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管理優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信貸業務是銀行占比最大和最主要創收增效的資產,但片面追求資產規模擴張速度蘊含著巨大風險。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經濟資本管理引入商業銀行具備的優點,隨后分析了經濟資本對信貸業務管理的意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圍繞建立健全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信貸業務管理模式提出了相關建議。隨著銀行業資產規模的擴大,資本消耗與資本約束更為明顯,價值競爭力更為重要,經濟資本管理對銀行業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銀行只有持有與業務風險水平相匹配的資本,才能更好地持續穩健經營。
一、經濟資本管理概述
2007年,因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造成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雷曼兄弟倒閉、美林公司被收購,而且導致全球金融機構損失慘重,世界經濟步入衰退。針對危機帶來的教訓,商業銀行更加意識到必須轉變傳統的粗放型業務經營模式,只有把資本約束、風險管理、資本回報等要素有機融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應對內外部各種挑戰。在此背景下,許多研究學者已經對經濟資本管理引入商業銀行的優點進行了深入探討,主要體現在表1幾點。
二、經濟資本管理對信貸業務發展的意義
從商業銀行角度看,基于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六大國有銀行2021年三季度報告,在貸款占總資產比重方面,六大行均在50%以上,建設銀行更是已經超過了60%;在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方面,郵儲銀行達到84.28%,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維持在70%左右,交通銀行也達到了59.63%。可以說,信貸業務是銀行占比最大的資產和最主要創收增效的資產。從社會角度來看,一方面,我國目前仍然是以銀行業貸款為核心、間接融資為主的社會融資模式,銀行貸款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人民銀行在《2021年9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指出,2021年1-9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1.2%,同比提升1.1%。另一方面,信貸業務與經濟發展兩者關系密切,從2017年-2021年9月末數據可看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速明顯高于GDP增速,2017年-2019年信貸增長一般為經濟增速的1.5倍-2倍,2020年和2021年的貸款和GDP的年均復合增長情況也滿足這一比例。綜上所述,信貸業務發展不僅關乎一家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也關乎整個銀行業的穩定發展。但是,信貸業務擴張缺乏必要的理性控制也會蘊藏著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說明脫離實體經濟、脫離資本約束的業務發展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銀行業務規模擴張必須滿足于核心資本充足、資本吸收損失能力強這一前提。在此背景下,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修改了《巴塞爾協議Ⅲ》內容,提出要加大對資本充足率、風險資產覆蓋范圍等指標的要求,以此進一步提升對信貸增長的約束與管理。我國也開始加強金融監管改革,在吸收金融危機經驗教訓和落實《巴塞爾協議Ⅲ》中,我國銀行監管部門通過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強化資本支撐能力與資產規模擴張的聯系,著力降低各項風險暴露、促進有效激勵、發揮經濟杠桿作用。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并強調“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因此更需要通過經濟資本的有效管理,加強信貸規模穩步增長,進而支撐我國經濟穩步前進。總體來看,經濟資本管理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優化績效考核評價。傳統的績效考核方案側重考核利潤指標,而以RAROC和EVA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評估資本回報率、預測風險、衡量可創造的經濟價值,有利于銀行管理者權衡經營風險,轉變過度追求業務規模和利潤完成的行為。第二,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在我國實施巴塞爾協議和內部評級法后,商業銀行要更加重視如何充分發揮RAROC這一工具在信貸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資本計量方案,為調整信貸組合、優化信貸結構提供決策依據,引導資源向經濟資本回報率較高以及重點支持的行業、客戶、產品傾斜,從而提高信貸資源利用效率和盈利水平。第三,提升風險監測分析。經濟資本配置與調整是全面風險管理功能實現的前提,合理統籌安排經濟資本利于有效控制風險,使用RAROC作為風險收益綜合分析工具,全面加強風險管理在信貸業務中的運作,通過分析銀行在不同區域、行業、客戶以及不同業務品種、期限、擔保方式等維度上風險的變化情況來開展風險監測和風險預警。
三、經濟資本應用于信貸業務管理中的不足
(一)經濟資本管理理念不夠深入
在過去信貸規模快速增長階段,管理者片面追求發展速度,風險資產規模過快擴張,在這種“規模偏好”和“速度情結”的影響下,業務發展模式的慣性思維影響了經濟資本管理理念的執行,存在信貸業務發展為主、經濟資本管理為輔的現象,經濟資本管理理念自上而下層層衰減,未能有效發揮經濟資本管理作用。
