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巴班斯基優化理論在護士培訓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在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浙江省人民醫院ICU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28名新護士歸為對照組,實施傳統規范化培訓模式;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31名新護士歸為試驗組,在傳統培訓模式基礎上將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應用到規范化培訓中,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價方法最優化落實具體培訓方案;比較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的考核成績及護理工作能力情況。結果兩組護士一般人口學資料、培訓前考核成績和自我能力測試基線一致,實時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培訓后,試驗組ICU新護士在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技能、護理工作能力方面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應用于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能有效提高新護士的專業知識、技術操作水平和護理工作能力,提高其崗位勝任力,確保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
[關鍵詞]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ICU;護士;規范化培訓
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印發《新護士培訓大綱(試行)》[1]明確指出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均需規范的開展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工作,標志著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有了國家標準[2]。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對本院新進護士,提供科室內專業的技能培訓、將自身知識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實踐的過程[3]。ICU是集醫院最現代化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對危重病患者集中監護治療的特殊場所,更需要對新護士進行系統的規范化培訓,掌握專業知識、臨床實踐技能及評判性思維能力[4]。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就是要選擇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達到最好的效果。該理論被廣泛運用到高職教學[5]、電商專業[6]、大學英語[7]等中,取得很好效果。筆者所在科室將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運用到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28名在筆者所在科室進行規范化培訓的護士設為傳統組,其中男3名,女25名;年齡23~28歲,平均(24.39±1.05)歲;學歷:研究生2名,本科26名。將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31名在筆者所在科室進行規范化培訓的護士設為試驗組,其中男4名,女27名;年齡23~28歲,平均(24.48±1.01)歲;學歷:研究生1名,本科30名。兩組護士在性別、年齡、學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傳統組培訓方法。傳統組新進護士采用臨床帶教老師負責制完成。新護士入科第1天先由總帶教老師帶領其熟悉科室環境、指導熟悉科室物品擺放、科室相關規章制度和規范化培訓具體安排。護士長負責安排好每位新護士的臨床帶教老師并安排跟進。6個月的規范化培訓期間陸續完成規范化培訓??评碚擁椖颗c操作項目。臨床帶教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教會新護士盡快熟悉不同疾病類型患者相關護理與治療工作流程,告知常見疾病標準搶救護理要點,并適當將手中護理工作教給新進護士執行,但需在旁指導,幫助其盡快掌握相關技能。1.2.2試驗組培訓方法。將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運用到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工作中,通過教學內容最優化、教學方法最優化、教學手段最優化及教學評價方法最優化落實具體實施方案,規范化培訓每期時長6個月,采用總帶教老師集訓制與臨床帶教老師實踐制相集合的培訓方式進行,并將同理心理念融入到規范化培訓中,培養新護士對護理工作的慎獨精神。1.2.2.1教學內容最優化。巴班斯基指出,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成分,要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在考慮講授的邏輯性和順序性的基礎上,還要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適當補充內容[8]。因此,在優化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內容方面,參考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新護士入職培訓大綱》,并結合科室的??评碚撆c專科實踐,制定了四大部分內容,包括:基礎操作技能、基礎理論實踐、專科操作技能、??评碚搶嵺`。為了讓新護士和帶教老師明晰教學目標,同時掌握進度,本研究依據細化后的教學內容,制定了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項目核查單:新護士版與帶教老師版。兩版核查單分別在新護士入科培訓時發放于護士與帶教老師,在整個培訓期間核查與使用,6個月培訓結束前由總帶教老師收回核實確認并根據考核情況給出評定等級,同時放入新護士個人培訓檔案中。1.2.2.2教學手段最優化。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教學手段方面,科室打破傳統單一的臨床老師實踐一對一帶教制,采用總帶教老師集訓制與臨床帶教老師實踐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新護士入科后,先跟進臨床實踐帶教老師,一對一帶教1至2周,待其對ICU的工作壞境與工作流程有初步認識后,再安排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集中培訓??