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油畫藝術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油畫藝術在中國的普及,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體現。就有關調查研究表明,油畫在中國興起并產生廣泛影響僅僅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相比于中國畫的朦朧與哲學之美,油畫更側重于科學與理性的藝術之花。自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政府封閉的大門,近代美術領域就開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近年來,隨著油畫藝術的不斷發展,油畫藝術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也越來越明顯。本文將著重圍繞油畫藝術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進行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油畫藝術、大眾、欣賞普及、優越性
一、油畫藝術在情感表達上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
14世紀歐洲的凡艾克兄弟發明了用干燥的植物油調和的顏料,相比于傳統的丹配拉繪畫,油畫顏料操作更加方便,而且畫面的效果更具厚重感。由此油畫開始在歐洲藝術界流行起來,很快成為了歐洲的主流畫種。并且成功的從人文主義過度到了后現代主義思潮,同歐洲的發展歷史,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素描和色彩作為構成油畫的主要內容,加上油畫顏料本身的特質,決定了油畫的寫實性。同中國畫的含蓄雋永相比,油畫表現的內容和情感,我們都能夠清楚的感受到。細膩的筆法,逼真的描摹,不僅能夠創造出完美的現實場景以及肌理效果,還可以帶給人們透明又充滿神秘的審美感受。人們欣賞藝術,很大一部分是欣賞藝術的情感表達,如果說畫是一種藝術語言,那么中國畫就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含蓄告白,而油畫就是直白、熱情激烈的“ILoveYou”。當然,這與繪畫藝術的文化背景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畫是中華數千年文明的傳承,是一種高級的精神寄托,帶有浪漫、朦朧的美,一覽而過是對中國畫的褻瀆。因此沒有足夠時間沉下心去欣賞,同時文化積淀較淺的人,很難欣賞到中國畫的真諦。而油畫就不同了,西方向來推崇自由、以及真理,油畫本身就富有描摹現實或者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想象,普通人都可以欣賞到油畫的畫面之美,以及其表達的喜、怒、哀、樂。雖然中國人融入骨子里含蓄讓我們創造出了中國風的文藝范,但是我們的靈魂依然追求著自由,追求著鮮明的情感表達,無拘無束的在藝術的世界里遨游,尋找到靈魂的寄居之處。而油畫藝術的傳播,給中方繪畫提供了新的借鑒,總體來說,油畫傳達情感的方式以及內容的直觀、大方,十分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對藝術的需求卻沒有改變。而油畫的情感表達恰好能夠很好的豐富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也是油畫藝術對大眾欣賞普及優越性的顯著表現。
二、油畫藝術在表現力以及生命力方面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
油畫藝術使用的材料給藝術家們足夠的創作空間,一般我們常見的有寫實油畫以及抽象作品。油畫藝術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整個畫面的處理十分精巧,每一處細微之處都做了很好的處理,從最細微的層面,反應最廣大的寓意。具有最強有力的表現力,而且保存的時間很長久,畫面的效果也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褪色。接觸過油畫的朋友們都會發現,常常有人在油畫作品面前驚嘆。一方面是因為畫面太逼真,人們會情不自禁的贊嘆太像了,完全和相機的效果相媲美,而且相比于照片又多了份藝術美。另一方面就是油畫色彩選用大膽,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強烈的色彩對比,帶給人們的視覺震撼。我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習俗,讓我們傾向于淡雅的色調。油畫藝術則是以一種“外來者”的身份,進入我們的視野。大膽的用色,讓國人看到了各種鮮明顏色混合、交替的美。聞名世界的《向日葵》以及《蒙拉麗莎》就是最好的例子。油畫同中國的水墨畫相比,不采用紙張作畫,而是選用木板或者布面。所以油畫的基底十分復雜,基底制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油畫后期的效果以及保存年限,所以基底的制作也是油畫創作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基底制作好的油畫,歷經百年依然熠熠生輝。油畫的畫法也有所不同,一般分為直接畫法和間接畫法兩種形式。直接畫法當中,色漿的交融、奔騰,給畫面平添了幾分立體感的肌理效果。間接畫法當中,媒介的相互調和以及光與油的暈染,讓整個畫面色澤更加豐富多彩,猶如從畫中走出來的事物,滿帶著瓷釉的光澤。不僅極具審美價值,值得人們細細品味,還營造出了神秘的色彩。與此同時,由于油畫藝術采用的是植物配制的顏料,植物質顏色同礦物質顏色的對比轉換更加強烈,讓畫面介乎透明與不透明之間,多一點顯得浮夸,少一點又顯得平庸無奇。而色彩的冷暖變化則是繪畫領域最基礎的知識,油畫的色調對比強烈,能營造出嶄新的視覺效果。能夠更好的呈現出自然界當中,每一種事物頑強生存的毅力,一如《向日葵》般,極具生命力。這里的生命力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即畫面呈現的效果以及保存的時間。因此油畫藝術在表現力以及生命力方面,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越來越明顯。
三、油畫藝術在對客觀世界的直觀描述方面對大眾欣賞普及的優越性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油畫畫面的表達便是眼睛的窗戶,能夠更直觀的描述客觀世界。相比于中國傳統的繪畫來說,油畫描述的客觀世界與我們畫面呈現的世界有明顯的不同。繪畫講究觀察,畫師通過觀察畫面,得出自己的體會。所以繪畫是不可描摹的,多年來國內外的畫師們都在努力追尋前人的足記,最多也就達到形像而已。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觀察角度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而你觀察世界的方式,又決定了你對畫面的表達。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往往會忽略物像的色彩,更注重輪廓的體現。而油畫藝術觀看物像的角度是體面的,能夠看到彌漫在空氣中色彩的美妙。所以,油畫中國畫同油畫表現出來的物像,就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畫的畫面體現黑白對比的比較普遍,繪畫空間一般都被壓縮在了二位空間。講究用線條與墨色的在宣紙上的完美融合,來表現物像的水文墨韻,帶有哲學的韻味。油畫則更注重對客觀世界的空間描述,能夠很好的將物像置于三維空間當中。仿佛畫框當中,上演了一場華麗的舞臺劇。在生活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油畫能夠很好的吸引人們的眼球,把大家帶入畫的世界,在繁忙的世界,尋找靈魂的片刻安息。相比于國畫的博大精深,油畫更像是溫柔可親的鄰家女孩,讓我們能很輕松的置身畫面當中,這也是油畫藝術在我國逐漸流行的特點之一。光的表現也是油畫藝術的一大特點,中國畫是褪去華麗外表之下的軀體,達到靈魂的超脫。而油畫更注重描述不同時間、季節之下物像的瞬間,再加上光線的運用,能夠讓人們很好的感受到物像的冷暖變化。使物像的表達更加形象生動,更加貼切生活,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這也是油畫藝術在對客觀世界的直觀描述方面,對大眾欣賞普及優越性的重要原因。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信息時代之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增多。繪畫藝術作為植根于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精髓當中的佼佼者,表現出強大的包容性。相信隨著油畫藝術同中華文明的不斷融合,這門外來藝術將會在華夏大地生根發芽,受到國人廣泛的關注和熱愛。
參考文獻:
[1]姜向東.姜向東風景油畫作品欣賞[J].湖湘論壇,2018,31(01):177.
[2]李平.李平油畫藝術欣賞[J].走向世界,2016(45):90-91.
[3]劉小雙.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單色化傾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4]楊友成.油畫藝術語言的識別與解釋[J].藝術評論,2013(11):142-145.
[5]韓麗娜.淺議中學美術課堂中的油畫欣賞[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王燕紅 單位: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