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利率市場化是利用市場來調節利率,以達到資源最優化配置的金融管理模式。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日趨成熟,利率市場化成為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對于商業銀行現有運營機制來講,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挑戰是客觀存在的。本文著重從積極、消極兩個層面展開探討,從完善利率風險體系、構建金融工具體系,創設同業、跨業間合作體系,完善銀行客戶體系等方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出改進建議。
利率市場化體現了商業銀行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的重要轉變,打破由政府管制的格局,依托市場調節,來促進金融體系獲得最優化配置。利率市場化設想的提出,體現了金融自由化,更有助于優化商業銀行存貸結構,促進商業銀行完成多元化業務轉型與提升。但應該看到,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增強商業銀行市場活力、拓展商業銀行利潤來源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卻加劇了商業銀行短期內的經營管理風險,有可能降低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確保社會金融體系健康穩定發展,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本身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競爭方面,加大商業銀行間的競爭態勢,必然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威脅。再者,利率市場化能夠降低銀行利差,推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轉型和創新。
1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威脅
從利率調控實踐來看,政府對存貸款利率已經放開,根據金融市場動向由商業銀行自己來制定利率,從而實現利率市場化管理。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影響是多方面的。
1.1加劇商業銀行之間的市場競爭
政府一旦放開存貸款利率,商業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經營需要來調整利率。與過去相比,政府限定模式下,商業銀行擁有3%的利息差,即便不參與探索各類金融業務,就可以確保盈利目標。但利率一旦市場化,商業銀行之間可能面對過度競爭,特別是對于中小型商業銀行,在銀行服務同質化現狀下,價格戰必然加劇。同時,基于利率市場化,可能會誕生更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加之保險、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的競爭,企業會降低對商業銀行的依賴。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快速崛起,也會擠占商業銀行的盈利空間。
1.2商業銀行凈利差縮窄
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在制定各自的利率水平時,多基于自身盈利水平來優化,但商業銀行之間的價格競爭,最終將導致銀行凈利差縮窄。利率作為資金存、貸的參照基線,商業銀行在獲得自主權的同時,也必然會影響資金供求市場。對于廣大企業及其他資金需求者,更傾向于低利率的商業貸款;對資金供給者,更傾向于存款利率高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必然為了提高自身的行業競爭力,而放棄必要的利潤空間,導致凈利差縮窄。
1.3加劇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從商業銀行經營業務主體來看,借助于高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來吸引資金,企業和個人都傾向于商業銀行貸款業務。但利率市場化后,對大型商業銀行而言,可以通過調整利率,來更好地服務大型企業資金需求,但卻容易增加不良資產發生率。針對中小型企業金融需求,商業銀行也會調整并制定多樣的利率業務,來滿足不同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需求。但是受經濟環境的整體影響,一旦企業不能按期償還貸款,必然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不良資產。另外,考慮到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層面,無法兼顧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導致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得不到改觀,誘發更多投資損失。
2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積極影響
利率市場化,既為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自主權,也會對商業銀行經營體系帶來挑戰。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在應對過程中,其積極影響體現在四個方面。
2.1利率市場化,助力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提升
從利率的管控現狀來看,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對存貸款利率進行干預,讓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嚴格遵守其制定的利率標準。這種模式,商業銀行不論資產規模、經營狀況、信譽高低,均受準入、退出機制的統一管理。這樣的銀行服務,可能導致不完全競爭。利率市場化,就是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銀行,由銀行自己結合市場導向,來制定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樣一來,每家商業銀行都可以綜合衡量自身實力,圍繞金融市場需求,來制定靈活的利率。利率市場化,讓更多的商業銀行能夠公平地參與競爭,共同營造金融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優勝劣汰”。
2.2利率市場化,擴大商業銀行定價自主權
利率市場化,政府要放開利率調控,要將利率的定價權交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擁有利率定價權。在制定利率時,商業銀行要結合自身經營實際,從資金、管理、成本核算中全面分析金融供需水平,結合自身經營收益,來設定靈活的利率。很多商業銀行在面對不同企業、個人用戶的金融需求時,可以通過深入了解用戶自信狀況,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再設定差異化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在擁有利率定價自主權時,可以基于客戶需要,制定差異化利率方案,增強商業銀行對客戶的吸引力。對于一些客戶,信用差、風險大,則提高利率水平;相反,對于信用好、風險小的客戶,可以降低利率水平。
2.3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產品創新
對利率市場的放開,由過去的國家管控轉向由商業銀行自己定價,商業銀行可以結合利率市場需求,靈活調整利率水平。過去,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相對單一,以吸儲、放貸為主,其他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較少。利率市場化后,對于商業銀行,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盈利增長點,特別是通過制定不同利率,來改善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商業銀行擁有較高的利率自主權,可以通過研發金融產品,來提高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促進商業銀行增值保值。
