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化傾向困擾幼兒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
(一)幼兒園小學化會扼殺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
隨著幼兒教育小學化趨勢越演越烈,幼兒園逐漸忽視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不少幼兒園甚至沒有玩具玩耍,沒有游戲時間,幼兒成天不是識字背課文,就是整天寫字做算術,甚至造成少數幼兒只會認字算數,缺少理性思維。那些背離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超出幼兒理解能力的知識,逐漸扼殺了幼兒天真爛漫的個性,讓幼兒對生活產生了厭倦感……因此,過早強化幼兒知識性教育,不僅背離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扼殺他們天真爛漫的個性,也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開發,影響的是下一代人的未來成長。
(二)幼兒園小學化容易讓幼兒厭學情緒
其實,過早讓幼兒接受學前知識性教育,并不是一件好事。四川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的宋老師表示,由于幼兒身心特征,幼兒在0-6歲期間,還并不適合進行系統的知識教育,而只能幫助他們積累感性的經驗,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在學齡前期不斷地灌輸各種知識,很有可能讓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變得厭學情緒,最難教的幼兒不是上學前知識準備不足的幼兒,而是缺乏學習興趣的幼兒。因為幼兒如果過早接觸了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等到真正入學的時候就會對所學的知識喪失興趣點,久而久之養成“老師教的東西自己已經掌握”的思維習慣后,容易讓幼兒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對新知識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這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成長是相當不利的。
(三)幼兒園小學化影響幼兒身體正常發育
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其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還不宜長時間坐著讀書、握筆寫字。過早、過長的規范性神經系統的損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好多幼兒學習姿勢正確率很低,其錯誤率達70%以上,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幼兒時期過早長時間學習。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存在著對幼兒過早地進行以語言、數學為主的所謂的學前教育,而不注重幼兒形體感知、想象力、創新力的培養的幼教誤區,結果使幼兒左腦的智力發育比右腦超前,影響幼兒左右腦的均衡發展,具體表現為幼兒的邏輯推理較強,而想象力、創新力和動手能力較弱。如果這種現狀得不到有效糾正,將可能導致幼兒左右智力的畸形發展,影響幼兒今后的成長發展。
二、幼兒園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一)應試教育的考試模式的影響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素質教育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但目前為止應試教育的考試模式仍沒有完全退出中國教育舞臺。我們現行的考試模式仍是以書本知識的考察為主。然而這些書本知識的掌握、積累到靈活運用要一個很長的積累過程。于是,為了幼兒將來的前途、迫于今后的升學壓力,幼教小學化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只要現行的應試教育存在,幼教小學化就不可避免,幼兒就無法享受到一個快樂的童年。
(二)家長望子成龍觀念的錯位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愿望,為了不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家長都希望幼兒能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們所認為的有用知識知識越多越好,但他們卻并不知幼兒的特長、喜好,也不知怎樣才能正確引導幼兒的教育。殊不知這種幼教方式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都非常不利。
(三)市場經濟的催化作用
盡管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的下令取消幼兒特長班,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然而為了迎合幼兒家長的胃口,以獲取高額利潤,仍有一批一批的幼兒園紛紛打出特色班、興趣班的招牌,不斷開設小學課程,教授幼兒語文、數學、英語等小學一年級課程。而不少家長愿意選擇私立幼兒園的原因正是幼兒可以在幼兒園的特色班、興趣班學到很多公立幼兒園所學不到的應試文化知識。
三、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一)政府加強引導監管
遏制幼兒園“小學化”,需要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應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多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大膽揭露幼教“小學化”弊端,給人們正確的輿論引導。
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還應加強對學前教育質量的監管力度,加強對教師、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監管,并及時將結果公布于眾;對一些機構的錯誤宣傳觀念,要及時制止。政府還應盡快出臺學前教育法律法規,對學前教育內容做出科學明確規定,對不合規范的辦園行為予以法律制裁。
(二)幼兒園堅持正確理念
幼兒教育重在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在游戲、玩耍中培養他們的習慣和能力,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幼兒園,首先應堅持正確理念,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教學要求、綱要的教學思想來辦園?!?/p>
幼兒的語言、品質、習慣都是在生活中習得的。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禮貌、分工、合作、責任。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生活、游戲中的每個環節教育幼兒,這樣不但幼兒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揮,而且幼兒還可以在生活、游戲中得到很多收獲。這無疑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雖然很多老師是學幼教的,但時間長了思想也會變得過時,因此,應不斷加強幼教師資培訓,不斷更新他們的知識、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幼教職責,教育好幼兒。
(三)重新設計教育制度
據了解,很多好的理念由于家長不配合常常貫徹不下去,由于家長一味重視知識性教育,造成幼兒園小學化卷土重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也屢禁不止。
大多數家長非常重視教育,但不懂什么是正確的教育。很多時候家長認為幼兒游戲玩耍是在瞎玩,與其這樣還不如多學點知識。因此,幼兒園應定期向家長開放——家長只有親身參與教學,體會到游戲、玩耍的價值,才會轉變觀念,配合學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家長教育觀念轉變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的改變,只要應試教育導向不變,“幼升小”考試存在,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很難真正改觀。只有將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二年級合并、銜接,減輕幼兒學業負擔,實行游戲化教學,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才能扭轉幼教“小學化”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