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河谷沖積平原區構筑物優化設計方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結合地質條件,填土高度等情況,提出鄂南河谷沖積平原區,當地基處理深度小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當地基處理深度大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其余工況可采用橋梁方案的設計思路,對現有的設計方法進行了細化、完善。
關鍵詞:地基處理;填土高度;橋梁
一、引言
隨著國家高等級公路建設步伐的減慢,國省干線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的建設成為交通發展的重點。地處國家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圈區域范圍的地域(鄂南)區位條件較為明顯,交通發展較為迅速,而此地帶多為幕阜山系和長江之間的過渡地帶,為河谷沖積平原地貌區,地勢平坦、海拔高程一般在14~20m上下,主要由第四系沖湖積松散堆積物組成,道路沿線河流溝渠眾多,湖汊溝澤、水塘和魚池大范圍分布,下伏巖土體多含軟弱夾層,地質條件較差。根據規范計算[1]設計中橋梁墩臺多采用樁基礎,以中風化泥質粉砂巖、泥灰巖、灰巖作為樁端持力層,樁長23~26m左右。地基承載力和沉降控制是設計人員考慮的重點,但從經濟綜合效益考慮,造價控制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規范[2]提出對于當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過20m時,要結合地質情況、水位要求、填料供應等情況,合理論述設置高填路基和橋梁的必要性。但并未給出橋梁和路基設置界定的必要性條件,為了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更加規范的對路、橋構筑物進行優化設計,簡化設計過程,有必要對現有的設計方法進行完善。
二、不同地基條件下路基和橋梁設計方案分析
為考慮不同外部工況,提出了不同路基填筑高度、不同地質條件和不同土方運距的分析模型。其中,路基寬度采用25.5m。根據規范[2]、文獻[4-5]及設計中采用的常用方法,當地基處置深度小于3m時采用清淤換填方案,當地基處置深度小于12m時采用塑料排水板,粉噴樁等方案,當地基處置深度小于20m時采用加固土樁,CFG樁方案。為便于比較,將橋梁樁長取為23m,填方按借方考慮,填土運距按照5,10,15km三種工況對比分析。由圖2-圖4綜合分析可知,不同地基條件下,橋梁和路基工程造價均隨著填土高度/橋墩高度的增加而線性增長,路基造價增幅明顯大于橋梁。高填路基存在邊坡穩定性不足和路堤不均勻變形等問題,且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也占用大量土地,從整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考慮,不同填方運距條件下,當地基處理深度小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當地基處理深度大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其余工況可采用橋梁方案。
三、結論
不同地基條件下,橋梁和路基工程造價均隨著填土高度/橋墩高度的增加而線性增長,路基造價增幅明顯大于橋梁。考慮到高填路基存在邊坡穩定性不足和路堤不均勻變形等問題,且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也占用大量土地,從整個社會經濟綜合效益考慮,不同填方運距條件下,當地基處理深度小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當地基處理深度大于12m時,路基填土高度小于15m時,采用路基工程方案較優;其余工況可采用橋梁方案。
參考文獻
[1]JTGD63-200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S].
[2]JTGD30-2015,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
[3]JTG/TM21-2011,公路工程估算指標[S].
[4]陳希哲.土力學地基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TB10106-2010,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S].
作者:王力偉 程夢筠 單位: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