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當代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是一個建立在幾千年農耕文明之上的農業大國,在朝代更迭中演化出自身獨有的農耕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以農民為主題的藝術創作在國家的扶持與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得以蓬勃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本文就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研究做出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現當代藝術;中國油畫;農民形象研究
一、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農民形象研究的概述
1、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農民形象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再創造。農民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階層之一,也受到各種藝術創作的重視。在世界的繪畫史上,以農民為主題的作品不勝枚舉。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以農耕文明為代表而不斷發展的東方文明古國,自油畫傳入中國以來,以農民為創作對象的油畫作品不斷涌現。本文旨在通過對我國現當代油畫藝術中農民形象的研究來進一步探討我國在現當代油畫藝術與農業藝術素材方面的發展趨勢與歷程,對這些藝術作品所包含的藝術內涵與想要表現的藝術思想進行剖析與理解,對藝術家的藝術行為做出解釋,對中國未來的農民形象藝術創作做出展望。不僅如此,通過對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理清這些藝術創作與現今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將不同階段的以農民為創作主題的藝術作品進行比較與分析后得出藝術作品與農民形象在發展進程中的變化,結合中國多年來的變遷,得出關于藝術作品所表現出的社會與國家的進步,藝術創作者對藝術作品價值提高的結論。在這樣的研究中,我們的思維也得以發散,觀察作品的角度也開始更為多樣,對待作品與農民群體的態度,對待時代與油畫創作的態度也都有所改觀,激勵我們在現代藝術創作中不斷的迸發關于建立農民形象的藝術靈感。通過對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研究,進一步細化到對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油畫作品中農民形象的研究,對整個發展進程與現實意義都做出詳細的分析,從更為嚴謹的學術角度來對農民形象在油畫創作中的價值做出肯定。盡管隨著現代城市文明的不斷發展,農村文化與藝術創作者的生活開始產生差距,但是此類作品依然受到創作者們的關注,在描繪農民形象的同時,創作者也使自己的情懷與心境得以釋放,將更多的價值體現在創造的農民形象中來。
2、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研究的現狀
我國以農民為創作主題的油畫作品在不同時期都有出現,與此同時,關于農民形象的研究卻比較少。近年來,隨著城市中農民群體的不斷擴大,以藝術作品中農民形象為研究主題的文化現象開始增加。各類以研究油畫作品中農民形象的論文開始出現在權威性的報刊上,而隨著藝術創作者的不斷創作,關于繪畫作品中農民形象的研究也會不斷的深入。
二、農民形象與繪畫藝術
在世界各國的藝術創作過程中,以農民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作品有著顯著的地位,藝術家在關注農民形象的同時,既對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進行了一次新的摸索,也是對其所處時代與生活的一次更加深入的認知與感悟。古今中外,數不勝數的以農民為題材的繪畫作品,表達出不同時期不同繪畫大師對農民群體的關注。但是,通過對作品中的農民形象的認識來對這一群體做出實際判斷是不容易的,一般而言,農民是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活動方式獲得收益的社會群體,不同于其他的社會階級,農民階級在國家的演化過程中基本上一直存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農民所代表的含義也有所區別。
1、繪畫中農民形象受到重視的原因
農民在古代身份地位低下,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在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藝術創作在經濟的推動下也得以進步,農民群體憑借其所特有的淳樸氣質受到畫家的重視,以農民形象為主題的繪畫不斷出現。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在國家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說,農民階層見證了中國的發展歷程,也是農民階層推動了中國的發展。中國的藝術創作者將農民群體看作藝術創作的一大主題也是對我國國情的一次如實的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領導人就提出重點關注國家農民階層教育水平,為農民階層創作藝術作品的理念,基于此,我國的現當代藝術創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藝術是對生活的表達,中國的藝術創作者要代表中國,表現中國,記錄中國,用藝術的表現形式來體現國家的脈絡。正是因為藝術創作者對農民群體的關心與重視,才能夠將農民與藝術結合在一起,不斷的創作出農民題材的藝術作品。為我國的現當代藝術資源貢獻更多有價值的藝術精品,也讓我們能更加深入的認識農民的生存環境與農民群體的生活態度。