値Ы汤蠋煹呐嘤栔攸c在ICU??撇僮骷寄芘c??评碚搶嵺`,之后再次跟進臨床實踐帶教老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鞏固。1.2.2.3教學方法最優化。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最優化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配合,使這種配合能在規定時間內最有效地解決面臨的任務。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我們采用總帶教老師集訓制與臨床帶教老師實踐制相結合的帶教手段,同時結合最優帶教方法進行培訓,即針對不同的培訓項目選擇最佳的培訓方法。比如:操作技能采用演示法講授結合現場練習指導;??茟鳖A案采用情景模擬法進行培訓;??评碚搶嵺`部分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培訓;同時結合視頻推送和釘釘在線等多樣培訓方法進行。在總帶教老師集訓期間,為了讓新護士能夠切實體會到危重患者的感受,我們同時融入了角色扮演的培訓方式,讓新護士更深刻的體會到患者的感受,提升她們的同理心,培養她們對護理工作的慎獨精神。1.2.2.4評價方法最優化。巴班斯基指出,要選擇最優化的評價方法,分析教學過程的結果。考試就是檢驗教學過程結果的重要手段。科室根據規范化培訓四大版塊內容設置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理論考核二維碼推送集中進行,操作考核隨機抽取。同時采用護理行為六維度量表對每位新護士進行自我評價。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新護士培訓前后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成績及護理工作能力。其中,護理工作能力采用護理行為六維度量表[9]進行評定,該量表分6個維度,共52個條目,該量表采用Likert4級計分法(1分代表沒有能力、4分代表很有能力),得分越高說明其工作能力越強。該量表各個維度Cronbach'α系數為0.893~0.965,具有較高的信效度[7]。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護士培訓前后理論考核與操作考核成績比較
培訓前兩組護士在理論成績及操作考核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試驗組在理論成績、操作考核方面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2。
2.2新護士培訓前后護理行為六維度量表評分比較
培訓前,兩組新護士護理行為六維度量表各維度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試驗組新護士護理行為六維度量表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3討論
3.1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能有效提高新護士的理論和技術操作水平
ICU是醫院收治危重患者的集中場所,科室內擁有全院最先進的生命支持系統,護理理論相關生命各個系統,操作最多、最復雜。這就要求護士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同時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由表1、2可知,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能有效提高新護士的理論和技術操作水平。究其原因,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將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深入其中,做到教學內容最優化、教學手段最優化、教學方法最優化結合最優化的評價方法進行,使新護士在理論與實踐等各方面得到明顯提升。在教學手段方面,本研究采用雙制和雙向核查相結合方式,雙制是指總帶教老師集訓制與臨床帶教老師實踐制,而雙向核查指的是使用ICU輪轉護士規范化培訓項目核查單(新護士版)與ICU輪轉護士規范化培訓項目核查單(帶教老師版),兩者的結合確保了培訓內容的全面落實。對于新護士與帶教老師也非常清晰的明確了培訓相關內容及培訓落實情況,為ICU規范化培訓期間獲得必要的護理理論與操作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提供保障。
3.2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能有效提高新護士的護理工作能力
本研究中,實施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培訓后,新護士的護理工作能力在各方面均有顯著提升。究其原因,對新入職ICU的護士而言,護理操作采用角色扮演的培訓方式既讓她們深切感知到危重患者的真實感受,同時又讓同理心融入到實際的操作運用中,充分發揮她們的職業使命感,讓護理工作更細心、更專業[10-11]。此外,科室針對不同的培訓項目選擇不同的最優化的培訓方式,目的是讓老師與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達到最好的效果,從而使新護士能最有效的解決面臨的任務。將情景模擬教學、翻轉課堂教學、角色扮演、視頻演示等多種方式相結合來開展培訓[12-15],讓整個培訓過程生動、豐富,更重要的是貼近臨床。如若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出現應急突發事件時,ICU新護士不在受到場地影響,而是通過本研究中有效的培訓從容應對出現的情況,從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此外,在培訓過程中,ICU新護士會擔任領導者角色,這也有助于其領導力、溝通、合作、評估等能力提升,與其他同伴組隊也加深了彼此配合默契度,對于日后臨床中的搶救配合具有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將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學理論引入到ICU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需要確立清晰的培訓內容,制定切實有效的培訓手段與最優化的培訓方式有序開展,同時針對ICU這一特殊科室的危重患者,將同理心融入到新護士的規范化培訓中,讓護理工作更具有人文氣息,更細心、更專業,培養新護士的慎獨心理,為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陳娟紅 全殷殷 鄒暄 張帥 姚惠萍 潘潔瓊 單位:浙江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