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轉型思路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商業銀行的主業,是“存貸匯”,無論外部經濟周期如何、監管如何,商業銀行都首先應該立足自己的本質、本職,把這三項基本業務做實。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實體經濟和社會服務均受到巨大提升,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主體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揮良好功能的關鍵所在,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轉型思路也應以此為基點。本文筆者從“全額保障地方經濟融資需求、創新信貸政策調控貸款周期、實行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立足金融改革強化政治力度”四點出發,對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轉型思路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轉型
實體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實力的根基,商業銀行的金融政策與觀點也必須要以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尤其是對于地方實體經濟的融資,必須要客觀的認識到地方經濟融資的關鍵問題,通過商業銀行的地方性特性盤活地方實體經濟,必須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增強商業銀行經濟內生動力,推動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一、全額保障地方經濟融資需求
全額保障地方經濟融資需求,需要商業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積極的轉變融資資金來源,并且根據商業銀行的工作屬性來拓展實體企業融資的途徑,推進實體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在根本上增加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的成本,同時也要提高實體經濟的資金配置效率。不斷完善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的各項能力。通過以上的措施雖然可以有效的提高銀行對于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的效率,但是要綜合考量存在的各類風險以及逆向選擇等客觀因素來完善銀行自身的服務。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創新產品及服務模式,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一方面,銀行要對創新型企業提供支持,推動“雙創”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銀行內部更要不斷轉變融資模式,根據用戶需求形成多樣化資金鏈條,結合地方經濟情況與國家金融政策為發展性企業提供更多、更科學的金融服務項目。同時,更要大力支持民生產業發展,尤其是地方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貸款等,以支持“雙創”群體的模式來延伸服務地方經濟融資發展的服務,可與地方政府部門關聯集中推進經濟扶貧、產業扶貧的工作方式,并根據地方企業融資需求推進多樣化融資方式,最大化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第二,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在進行貸款合同設計、實體企業的調查、動態管理等過程中要充分的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提高銀行的服務質量。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是相對的,實體經濟需要一個健康的融資環境,以實現擴大實體經濟創造價值效益的最大化,金融經濟也得益于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而獲得更為有效的回報收益。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共同保證經濟體創造價值的穩定性。實體經濟不健康發展,金融經濟必崩盤;金融經濟不能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個有效的融資環境,將抑制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商業銀行在全面促進保障地方金融經濟上必須要形成動態化管理模式,為實體經濟提供健康的融資環境,商業銀行方面可強化風險評估體系,不斷的完善對實體企業經濟金融系統的把控力度,強化自身服務,開展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金融融資服務,打通單一性金融服務渠道。
二、創新信貸政策調控貸款周期
解決實體經濟問題的根本性措施就是滿足實體經濟有效的融資需求,因此商業銀行要客觀的創新信貸政策,調控實體企業的貸款周期和程序,這是基于融資需求的又一項措施。尤其是對于一些成長型的實體企業,應利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對符合授信條件但遇到暫時經營困難的企業,要繼續予以資金支持,不應盲目抽貸、斷貸。對于成長型的企業更要創新信貸政策和調控信貸周期,依據企業擔保和融資方式來傾斜資金供給與貸款利率,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微觀經濟調控的一些手段來幫助地方實體經濟度過難關,尤其是地方成長新企業。創新信貸政客調控貸款運行周期,需要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調控周期在中小企業的需求之上,只有基于實體經濟需求之上的信貸業務才會更有發展潛力。因此商業銀行的信貸問題必須要基于農村商業銀行的各項調研工作及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尤其是要精準對接企業文化需求,立足于企業東鄉靈活化的設置各種信貸商業信息。同時,商業銀行要切實發揮自身的優勢性,因為商業銀行與企業接觸頻率較高,會獲取更多企業所需求的信息,銀行部門便可根據企業的商貸信息調控貸款運行周期。同時,銀行信貸部門可建立金融扶貧項目,通過金融扶貧項目創新服務教育模式,在增強商業銀行小額信貸業務服務發展的基礎上為企業普及信貸業務,同時可邀請相關經濟專家定期指導企業負責人工作,進而達到增強服務能力,守住風險底線,充分發揮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的職能。小微企業在實體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創新體系中最具潛力、更活躍的部分,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深化市場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行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
