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流行語在藝術設計課堂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網絡化生存慢慢變成當下人們的一種生存方式,網絡流行語以奇特的語言結構和組合手法在互聯網這樣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傳統文化和獨具特色的網絡話語體系,成為了網民們習慣的一種表達方式。它以口語化、新穎、趣味、簡潔等特征廣泛流行于網絡社交,甚至蔓延到人們生活之中。本文著重分析網絡流行語的現狀及其對藝術設計課堂的影響并嘗試探索將網絡流行語運用于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
一、現狀
中國互聯網中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的主要群體集中在10至39歲這一年齡段,占總網民數的70.8%,其中20至29歲年齡段占比最高,達27.9%;1當今在校的高校大學生基本正處在此年齡段,且此次調查報告中還顯示在網民中以學生群體最多,比例達到總體網民的24.8%。作為網民主力軍的大學生正經歷著互聯網帶給他們的“轟炸”,大量“新詞新語”憑借著網絡流行語這股風潮蜂擁而至,以其“易記易上口”、新潮、簡潔、多樣、幽默的風格在大學生這個群體中廣泛受到推崇和喜愛。戴衛•克利斯特爾曾說過,網絡語言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媒介,它可以被我們愛且恨,但我們決不能夠忽視它。2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課堂更不能夠忽略這樣的現狀,不可否認,網絡語言已經成為我們的教學對象乃至全網民的一部分。
二、網絡流行語對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的影響
藝術設計教學以培養多方位全面型人才為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必然會與現實社會,社會實踐融合起來。當然,網絡流行語這樣一種流行文化,有其生動接地氣的一面,但沙石俱下,也存在低俗和對抗主流文化的一面,這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是無法被忽視的,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也必須重視。面對網絡流行語的大多數接受群體會因為其簡潔、幽默的表達方式而忽略了它的粗俗性。比如“屌絲”、“SB”等較粗俗的網絡用語,時常會被網民用來情緒發泄,日久便形成了口頭禪掛在嘴邊。在藝術設計的課堂教學中,有必要著重關注一些負面表達的網絡流行語,不能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誤導學生,影響學生的文明素養。
三、運用網絡流行語于課堂教學的嘗試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所教學的對象——藝術生,以個性、另類、新潮、時尚自我標榜,與流行語的特點和其宣揚的獨特風格多有相似之處。因此,思考將網絡流行語運用于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很有必要。1.巧妙選擇網絡流行語融入教學設計中。傳統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依靠于灌輸理論來進行知識點和案例的講授,方式比較單一,語言比較空洞。藝術設計類課程具備很強的應用性,其教學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展的腳步,不斷調整和完善。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為例,大部分課程會緊密結合當下流行設計風格、理念、文案、配色等教授學生,特別像海報設計、廣告設計等課程中設計文案部分的授課,不再是停留在講授用傳統語言來表達吸引和引起受眾共鳴,網絡流行語也會是課堂教學內容中不可被忽略的環節。例如,耳熟能詳的網絡用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世紀佳緣網的宣傳廣告借用,進行拓展。用辭職信的形式在辭職者遞交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文本末端寫下一句批準語“同意!找個男朋友,不要自己走”,詼諧幽默的文案吸引受眾,更顯出彩。因此,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引用有同學們熟悉的流行網絡語案例,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2.使用網絡流行語活躍課堂氛圍。前文中提到網絡流行語其構成本身具有強有力的幽默成分,只要將其運用在合適的場合,就會事半功倍。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使用一些學生熟知的網絡流行語串聯教學內容,以此作為刺激學生大腦的“藥劑”,一定會引起學生的關注甚至是學習態度的轉變。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教師猝不及防來一句“老師講的是課不是寂寞”會比立正言辭要求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效果更好;甚至是在課堂教學中突遇教學設備故障,也可以用“我也是醉了”、“杯具了”、“好好的電腦說壞就壞,好好的課堂說散就散。”等流行語巧妙應付,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夠無意的化解課堂尷尬的氛圍。此外,網絡流行語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也會使得課堂上師生溝通時得到身份的轉變,變得親近,也許學生們也會因此放下一些刻板印象和成見,以“朋友”的方式拉近兩者間距離。3.將網絡流行語融入積極的教學評價,形成良性的教學反饋。作為課堂教學的學習主體的學生,對其學習的成果和態度應該形成良性的評價反饋。通常,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分為肯定性評價、否定性評價或二者兼而有之。肯定性評價常用“好”、“不錯”、“非常好”、“很棒”一類學生們司空見慣的詞語,頻繁使用一定會產生疲勞感。教師評價時如果能時而運用“好,很好,非常好”、“棒呆”、“給力”、“為你點贊”等網絡流行語進行替代不僅不失良好的評價效果,也可以緩解學生對于常規詞句的疲勞感。在進行否定性評價時,教師如若用詞不當,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價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學習成果不夠合格的時候,可巧用“××欠佳”來表示,也可以先指出其長處和優點,再指出努力的方向,既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也告訴學生做的不夠的地方,改進不足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戴衛•克利斯特爾.語言與因特網[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1
[2]陳婭婷.網絡流行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D].山西大學,2017.06.
[3]趙明媚.網絡流行語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財訊,2017.06.
[4]CNNIC.2018年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網民屬性結構[EB/OL].
作者:卓識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