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同時為了發揚我國的傳統的文化,傳統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已經被打破。語文這門學科也越發受到重視,無論是在小升初、中考還是高考,語文都是占總分比重最大的學科之一。而在小學語文考試中閱讀和寫作是最能考查學生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兩大指標,因此通過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考查往往能夠看出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小學低年級雖然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仍然以記憶為主,但是為了打好基礎,在低年級階段對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筆者在分析當前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現狀下,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我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提出了幾點自身的見解。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寫作訓練
一、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現狀分析
(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
很多教師認為,灌輸式教學法是最能夠讓學生接受最大知識量的方法,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仍然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首先,帶讀三遍全文,把生字的音節標注出來,然后讓學生自己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字音上的錯誤教師及時糾正,最后,通過本堂課教師對課文的分析與講解教師詢問: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全文可以分為幾部分?曹沖稱象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等等。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毫無趣味性,不少學生一堂課下來仍然沒有消化老師所講的知識,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寫作課訓練也是如此,很多教師都是在課堂上事先念自己準備好的范文,再把文章的生字詞標注出來,要求學生記在筆記本上。然后分析文章的事件發展順序,作者寫作的意圖,告訴同學們的道理等等。最后,要求同學們課后寫一篇作文并上交。整堂課下來要么是學生聽教師講,要么是教師問學生問題,學生知道就回答,不知道還是只能聽講,毫無生機。
(二)教師忽視閱讀和寫作技巧的傳授
大多數教師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自主性差,同時也為了應付考試。因此,在閱讀課時,教師通常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能夠把課文熟讀,課本上的習題會做,生字詞、音節背熟就可以了。就算涉及到與文章分析相關的知識,例如: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本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等等。都是教師直接向學生陳述答案,再要求學生將答案寫在課本相應位置。寫作教學也是一樣,教師讀完一篇范文,分析完文章后就開始要求學生寫作了。很多學生只能夠以范文為模板模仿文章的故事情節進行寫作,有的學生甚至還會出現抄襲原文的現象。殊不知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最好階段,而且方法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學生在低年級階段接觸了閱讀與寫作的方法,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到了高年級就能夠將方法運用于自然,學習能力也大大提升了。
(三)教師和家長忽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很多低年級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一回家只會看電視,玩玩具,更別談閱讀了,主要原因是教師和家長忽視了其閱讀習慣的養成。有的學生雖然會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閱讀,但是也只是做做樣子,心不在焉。長期以往最后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與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實踐
筆者根據我國小于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現狀,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教學方法與策略并實踐于課堂。
(一)角色扮演法,激發學生興趣
筆者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采用角色扮演法,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當小演員參與文章故事情節的表演。從而來增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課文時,筆者叫來班上三位男同學一位女同學,其中一名男生扮演曹操、另外一名扮演曹沖,最后一名則扮演大象,女生來讀文章的旁白。由于表演的趣味性,同學們都積極舉手都想嘗試當演員的滋味,生動形象地將故事情節向大家展現出來了。讓學生通過觀看表演就知道文章的故事情節,時間發展順序,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閱讀教學沉浸在歡快聲中進行。在上作文課時,教師并不一定要親自拿范文來朗讀給學生聽。可以叫兩位同學:一位同學當“朗讀者”角色,另一位同學充當“診斷師”的角色,最后再進行角色互換。例如,筆者在講解作文課:“我的爸爸”這一課時,筆者拿出來一篇范文,同時叫上兩位同學,其中一位當“朗讀者”角色,另一位當“診斷師”角色。這時候,通過朗讀者朗讀,診斷師就發現朗讀者將微讀成hui了,還發現將絢麗的絢讀成xian了。最后他們倆再互換角色進行朗讀。通過分別扮演“朗讀者”和“診斷師”的角色,讓同學們通過指出別人的缺點,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傳授閱讀和寫作技巧
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方法的訓練是新課改所要求的內容之一,筆者在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課中,同時也不忘為學生傳授閱讀與寫作技巧。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進行方法與技巧的傳授過程中應該把握好難易程度。例如,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沙灘上的童話”這一篇文章時,告訴學生閱讀時,首先應把不會讀的字詞用橫線畫下來,等讀完第一遍再去查字典,而不能夠邊讀邊查。然后,告訴學生我們需要理解故事的發展順序,就需要把文章中表示承接關系的連接詞畫出了,比如:然后、接著、最后等等。如果要求學生揣摩文中人物的心情,可以要求學生將文章中表示人物心情的詞語圈起來,比如:歡呼、微笑等等。在講解完本文時,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可以告訴學生這篇文章是一篇童話故事,在國內外還有很多著名的童話著作,比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等。同時也告訴同學們在閱讀時一定要把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出來,有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對于寫作訓練課上,例如,筆者在教授小學二年級的看圖寫話課上,通過范文,告訴學生看圖寫話應該:①首先格式正確,每一個自然段開頭應該空兩格,根據故事情節,每一個故事一定要獨立一個自然段,②文章第一段一定要明確圖中的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有哪些人?發生了什么事?等等。③仔細觀察每一幅圖,發揮想象力,把你認為重要的情節一定要詳細寫出,詳細寫出的意思就是把時間、地點、人物名稱、人物對話內容、故事情節都要一一詳細寫明白。④不能有錯別字,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將寫作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通過訓練學生掌握了方法,以后遇到該類寫作都可以套用這種方法。
三、結語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是讓學生初步形成語文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階段,身為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地探索新方法運用于教學實踐,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琳.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9):157.
[2]王靜.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資源的合理化使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6.
[3]馮小巖.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創新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32.
作者:李元華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韓佐鎮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