實行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需要商業銀行全面聚焦中小微企業,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推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逐步下降。商業銀行方面在不全面知系企業發展的基礎上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更要強調實行優惠利率政策,積極的助力中小企業及成長性企業的發展。商業銀行實行優惠利率降低融資成本的出發點就是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實現貸款期限與企業資金回流的無縫對接,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要從實體經濟的根本上出發,進行“增量擴面”的降低成本。商業銀行方面必須要發揮大型銀行“量增價降”的“頭雁”作用,帶動其他金融機構實質性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但與此同時,要綜合考慮、把握好度。既要加大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力度,又要考慮風險;既不能“大撒把”,又要做到可持續。經2019年銀保監會測算,小微企業貸款要實現“保本微利”、商業可持續,且不良率控制在3%以下,利率盈虧平衡點應在5%至5.7%。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五家大型銀行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4.76%,較去年四季度下降0.13個百分點,其中利率最低的達到了4.45%。另外,商業銀行也可延期還本息政策,讓普惠金融主體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延長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有利于服務支持實體經濟。但具體的政策實施落實中必須要特別注意實體經濟的管理主體,以及成長性企業發展的核心,要根據中小型企業的經濟實力來減少普匯率,一方面保障實體經濟的主體,一方面也要保障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商業銀行方面要主動的將工作重心放到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上,要通過金融服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發更多的優惠利率政策,并根據不同實體經濟的工作類型來強化實體經濟需求,要做到以幫助企業企業盤活資產、解決資金流動性管理難點為切入點,創新融代業務,以超低的融資利率融資業務管助推企業去杠桿、降成本、提效率。
四、立足金融改革強化政治力度
當前形勢下部分商業銀行的整體質量需要穩定發展,商業銀行的金融改革體系是提升商業銀行整體發展質量的根本,因此我們需要客觀的依照商業銀行的特性來系統性的推進金融體系的改革。商業銀行具有分布廣、數量多的特點,也正是由于它的特性決定了其工作主體,而部分商業銀行由于內部控制的一些問題造成治理力度不完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制約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改革需要需從金融資源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第一,商業銀行方面首先要做的是理順商業銀行內部管理脈絡、做強中小銀行體系,精準定位商業銀行體系更好地適應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需求,提高金融體系的普惠性。具體來說,當更多中小銀行能夠認同“回歸本地,聚焦主業”的發展思路、建立起更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資本實力也有所增強時,它們將能為本區域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周到的服務,這將對破解因信息不對稱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規模不經濟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成本等難題有所助益。第二,商業銀行要堅決落實黨和國家關于金融體系改革的政策與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2月22日下午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關于我國金融問題重點表達下以下幾點精神:其一,金融問題是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作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它需要以維護實體經濟發展為主,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全力推進經濟發展。其二,要根據我國金融行業的基本情況全面地、科學地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金融行業真正做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要在基于保護實體經濟的基礎上防患于未然,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要把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同時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舉措。總之,經濟作為金融的根基,金融則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命脈,實體經濟又作為現代經濟的主體,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相輔相成的。實體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命脈,銀行金融體系的發展也應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利用好利率杠桿來調節經濟,發揮財政在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洪濤.新時代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方向[J].河北企業,2020(04):119-120.
[2]楊凱生.商業銀行如何通過轉型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J].新金融評論,2019(04):59-87.
[3]劉青松.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的路徑選擇[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5):36-39.
[4]駱丹花.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業銀行如何做[J].金融博覽,2019(07):13-15.
作者:劉忠海 單位:福建龍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