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風險控制下的銀行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會計制度不完善,監督管理不到位
商業銀行的工作制度一般是以部門職責來設計的,有些部門職責本身就是重復的,也有些業務沒有歸屬于具體部門管轄,邊界劃分模糊,實行起來困難重重,經常有“踢皮球”的現象。另外會計工作也沒有標準化流程,使不同分支機構由于理解、分工的不同,導致具體操作出現差異,難于統一管理。雖然銀監會和總行都加大了監督管理,但普遍存在照顧情面、檢查有效性不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情況。
(二)崗位設置不明確,業務職能無細分
很多基層營業網點在崗位設置上不明晰,一人多崗、崗位交叉、分工不明確等情況時有出現,如很多基層會計管理人員要負責柜面服務、會計核算、內控檢查、產品營銷、零售理財、個貸業務等多項工作,繁重的工作使得其在會計審核上投入的精力有限,在授信等方面更是分身乏術。而網銀、信用卡、理財產品等,未明確管理責任,相關業務部門和會計部門都未將此類業務納入監控范圍。
二、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控制的對策
(一)人員層面
抓好隊伍建設。首先是領導層的職業操守問題,要解決好堆支行“一把手”的有效監控問題,防止其濫用職權干涉會計工作。二是會計、會計主管、信貸科長等基層會計人員隊伍建設,完善各操作環節的管理與監控,保證會計工作的穩定性。三是監察隊伍的建設,要有專門的內部審核部門保障會計工作的有序性,實行責任連坐制。完善薪酬制度。讓業務發展能更多惠及會計人員,提高會計工作者的待遇。這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可量化、獎懲分明的考評機制,除了考慮會計人員的業務量,還應該體現其工作中的風險控制情況,對于出現操作風險頻率高的職工及時進行教育。風險控制情況應該與收入和晉職掛鉤,增強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實行集中管理。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市場拓展和會計核算能起到互為制約的作用。要充分發揮這種作用來防范風險,必須改變目前會計人員在各基層網點分散管理、自行調配的情況。實行條線垂直管理,人員培訓、調動、任命、考核要集中統一,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也給會計工作者一顆定心丸。
(二)制度層面
科學制定制度。要充分權衡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制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能有效落實下去。同時,制度推出后應有三個月到半年的試用期,有相應的修訂機制,試用期結束后組織總結會,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與建議,對制度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及時修訂。嚴格執行制度。要工作落實到位,明確各崗、各操作環節、各管理層、各操作員的責任,誰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誰責任。當然這需要對制度貫徹的決心,不管是誰都要不留情面,避免走形式、走過場的做法。我們要盡快對現有制度進行重新整理,以作業準則的形式統一全行的會計操作,實現標準化管理。完善風險補償和轉移機制。金融業中風險總是和收益如影隨形,要徹底消滅風險是不現實的,在盡力防范的基礎上還應該有風險補償和轉移機制。比如購買商業保險、在年度預算中規劃會計操作風險準備金等途徑。商業銀行也可將非核心的部分業務,如會計電算化系統外包,將此風險損失轉移到系統開發商身上。
(三)業務層面
加強業務操作日常管理。對大額存取、賬戶信息修改、庫存及重要憑證保管等重點業務要加強管理,實行全過程監控,分級管理授權,防范內部人員違規。對公業務、銀行卡業務、信貸業務等也應納入會計風險控制體系,有專職的稽查員或核算部門進行內部的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避免操作失誤風險,提高員工風險防范意識。實現會計作業的集約化。將商業承兌匯票簽發、授信業務出賬、貼現票據查詢審核、抵押或質押品估值與保管等業務統一到市級分行處理,提高辦事效率,還能改變目前基層商業銀行會計操作風險點多面廣的現象。前臺柜面業務要明確范圍,并設立后臺會計業務處理中心,將操作風險較高的業務則納入后臺處理。
作者:翟瑞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大經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