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主觀色彩油畫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從西方油畫的發展來看,主觀色彩獨立于客觀色彩成為具有審美價值的語言的過程,是油畫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藝術家在創作中開始重視并強調自我感情和內心世界的過程。通常來說,主觀色彩具有主觀性、表現性、象征性、裝飾性等特點,并且這些特點彼此是相互聯系的。首先是主觀性,繪畫的色彩個性是一個藝術家個性最鮮明的體現,馬蒂斯寫道:“我不可能奴隸式地照抄自然,我需要反映它和將它置于畫的精神之下。”他以粗獷有力的筆觸和純粹鮮明的大色塊組織畫面,使畫面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律動感和爆發的野性,他的主觀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色彩可以用來象征抽象的概念,比如紅色可以象征喜慶,綠色象征朝氣。近現代許多畫家借用色彩的象征性來強化油畫主題。畢加索一生都在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格爾尼卡》使用大量的黑白灰色,表現戰爭中的痛苦、混亂和獸性,造成凝重、令人窒息、絕望的藝術氛圍,給人以深沉的藝術震撼力。主觀色彩還具有裝飾性的特點,有些藝術家嘗試采用平面化的手法,利用點﹑線﹑面結合創造出美妙的節奏。納比派畫家用“來自完全審美的和裝飾的觀念”來調整畫面,吸取了印象派的精華,又深化了印象派的探索,可以說他們的藝術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二、主觀色彩在當代中國油畫中的體現
由于東西方色彩體系和審美觀念的差異,使藝術家們對色彩的感受也存在著差異,中國繪畫以“天人合一”的主觀意象色彩為指導,側重于色彩的主觀性,而西方繪畫以科學的物理光學理論為色彩造型基礎,更強調其真實性。如何保持傳統,又把中西文化融會貫通,正是21世紀的中國畫家們面對的大課題。可以說,中國油畫的形成過程,離不開持續的油畫本土化的實踐,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許多中國畫家就致力于在表現上又賦予油畫以中國傳統藝術的審美特性,中國的油畫在形式上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即“裝飾性色彩、平面化空間、意象性造型、韻律感線條、寫意性筆觸和抒情性意境”。當代中國許多畫家都對外來及本土藝術有著相當豐富而深入的研究,在他們個人的理解和主觀情感影響下,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彰顯著他們的色彩個性。吳冠中就是一位融貫中西繪畫的大家,他的中國水墨繪畫力求推陳出新,同時在油畫藝術創作上又致力民族創新。他的寫意性的用筆和裝飾性的色彩造型,使油畫作品既有西方現代繪畫的韻味,又具東方藝術的簡潔。再如法國華裔畫家趙無極,他的油畫色彩形式突出代表了藝術的抽象美,東方的意象和西方的抽象得到了完美的統一,這些都表現了畫家的對待藝術創作的自由精神和情感。這種中國式意象油畫的創作不是油畫家個體藝術追求的結果,而是整個民族集體的一種潛意識行為。當代中西文化在持續不斷地相互滲透與交融,時代的進步早已使民族的藝術語言的界限有所淡化。我們應認識到現代不是對傳統的否定和決裂,而應當是對傳統藝術的延續和升華,我們應努力發現民族的繪畫藝術精髓,創造既有傳統精華又有現代朝氣,既有西畫精髓又具民族精神作品,建立能夠表現民族精神和個人情感的獨特的色彩語言。
作者:周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