2、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
新中國以來,我國的藝術創作一路高歌猛進,在國家的支持下,油畫家們結合實際創作出更多兼具藝術價值與思想價值的以農民形象為創作主體的藝術作品。農民形象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新時期所特有的特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藝術創作也開創出新的局面,創作者們開始更深層次的探索農民群體,使作品能夠更精準的表現現實,傳遞更多的價值觀,表現新時期下農民群體的更多風貌。在時代的變遷中,農民形象也在不斷的變化,既體現出其與時俱進的特點,也凸顯出其在現代經濟浪潮沖擊下依然保持淳樸的特色。
三、中國藝術作品中農民形象的文化特征
現當代的中國油畫藝術創作中的農民形象,都有著中國以往幾千年文化演變中的藝術思維的影響。農民被藝術創作者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在我國古代,至魏晉時期,我國的文化藝術開始出現一次新的進化,文人墨客擯棄功名利祿,向往一種遠離世俗,歸于田園的隱士生活,開始將人生的重心放置在農耕中,以此獲得生命的真諦。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農民形象更多的是用來表達文人對遠離政界紛擾,恬淡生活的一種向往。中國畫講求一種意境,畫中的農人往往與自然融為一體,他們是順應自然的一類群體,對自然有著與生俱來的崇敬。農民形象與自然田園相互映襯,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的和諧共生思想。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隨著朝代的更迭,戰亂不斷,百姓疾苦,農民作為中國主要的階級之一,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也一直受到各種壓迫。起早貪黑為生計勞碌,卻也受盡折磨。藝術的一大使命就是表現生活,揭露現實,對準廣大農民群體,將他們的生存環境描繪出來。在這些作品中,農民不再是簡單的藝術創作形象,更是代表了封建社會時期底層勞動人民疾苦生活的群體。同時,由于農民階級自身原因,創作者也借助農民這一形象,來揭示當時社會的黑暗,諷刺某種行為,用來體現創作者自身的價值觀,用以喚醒當時國民的思維。
四、現當代中國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的變化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油畫是來自國外的一種繪畫方式,在明朝末年最早傳入中國,但是一直以來并未取得中國藝術創作群體的關注,一般僅局限在當朝貴族階層的人像繪畫中。直至19世紀,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國家的思想、文化與技術等進入中國,開始影響中國日后的發展進程。鴉片戰爭使中國被迫開始與世界接觸,來自西方國家的繪畫技藝等也開始傳入中國,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拓寬了中國的繪畫藝術。在當時,中國建立了一批新型的美術院校,講授西方的美術思想與繪畫技巧,油畫就是在這個時期被越來越多的青年掌握,從而推動油畫在中國的發展,自此,油畫成為中國繪畫史中開始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不斷改良、本土化的演變過程中成為日后中國繪畫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爆發后,藝術創作者原有的創作環境遭到破壞,文藝界人士被迫遷徙到更為安全的地區,也是在不斷的顛沛流離中使藝術創作者的整體創作面貌也出現了變化。戰爭,生死,遷徙,如此種種都使藝術創作者的心態,精神面貌出現變化,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對藝術創作的看法等等都會發生變化,在國家危難之際,藝術創作者們開始嘗試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一腔熱血。油畫家往往將繪畫的主體聚焦在處于底層,地位低下,在戰爭中遭受磨難的農民群體身上。他們在戰爭中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命懸一線,生活困苦。但是同時,創作者畫筆下的農民群體依然淳樸,憨厚,在危難的生活現狀中依然堅強,勇敢。作品中的農民形象相比現實中的農民,形象要更加生動,更加鮮明,他們就好比引導時代的旗幟,讓看到這些作品的人能夠被畫中的農民形象所感動,所震撼。
2、新中國的農民形象