2.4利率市場化,促進商業銀行戰略轉型
利率市場化,從利率的動態化設定中,商業銀行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與戰略規劃上,可以走出傳統規模擴張模式,實現價值導向發展目標。在金融業務領域,積極探索和拓展多種經營渠道,特別是構建多元化金融業務體系,來化解金融風險。在資金管理上,將資金運營與市場利率結合起來,減少對存貸利差的依賴,提高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在市場開拓領域,商業銀行通過制定多元化利率水平,既要抓住大型優質客戶,還要兼顧中小企業客戶,通過利率市場化來深耕細作,提高商業銀行盈利能力。
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消極影響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不利影響。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3.1利率市場化,擠占現有利潤空間
為了拓展銀行業務,很多商業銀行擴大存款規模,往往會通過提高支出利息的方式,增加存款利率,由此帶來的利差就會減少,銀行自身的資金成本就會大大增加。同時,結合企業融資需要,不同商業銀行也會為了贏得市場競爭,不惜降低貸款利率,貸款利率降低了,對銀行而言,議價能力就降低了,銀行貸款業務所帶來的收益也會減少。由此,商業銀行整體上利潤空間也會縮小。
3.2利率市場化,加大銀行經營風險
商業銀行在利率水平調整上,要考慮更多的市場風險因素。事實上,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更具隱蔽性、多樣性、不確定性。如銀行利率敏感度增強,利率波動帶來的利率風險更大,對銀行的敏感資產、敏感負債帶來不確定性干擾。如果利率波動超過銀行自身的承受極限,則可能誘發銀行負債危機。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也會帶來利差風險。如銀客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利率過高,越來越多的低風險客戶退出信貸市場,高風險貸款人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商業銀行在優化風險時,可能會擯棄穩健客戶,選擇風險較大的客戶,為追逐短期效益,而加劇銀行的經營風險,滋生更多不良貸款。
3.3利率市場化,增加更多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其流動性風險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存貸款利率自由化,商業銀行處于被動地位。受利益杠桿的影響,商業銀行在吸引存款人時,更多的是通過提高利率方式,來獲得存款。貸款人在選擇貸款時,會選擇利率較低的銀行,如此一來,資金流在不同銀行間的流動更加頻繁。另一方面,跨地區間的流動性。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同一銀行的不同區域分行,也可能存在利率差異化問題。由此,在同一銀行之間,也會出現不定向轉移。事實上,對于商業銀行,資金的密集性流動,無疑增加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更有可能滋生嚴重的金融秩序危機。
4商業銀行在應對利率市場化中的完善建議
4.1引入利率風險管控機制,提高銀行管理能力
商業銀行在面對利率市場化挑戰時,要抓住風險的監督與評價。利率風險,與經濟政策、貨幣、匯率、物價等因素具有內在關聯性,對利率市場化趨勢的分析,要從短期、中期、長期走勢上,構建利率預測模型,做好利率風險預測,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減少利率風險,促進商業銀行效益最大化。商業銀行要立足自身業務類型及客戶群特點,深入到行業、企業、區域,展開利率風險調控,特別是在資金配置中,要注重多樣化策略,確保資金安全性、穩定性。利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商業銀行要結合經營管理,構建風險轉移機制。如引入利率協議、利率期貨等手段,來降低利率風險的不良影響。完善利率風險補償機制,利率風險發生后,要做好風險預案與處置,以最快速度減少利率風險帶來的損失。如計提利率風險損失準備金等策略。積極學習國外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結合不同商業銀行,因地制宜,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匹配的利率定價體系。建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圍繞利率市場化管理目標,引入優秀專業化人才,深入研究利率定價問題,構建利率監控體系。如成立銀行利率風險管控部門,專門研究和制定利率定價措施,提高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科學性水平。樹立利率風險意識,要對銀行員工開展風險意識教育,特別是借助于講座、案例剖析、經驗分享與交流活動,讓銀行人員能夠認識到利率風險的客觀性,提高自身利率風險辨析、防控意識。
4.2完善金融工具,拓展中間業務比重
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要積極拓展和創新金融工具,減少銀行不良資產的發生率。資管新規的出臺,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商業銀行要加快信貸資產證券化工作,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銀行資產,有效緩解銀行的現金壓力。同時,商業銀行要在不增加貨幣總量的基礎上,通過創新金融產品,拓展信貸業務。從商業銀行業務類型來看,要著力挖掘中間業務,如發展電子銀行、理財保險、金融衍生業務、私人銀行業務等,通過增加中間業務比重,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注重新興業務的開發,如信息咨詢、基金投資、國際投資等業務,減少商業銀行對存貸利差的依賴。開發多樣的金融產品,主動適應金融市場需求,為金融客戶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或服務。
4.3增進同業、跨業間的合作,構筑共享、共贏金融環境
商業銀行在應對利率市場化實踐中,要積極尋求更寬廣的戰略合作伙伴,特別是商業銀行之間協作共榮經濟體的建設,通過戰略合作,確保商業銀行競爭力,共同面對利率風險與挑戰。一方面,通過信息互通,實現銀行產品或服務的共享,在競爭與合作中,為銀行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注重與互聯網的對接,特別是引入金融科技手段,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金融對接,拓展金融服務渠道,挖掘更多的金融客戶,為客戶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注重品牌建設,要重塑理念,提高客戶滿意度。如加強業務培訓,規范金融服務流程,打造個性化金融服務特色,促進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
5結語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對商業銀行,要擯棄傳統的固化思維,關注金融創新,拓深銀行業務領域,積極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確立效益導向戰略,來構筑商業銀行穩健的經營環境。利率市場化作為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方向,商業銀行要抓住契機,迎接挑戰,變被動為主動,立足銀行經營效益戰略高度,加快轉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不斷崛起。
參考文獻
[1]王百歡.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商業銀行效率——兼論利率市場化的調節作用[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41(05):130-137.
[2]王瑩.利率市場化背景下的商業銀行轉型[J].當代金融家,2020(08):144-145.
[3]劉子嫣.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轉型的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23):160-162.
作者:何瀟伊 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