(二)聯系信貸計劃管理不夠緊密
由于信貸業務管理精細化程度不夠,實際發生的信貸業務增量、結構、期限、地域等變化與預期的信貸計劃之間容易存在較大偏差,信貸業務發展更加難以與經濟資本管理匹配和銜接,進而造成經濟資本管理對信貸計劃管理的指導性和約束性不強,未能充分發揮出資本約束在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三)執行經濟資本考核不夠嚴格
商業銀行在經濟資本計劃與信貸計劃聯動管理過程中,未充分發揮經濟資本計劃的剛性約束作用,在有剩余信貸計劃額度但已超經濟資本限額的情況下,未能在經濟資本限額以內通過盤活存量和優化結構等方式來滿足信貸投放的要求。同時,對經濟資本限額超限或閑置過多的行為,也未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采取扣減信貸規模、收回經濟資本額度、加收經濟資本成本等方式進行處罰。
四、建立健全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信貸業務管理模式
(一)樹立經濟資本管理核心地位
資本是銀行昂貴和稀缺的經濟資源,在經濟結構轉型、銀行資本約束壓力增大的形勢下,商業銀行難以繼續保持規模的快速增長。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商業銀行要樹立“資本約束、差異配置、價值回報”等核心理念,充分認識資本約束理念的重要性、嚴肅性和緊迫性,確保資本水平與未來業務發展、風險狀況、資本可獲得性等相適應,持續加強內源補充能力,提升長效機制建設。要提升經濟資本應用廣度和深度,將資本與價值的理念嵌入到銀行經營管理的每一個流程,在資源分配、業務發展中堅持價值導向,努力提升資本回報水平。要認真開展經濟資本管理培訓,全覆蓋,從上至下培訓到位,統一思想和理念;分層級,針對商業銀行不同層級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提升培訓效果;分重點,在不同時期確定相應的培訓重點,更利于經濟資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和推進。
(二)強化資本約束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商業銀行要建立資本管理聯動業務計劃的組合管理機制,完善資本閉環管理,根據資本充足率目標和資本補充情況,確定年度經濟資本配置總量,并以年度經濟資本配置總量為約束,制定年度信貸計劃。在經濟資本限額配置過程中,要綜合平衡歷史規模、預期結構、資本回報等因素,對經濟資本回報率高的機構優先配置經濟資本,對重點客戶和重點行業戰略配置經濟資本,對各業務條線剛性分配經濟資本。比如,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因此商業銀行要積極響應國家宏觀管控要求,優先滿足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綠色信貸、制造業等國家重點戰略領域貸款投放的資本需求,確保國家戰略業務的資本支撐。
(三)強化經濟資本計劃對信貸管理過程的剛性約束
商業銀行要在資本約束的前提下開展信貸業務發展,經濟資本計劃的優先級要高于信貸計劃,否則無視資本約束與資本回報的發展,無異于竭澤而漁。在經濟資本有限的情況下,一方面要通過存量到期調整和增量邊際改善,積極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主動調整各類客戶和信貸產品的結構占比,建立與業務發展、資本約束、價值回報和結構優化相掛鉤的信貸計劃動態配置機制,通過動態調整提升應對內外部不確定性的能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強表外低效資本占用,既要清理存量,及時了解客戶用款需求,如果無用款需求則提前結清,也要管控新增,合理簽訂符合實際用款需求的貸款合同,尤其重點關注不可無條件撤銷貸款承諾、對公貸款額度使用效率、信用卡未使用額度等指標,不斷釋放低效資本占用,提升資本使用率。
(四)實行嚴格有效的限額管理考核
商業銀行要嚴格落實經濟資本限額管控要求,確保在資本限額內開展業務,通過窗口指導、績效考核、征收資本占用費等多種方式,突出資本限額的硬約束作用,對于超經濟資本計劃的行為,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相應懲罰,杜絕僥幸心理的滋生和規模優先的情結,增強自主約束主動性和自行節約源泉動力。商業銀行各級機構要合理運用資源限額,結合市場環境、產品和客群特點,制定差異化配置方案,提高資產配置能力;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支撐作用,完善經濟資本指標監測體系,有效整合財務、風險、資本數據,建立機構、條線、產品維度RAROC定期計算、監測工作機制,準確測算RAROC、EVA等資本指標。
(五)完善客戶經理績效考核機制
商業銀行要逐步摒棄傳統的“單向期權”激勵式的員工薪酬體系,穩步推進經濟資本指標與客戶經理績效掛鉤,將員工薪酬與RAROC、EVA等指標掛鉤,以此加強客戶經理價值創造理念,引導客戶經理正確認識經濟資本指標的導向作用,清楚了解現有產品中哪些EVA貢獻高,哪些EVA貢獻低甚至負貢獻,在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同樣重視效益與風險的平衡,進一步思考利率定價水平、風險管控強弱、客戶綜合回報等因素,從而真正將客戶經理的績效考核體系與經營轉型和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保持一致。
五、結語
資本是銀行經營的“本錢”,可用于平衡業務發展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商業銀行要把資本約束作為信貸業務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強經濟資本管理對信貸業務規劃的指導作用,加大信貸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及時性和科學性,持續將經濟資本應用于預算配置、授信準入、客戶評價、產品定價、考核評價等管理領域,形成一套貫穿于前中后臺部門的傳導機制,進一步提升銀行整體的價值創造能力,促進銀行高質量發展。
作者:程振宇 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江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