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元素在數字繪本中的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中國傳統美術元素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眾多的地域特征。將中國傳統美術元素與當代數字繪本相結合,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分析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在構圖、設色、造型、線條方面的特征的基礎上,指出對其進行適當提取、利用,可以得出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構成形式、設計原則與方法,并運用到數字繪本的創作當中。希望在現代數字技術的推動下,中國傳統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數字繪本中國傳統美術元素數字技術
一、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藝術價值
中國傳統美術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集中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點。它傳承至今,吸收與融合各種民間文化、本土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狀態,富有中國本土的文化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廣義上來說,美術包括很多種類,繪畫、書法、雕刻、建筑、攝影等。狹義的美術就中國繪畫來說包括水彩畫、油畫、年畫等[1]。中國傳統美術元素中的留白等構圖方式、疏密布局、主客體在畫面中的分配、傳統神獸的表現方式、工筆畫中的鳥獸特征,以及青綠山水中的顏色,在當代數字繪本的呈現中少之又少。
(一)中國本土藝術色彩
隨著西方美術元素在本土的滲透,現代的數字繪本設計大多融入現代氣息和西方濃郁的美術元素,在創作數字繪本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中國傳統美術元素,不僅可以呈現出中國傳統設計的文化底蘊,還能推動本土數字繪本的創新發展,使其更具中國藝術色彩。
(二)可感可觸的載體質感
傳統美術繪畫的筆墨注重中國傳統美術元素中的繪畫部分,如線條、材質、顏色等。傳統紙質繪畫中的勾、皴、點、染等技法在現代數字繪本的繪制中很難完全體現,也無法完全體現傳統繪畫中真實的紙質質感。數字繪本作為一種比較費時以及需要練習技法的工藝,讀者在體驗時,很容易被其畫面的材質、筆墨紋理表達所吸引[2]。讀者在閱讀時需要細致觀賞,感悟其中蘊藏的深刻含義。
(一)傳統繪畫構圖技法
數碼繪畫是傳統繪畫與互聯網數字技術的結合體,運用領域比較寬泛,多將藝術創作商業化。南齊繪畫理論家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到的“經營位置”是指繪畫的構圖。經營位置,是畫之總要,應把構圖的安排看作繪畫的提綱統領[3]。構圖須費盡心思安排,把構圖與運作思考、構思看作一體。繪本設計師可以將這些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到現代繪本設計中,融會貫通,創作出符合當代大眾審美和有中國傳統美術元素的數字繪本。
1.分黑與留白
分黑與留白是中國畫的藝術構圖方式,指畫家利用空間的空白部分塑造的一種獨具藝術性的表現風格。畫家會在繪畫之前考慮好畫面中墨色與空白區域的布局關系,形成非常鮮明的明度對比[4],畫面呈現的黑白之間既對立又相互映襯。畫面空白部分不做任何效果,使畫面有一種舒適的透氣感,給觀眾以無限遐想,營造出更深層次的意境。
2.疏密與聚散
中國畫的畫面布局不僅講究分黑、留白,還要有疏密和聚散的表現,以表現意境與想法[5]。畫面的疏密與聚散是由畫家主觀決定的,凡事不能講究絕對,所以在繪畫中疏密、聚散對比可以有所不同,但也不能過于懸殊,這樣才能突出畫面主題。處理好疏密與聚散的關系,畫面才能夠富有節奏感,反之,畫面就會主次不清,無法較好地表達主題。所謂過滿則溢,畫面如果密不可分會顯得悶不透氣,而畫面太稀疏又會顯得分散、空洞。
3.主體與客體
中國畫在創作的過程中,講究經營位置,突出主體,虛實結合。在中國古代畫論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強調要對畫面的主體精雕細刻,細心繪制,使主體能夠在畫面的視覺中脫穎而出[6]。而其他襯托主體的角色,則簡要繪制,有所取舍。要將主體、客體處理得當,使之相互映襯、相得益彰,才能表達出作者的中心思想[7]。
(二)元素造型結構的創新設計
1.線條的表現
