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運營視域下商業銀行的操持風險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巴塞爾委員會在《新資本協議》中將操作風險納入風險資本的計算和監管框架,足見對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會計運營作為銀行經營業務的第一線,是銀行穩健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操作風險主要產生于商業銀行對操作環節的內部控制,而會計運營是操作環節的樞紐,研究會計運營環節的操作風險問題對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十分關鍵。
一、操作風險的定義
巴塞爾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定義取得了國際銀行業的廣泛共識,將操作風險定義為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包括:(1)內部欺詐;(2)外部欺詐;(3)就業政策和工作場所安全性;(4)客戶、產品及業務操作;(5)實體資產損壞;(6)業務中斷和系統失敗;(7)執行、交割及流程管理。
二、會計運營定義
商業銀行會計運營部門,面向客戶提供結算服務和業務核算,具有會計核算與業務處理相融合的特點,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會計柜面業務和后臺的會計綜合管理。幾乎所有銀行業務都必須經過會計運營部門的操作處理。因此會計運營管理部門在商業銀行內部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一般都會在會計運營環節暴露。
三、會計運營的操作風險問題
1.制度及流程設計與業務操作不相適應
制定規章流程的人員往往缺乏操作經驗,在制定制度時,比較注重控制風險,但沒有考慮制度實施的可行性,操作規程的制定設計與實際操作情況存在出入。導致制度執行成本較高或制度的可操作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制度的執行效果。
2.人員配備難以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
主要表現在會計運營人員數量的增長落后于規模的增長和業務量的增長,同時現有人員業務知識掌握不夠,對業務的風險點了解不透,規范操作意識沒有得到強化,會計人員技術應用能力較低,培訓不足使得熟悉新業務、熟悉全面業務的人員少。
3.風險控制和業務發展的矛盾
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業績考核導向過分強調存貸款規模擴張,普遍實行存款任務指標或市場份額與業績或收入掛鉤的做法,客觀上誘發了違規操作風險。員工在巨大的業績壓力和利益的驅動下放棄了對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甚至不得已進行違規操作,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也往往流于形式,這就給商業銀行的運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四、完善會計運營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
1.完善現有會計運營管理制度體系,規范作業流程
結合自身實際和系統特點制定規章制度,對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認真梳理、清理歸類,并根據業務或職能的變化及時修訂完善相應制度。新業務、新產品的推出與會計核算制度規定和操作流程同步進行,盡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環環相扣的會計運營操作規章制度和相應的實施細則,保證其系統性、連續性和較強的操作性。統一作業標準,強化流程控制,實現后臺業務的標準化,突出流程制約的控制作用。在分行后臺作業中心引入平行作業方式,最大限度分解作業動作和操作權限,盡可能將交易性業務由單人發起變為多人、多崗位協同發起,以系統控制實現不相容崗位的剛性約束,從而降低風險。建立高效的會計檢查監督隊伍,培養一支以會計主管、會計檢查輔導員、結算專管員、電算化專管員和出納專管員為主要內控監督力量的會計檢查團隊。建立集中統一的稽核監督系統,實現分別控制向集中控制的轉變,逐步統一風險監控的作業流程和標準,提高監控效果。
2.增加人員儲備,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增加會計運營的人員儲備,加強對會計運營員工的培訓,以提高他們防范操作風險的意識和規范操作的能力。建立創新的激勵約束機制,增強會計人員風險防范和控制的積極主動性。同時,還要注意加強會計運營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培養責任感。人作為社會工作中最積極的因素,只有其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質過關,才能從本質上防范或降低操作風險。
3.建設會計運營操作風險內控文化
首先,各層次領導要強化會計運營風險防范意識,樹立內控優先觀念。同時要加強員工再教育,如安全形勢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規章制度教育等,通過多種形式來做好風險管理工作,提高全體會計運營人員對風險管理理念,理解內控要點和內控薄弱環節,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營造全員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其次,各崗位會計人員要清晰了解本行的風險管理操作規范,對本崗位的風險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夠的理解和掌握,并明白每一個操作、每一個環節的操作失誤、管理缺位將可能出現損失。操作人員對違反規章制度的命令要堅決拒絕,并有權越級上報。總之,操作風險內部控制的文化建設需要長期的努力,而良好的內控文化會使得銀行的內部控制更加有效,更有助于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