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游戲化下幼兒園音樂活動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幼兒園音樂活動游戲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將游戲精神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流于形式。本文站在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的視角,首先分析了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接下來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游戲化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活動;課程游戲化
縱觀幼兒園開展音樂游戲活動,常常只重視游戲的形式,卻嚴重缺失了游戲精神的滲透,導致音樂活動與游戲形式出現“兩張皮”的現象;有些教師開展音樂活動,不重視幼兒自身的體驗與感受,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針對課程游戲化改革背景下音樂活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進行了大量的音樂游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以期找到有效開展音樂游戲活動的策略。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與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游戲活動流于形式
對近幾年來的音樂活動進行回顧與總結時我發現,有些音樂活動只重視游戲活動的形式,關注游戲如何玩。如在以《獅王進行曲》作為音樂欣賞曲目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教師常常會設計“獅子和小動物”的游戲活動,在扮演小動物時,教師只是讓幼兒蹲在地上,而自己扮演“獅子”,當小動物們聽到每個樂句,而教師也模仿獅子發出“吼叫”聲時一把捉住一只小動物。無論是從角色扮演還是情節設計,抑或游戲玩法等方面,其游戲元素皆具備,但游戲的過程并未體現出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幼兒們也沒有繼續玩這個游戲的熱情,特別是蹲在地上扮演小動物時要一動不動,最后讓獅子捉走,整個過程中幼兒們只需等待游戲結束即可。這種看似符合“游戲要求”的游戲卻相當無趣,與音樂活動的教育目標相去甚遠。
(二)幼兒缺乏個性體驗
在音樂活動組織與實施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受到上課時間短的局限,總是以自己的“教”為主導,帶領幼兒們跟著自己“走一遍”,而不是讓幼兒們親自探究、體驗一遍。如在聽音樂模仿走路的音樂活動中,教師分別播放《老爺爺走路》《小朋友走路》和《解放軍走路》等樂曲,并進行走路姿勢的示范,幼兒們只要跟著教師走,模仿一遍就行。這樣的過程中幼兒們的動作單一,與音樂教學重視幼兒感知與體驗,進而培養幼兒表現音樂與創造音樂能力的要求相違背。又如,在模仿小動物走路的音樂活動中,教師一邊示范小動物如何蹦跳,一邊帶領幼兒們跟著做一做,由于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像不像”,結果最后大家模仿得都很像,但又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化的體驗。如此一來,幼兒們其實并未將自身的體驗與情感融入作品當中去,因此無法積極主動地體驗音樂作品的內涵,不利于音樂活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教師指導太隨意
在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與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理念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從一個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從自己高度控制與主導游戲活動過程,滑向了“放任”幼兒游戲,他們以為“以幼兒為本位”就是任由幼兒們自由發展。如在“音樂的色彩”游戲活動中,教師嘗試讓幼兒們邊聽世界名曲邊作畫,并為幼兒們提供了材料:每人兩支水粉筆、一張白紙、一個小水桶,還有若干顏料、抹布、廢舊報紙,等等。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只負責播放音樂,幼兒們則漫無邊際地猜想、隨心所欲地做動作,雖然在音樂的感染下表現得都很興奮,而且有很豐富的想象力,但是幼兒們在邊聽音樂邊作畫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讓他們根據音樂的特點使用線條、色彩、圖形分別進行表達,其實最終也沒有達到讓幼兒們理解音樂的目標要求。有的教師則進行無目的的觀察指導,看到了就隨口問一問,也沒有什么實質的指導內容。教師的種種隨意化指導,究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對課程游戲化的根本理念及《指南》精神產生了誤解。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開展音樂活動的策略
(一)游戲與音樂有機整合,提高游戲活動質量
要想讓游戲活動真正幫助幼兒們理解音樂內容、感受音樂情緒,教師就應該將游戲與音樂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有機整合,以提高音樂游戲活動的質量。以《獅王進行曲》的欣賞活動為例,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們創造性地表現獅王的走路、吹號、吼叫,以及各種小動物為獅王表演的動作。為此,我們要設計游戲,為幼兒們提供參與游戲并進行創造的空間。如一開始幼兒們聽到鋼琴奏下滑音,那么有的幼兒就做出從小滑梯上滑下來的動作,還宣布:獅王駕到!接下來在游戲中教師讓全體幼兒起立,表演吹號的動作。教師還設計了與A段內容相適宜的游戲內容:教師自己和一個幼兒表演獅王走路的動作,其他人隨音樂做拍手動作;為B段也設計了專門的游戲內容,即當教師表演獅王吼叫時,幼兒們要表演吹奏號角的動作進行伴奏;而在全曲終止時,教師扮演獅王“吼叫”著追趕小動物,當最后一個強音落下時,教師捉住小動物。通過參與整個游戲活動,幼兒們在學習獅王走路、吹號、吼叫以及扮演小動物并為獅王表演動作的過程中,獲得了深刻的感受,了解了作品的結構及其所表達的形象與內容。