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到了“骨法用筆”,骨即為線條,中國畫中的骨法通過筆法來表現。所謂書畫同源,即畫中有書、書中有畫,互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在中國畫的山石表現中,線條或剛柔并濟,或含蓄內斂,或飄逸蒼狂,創造出“蟲蝕木”“折叉股”“屋漏痕”“綿里藏針”等具有特色的線條樣式。每一種不同的線條放在畫面里都能夠體現畫家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對傳統中國畫的分析和臨摹,筆者得出了一些關于用筆的經驗。勾勒形體時,選擇側鋒筆刷,先從山石勾起,勾畫外輪廓,以及主要的山石結構線要選擇墨濃稍粗、偏干的筆刷,這樣能夠更好地表現山石的遒勁有力。線條在勾勒時遇到高低起伏時,畫筆要有相應的停頓轉折,以表現出線條的抑揚頓挫,用筆應圓中帶方,方中有圓[8]。繪本設計師在進行現代繪本的創作時,可以充分借鑒和運用這些表現手法。
2.物象造型的創造
在數字繪本動物的造型上,對于真實的動物形象,繪本設計師會經過感知后再表現出來,因此,這些動物在數字繪本中呈現出來的面貌必然是超越現實的。設計師從整體動物形態進行分析,通過對真實動物的部分還原,用抽象的方式繪制動物,并與傳統的神獸繪制方式結合、分析、選擇,將二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提取與總結,從而掌握對這些動物的繪制方式[9]。蘇東坡曾經說過:“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意思是說,在繪制的過程中涉及的山石、竹林樹木、湖邊的水波紋,以及裊裊煙云,雖然沒有一致的形狀,但對它們的繪制是有一套規則方法的,畫家在繪制時應尋找適應于畫面的造型,通過繪畫的方式傳遞所想所思。對于數字繪本中的物象設計來說,同樣如此。
(三)青綠山水畫中色彩的提取分配
青綠山水畫在中國山水畫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青綠山水中獨具一格的鮮明顏色風格,以及畫中繪制的造型嚴謹的樹石,都是極具代表性的裝飾效果,備受歷代藝術家的熱愛[10]。與水墨畫相比,青綠山水畫的獨特之處主要在于其鮮艷明麗的色彩。大青綠山水畫作為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之一,一般山頭著色濃重,顏色燦爛鮮明。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用大青綠色鋪色渲染,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在鮮艷明麗的主色調中又求細致的變化。山頭顏色濃郁厚重,而山石底部用赭石等顏色作為暗部鋪墊,畫面明快鮮亮,呈現絢麗明艷的色彩效果。筆者結合實例著重分析大青綠山水畫如何從高清原稿上吸色,與現代數字繪畫結合找出適合現代繪本的設色。首先用仿古水色(PS色號#ccc27b)打底,透明度調整至30%-50%(隨著視覺調整),鋪底色要淡以及薄透;用帶有水墨肌理的畫筆進行鋪色。隨著光線的方向調整山體的明暗,山頭輔之以朱紅色植被來增加畫面細節,植被繪制成朱紅色是設計師一個大膽的嘗試。近遠處都有植物附在山石上,造型都參考中國傳統元素中樹的各色造型、顏色,古典韻味十足。另外,還在一些山石上附加白點肌理,因繪本涉及內容是早春,天空飄著小雪,這樣處理會營造一種空靈的畫面效果。近處和遠處的云的造型也是參考古代云紋樣,近處繪制了大片的云朵層層籠罩著山,有一種人間仙境的感覺。
結語
數字繪本無疑是未來出版行業發展的趨勢,因此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數字繪本在本質上還是繪畫,只是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從紙質繪制轉移到了數字繪畫。與傳統繪制工具毛筆、宣紙、絹布等一樣,電腦中Photoshop、Illustrator等繪制軟件也只是繪制工具。設計師應該多尋找本土的傳統元素,將其與新興數字繪本相結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讀者更好地領悟中國傳統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雷鳴,袁瑞芳.我國增強現實類兒童科普讀物的出版策略[J].出版廣角,2017(06):12.
[2]張義賓,周兢.紙媒還是屏媒?——數字時代兒童閱讀的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17(04):20.
[3]張巖,紀元.兒童讀物數字出版的路徑研究——基于兒童分級閱讀理念[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14.
作者:王鈺卓 上官大堰 單位: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