內容,本書在此類知識講解中搭配了豐富的圖片、表格、公式等要素,其價值完全可與水利工程專業(yè)教材媲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同時,從跨文化交際需求出發(fā),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專業(yè)資源,如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測試題、國際廣播電臺聽力材料等,相關資源可通過掃描書內二維碼獲取,極大地豐富了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充分考慮到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作為特殊用途英語,學習難度大,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書中提供了一些英語笑話,可用于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中調節(jié)氛圍、激發(fā)興趣。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中所選的英語笑話也凸顯出“跨文化”的特征,如“Ioldlikeyou”(我老喜歡你了)在中文語境下具有意義,但在英文語境下無解。總體而言,本書結構精簡,內容豐富,語言平實又不失幽默,是一本優(yōu)質的水利工程專業(yè)英語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