(二)提供情感體驗的渠道,挖掘幼兒創造潛能
在音樂活動中,我們需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而其基礎就是感知與體驗。幼兒的創造表現是他們在感知與體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然表達,同時創造表達的過程,又將進一步深化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與體驗,進而使幼兒們為音樂作品賦予更豐富的內涵。在幼兒們所創作的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中,我們會看到他們天真爛漫的想象,這是我們成人所不及的,更是我們應該珍視的。幼兒們愛玩游戲,我們要把握住這一特點,讓游戲為幼兒們提供情感體驗的平臺與機會,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他們的音樂潛能。如在“章魚和小魚”的律動游戲中,教師引導幼兒們隨著音樂做章魚吹泡泡、游泳、捉迷藏等動作,了解章魚和小魚游戲的玩法,體驗章魚小魚抓逃游戲的快樂。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們自由地表現小魚游動的姿態……
(三)重視教師的教學指導,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在幼兒音樂活動中,作為“教”的主體,教師自身應該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而且有能力運用音樂的姊妹藝術,如美術,進行整合性教學,幫助幼兒們理解音樂作品,感受藝術的無窮魅力。當教師自身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時,他們才能夠真正挖掘出音樂作品中的教育價值,并能夠與美術、語言等領域結合起來,也能為幼兒們設計出形式與內容都與音樂活動主題相符合的音樂活動。如,圍繞“音樂的色彩”開展的音樂游戲活動中,教師為了幫助幼兒們使用線條、色彩、圖形等來表現美妙的音樂,一開始并沒有任由幼兒們漫無目的地去畫,而是先引導他們聽音樂做動作,并用恰當的詞語來表現音樂。最為重要的,也是教學中的難點,那就是如何讓幼兒們感受音樂與線條、色彩、圖形之間的關系。對于幼兒,他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此時教師就要和幼兒們一起討論、分析,以《藍色的多瑙河》為例,在聽過樂曲以后,有的小朋友認為應該使用冷色調來表現音樂,并且可以使用波浪線、弧線、圈形等,因為他們柔軟、圓滑,與大家的感受一致。此時,教師邊聽幼兒們表達,邊畫了出來。在幼兒們都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后,教師再要求大家自由選擇線條、圖形和色彩進行表達。此時,我們就會看到,幼兒們真的可以做到用美術的方式來表現這美妙的音樂。有的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常常會失去控制,要么亂涂亂畫,要么打擾其他小朋友,此時教師還要提出要求:在繪畫的過程中應該使用不同的顏色,按著音樂的節奏進行繪畫,還不要出現重疊;注意保持安靜,以免影響其他小伙伴繪畫。試想,如果教師自身對音樂和美術都不夠專業,那么其又怎能在二者整合的游戲活動中進行恰當的指導呢?
(四)尊重幼兒的表現方式,幫助幼兒創作有靈性的作品
在幼兒園傳統的音樂活動中,教師常常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幼兒們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他們并沒有創作出有靈性的作品。而當幼兒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與創造時,又常常得不到成人的認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他們創作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實際上幼兒們是借助感官來感知世界,用他們的小手來探索世界的,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我們一定恰當地運用音效、色彩等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知覺,幫助他們認識事物,喚醒他們的情感,促使他們將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而在幼兒聆聽音樂或者是創作音樂作品的時候,他們常常用小手敲桌子、盤子、杯子,在敲敲打中表現自我,感受音樂的魅力,此時他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是幼兒們學習藝術的方式,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藝術感受,尊重他們的表現方式,為他們提供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動手操作的機會,從而讓他們在獲得深刻體驗的基礎上受到強烈的觸動,進而創作出真正有靈性的音樂作品。音樂是幼兒們認識與了解世界的一種手段,是他們釋放與交流情感的有效載體,是培養他們審美素養、促進他們情感發展的重要藝術形式。把游戲與音樂活動進行有機整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幼兒們提供感受音樂的過程,激起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因此,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我們應堅持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斷創新與突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活動形式,以達到寓教于樂、提高音樂活動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陸建華.幼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芻探.成才之路,2017(23).
作者:桑燕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