在歷經了百年的斗爭之后,中國在大大小小的戰爭中突出重圍,取得勝利,獲得獨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農民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階層,在國家取得戰爭勝利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地位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在藝術創作中,以農民形象為創作主題的作品越來越多。在新中國建立初期,一切都百廢待興,全國人民都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藝術創作者在記錄當下的環境時也回望在戰爭年代農民所貢獻的一切。藝術創作者用畫筆描繪出過去戰爭年代農民為了自身的幸福與敵人斗爭的場景,農民在中國抗戰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也描繪出在新時期的國家建設中一直不斷努力的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場景。除了大量謳歌農民群體參與國家建設的繪畫作品外,描繪在和平年代新的生活環境下的農民生存狀態的作品也大量涌現。在這些作品中,農民形象被賦予更深層次的精神與文化內涵。進入20世紀60年代,藝術作品與政治的聯系更加密切,藝術作品用來表現政治思想,傳遞政治理念的作用愈加明顯。結合實際與歷史,領導人與農民開始一起出現在油畫作品中,代表著領導人心系百姓,農民群體也是國家的主人。“”期間,油畫創作中對形象的塑造開始更加注重典型化與英雄化,政治宣傳的意味更加濃厚。
3、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民形象
改革開放對于中國來說,等于開創了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完全不同的新紀元,隨著創作環境的改善,藝術創作者對藝術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畫家開始思考如何從作品中傳達更有分量的價值觀,當作品不再是政治宣傳的工具,新時期的油畫作品開始回歸本真,更加真實的記錄下中國的農民的百態,鄉土題材成為油畫作品中一個越來越受到關注的題材。在現代化的浪潮下,城市的擴張與人們思想的變化,農民群體所獨有的那一份淳樸與憨厚成為新時期的藝術作品中所需要傳達的精神,藝術家在描繪農民形象的時候,更多的開始注重如何將農民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當“農民工”這一群體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城市當中的時候,我們開始注意到這個為城市建設做出貢獻的特殊群體,藝術創作者們開始著力塑造勤奮樸實,善良單純的農民工群體,在城市的冷漠色調的襯托下,他們沉默,滄桑,默默工作。這樣一群擔負著家庭經濟來源的人,懷揣夢想,為城市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五、農民形象創作的意義
農民形象是樸素平凡的,但也有其獨特的真實性與現實意義。農民群體通過自己的雙手,用勞動來換取美好的生活。畫家將這種生活表現出來,能夠表達出生活的價值,勞動的魅力與奮斗的重要性,在對農民形象的寫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農民身上所透露出的悲壯美與人性上的真善美,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其他藝術作品中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審美價值。一個國家的變遷,在藝術作品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記錄與體現。中國的農民群體與國家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連,通過農民形象我們見證了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特點,他們就是解讀國家發展歷史的最好資料。藝術的一大價值所在就是其能夠傳遞價值觀,表現出對社會的人文道德關懷,藝術創作者通過觀察生活進行藝術創作,他們也將自身的思想,自身對生活的感悟滲透在繪畫作品中,人們在欣賞作品的時候,不同地區的人在精神上獲得共鳴,道德價值觀得以進一步升華。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社會上不健康的風氣,傳遞出有益的正能量,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在記錄生活的同時也在批判現實,質疑生活。農民作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群體,往往能夠體現出當今中國的一些矛盾點,將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揭露出來從而引起社會的關注,我們會發現,農民進城,在城市中遭遇了許多的不公正對待,我們用繪畫將其表現出來,呼吁大家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是在對社會的救贖,對人性的拯救。在油畫本土化的進程中,對中國農民形象的塑造,使藝術創作者們的思維與藝術表現手法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對農民形象的創作中,藝術所具有的內涵也隨之得到升華。傳達出新時期中國油畫創作的水平,也使中國的油畫創作得以被世界藝術圈所關注。這也是推動世界油畫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
六、結語
在對我國現當代油畫藝術中的農民形象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藝術作品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對農民形象的塑造同時也是在對一個時代的記錄,激勵我們在現代藝術創作中不斷的迸發關于建立農民形象的藝術靈感,推動我國油畫藝術的發展。
作者:李一凡 單位: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