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在常規中滲透幼兒的品德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幼兒教育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大都是在幼兒園生活中養成與培養起來的。但現階段幼兒的品德教育缺失情況比較嚴重,幼兒園必須抓住幼兒的一日常規活動,適時滲透品德教育,潛移默化地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品德教育;一日常規
人的一生中最初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雖然家庭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但人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不論是文化知識學習還是品德養成教育,學校教育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業。幼兒園的教學目標和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大區別是:不以固定的知識點為目標來設計教學,而是在孩子的一日常規活動中進行滲透,用環境、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幼兒教育的的內容包括五大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類中都要有品德教育的滲透。下面筆者就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日常活動中的滲透作一簡單的闡述。
一、幼兒園品德教育的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他們對孩子越來越寵愛,甚至于溺愛,我們在街上隨處可見三四歲的孩子因為自己的東西被旁邊的小伙伴分享了一點就大哭大鬧,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常常會因為自己不小心摔倒,就砸凳子、砸杯子等,這種現象正是品德教育缺失的體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家庭與幼兒園對幼兒的品德教育不一致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應具備一致性。但是目前情況顯示:大部分孩子在學校受到了一定的品德教育,養成了一定的良好品質,比如尊敬師長、愛惜糧食、愛護公物、珍愛別人的勞動成果等,可是在家庭中這種教育卻被淡化了,甚至有的爺爺奶奶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孫子、孫女過分溺愛,即使孩子做了錯事,也覺得年齡小可以原諒,放任他們自由。這樣導致學?;ㄙM了三分之二時間獲得的教育成果,在家庭中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就流失了,真是事倍功半。另外,不管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它們對幼兒的品德教育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對于“愛父母、愛師長、愛自然、愛勞動”等許多具體的內容只是在課堂中有意識地滲透,而沒有具體可行的策略與內容。
(二)品德教育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進行
嚴格來說,品德教育要貫穿在幼兒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和一日常規之中,可是在幼兒園的活動與教學中,我們卻發現教師只是在具體的語言課中通過講孩子喜歡的故事讓學生感受什么是良好品質,在音樂課中通過吟唱愛國、愛家、愛伙伴的歌曲來熏陶學生,在勞動、科學課的具體實踐活動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而在日常行為中很少有教師有意無意地貫穿品德教育的內容。
(三)品德教育的時間與內容沒有延續性與階梯性
幼兒教育是三年制教育。教材內容隨著幼兒年級的遞增隨之變化,可是對于幼兒的品德教育卻沒有具體可操作的內容,在系統的教育教學中品德教育是忽隱忽現。雖然幼兒園的教材中有品德教育,但僅憑借那數頁內容是無法解決問題的。至于從幼兒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這種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容呈階梯形的設置更是教學內容的缺失。
二、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中滲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內容相當廣泛,既包括孩子純真的品質,又包括生活細節中顯示出來的個人修養、人際交往中表現出的大度與真誠。這些優秀品質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日常行為中潛移默化地慢慢滲透。
(一)在衣、食、住、行中滲透品德教育
從早上入園,教師就應教育孩子講文明、講禮貌,如和老師問好,與家長道別。進入教室后,應讓他們自己擦桌子、擺桌椅,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一日三餐前,教育他們講究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熱愛勞動,珍惜糧食,從小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另外,在升旗活動中還要教育孩子熱愛祖國、熱愛黨,在參加各類活動中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美好情感。
(二)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品德教育
傳統教育中孩子的知識、品德、習慣百分之八十都來自于學校的課堂。所以,課堂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中要怎樣加強品德教育呢?在幼兒園的每一節課中,教師都要用滴水穿石、潤物無聲的精神對孩子不厭其煩地進行一次次的啟發、熏陶、感染,從語言的表現到行動的實踐,讓品德教育真正走進課堂,讓品德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的教材是人們的知識、智慧、才能的匯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內容,所以我們要用好教材,用鮮艷的色彩、生動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繪畫吸引幼兒,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棵品德教育的種子。如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啟迪幼兒的智慧;在動手描繪各種圖案的過程中健全孩子的的人格;在歌聲嘹亮的音樂課中培養孩子對藝術的向往之情??傊?,我們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讓品德教育在課堂中扎根、開花、結果。
(三)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品德教育
孩子在衣食住行、課堂教學中獲得的各種優良品質,最后都要回歸到生活這個大環境中去實踐。所以說要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品德教育。如在戶外體育活動拍皮球的游戲中突然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孩子的皮球飛了出去,另一個孩子幫他撿了回來。其中一個孩子說出了“謝謝”這樣的禮貌用語,這時教師就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時機及時表揚這兩個孩子,把他們作為當天的學習典型,放大他們的這一行為,肯定他們的優點,為全班學生樹立品德教育的好榜樣。相反,針對活動中出現的孩子爭搶、打罵等現象,教師要及時引導幼兒討論這樣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這些都是生活中最鮮活的教育素材,教師應抓住這些契機進行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裘惠芳.淺談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244~245.
[2]林瑞云,吳小昭.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初步嘗試[J].教育評論,1989(6):39~40.
作者:盛麗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