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慕課背景下農村遠程教育發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1世紀以來,以網絡為載體的遠程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慕課”這一新型網絡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本文將簡要回顧“慕課”發展歷程,并分析我國農村遠程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在當今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我國傳統農民培訓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期對我國農村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慕課;農村遠程教育;農民教育;發展模式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帶來了強有力的沖擊。如何運用網絡資源來促進學習成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此時“慕課”這一教育界的新鮮事物應運而生且來勢洶涌。基于慕課的背景下,怎樣開發、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把網絡學習和網絡培訓轉變成適宜農民群體的培訓課程,對如何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養,乃至于深入探究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的課程開發及辦學模式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慕課的內涵和發展
(一)慕課的內涵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簡稱為慕課。最早以2007年由大衛•懷利在猶他州州立大學設立的開放課程為原型,將此課程開放給全球有興趣學習的人,使一門只有5名學生的課程變成有50個來自8個國家的學生選修。直至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新加坡國立大學是第一所與Coursera達成合作協議的新加坡大學,2014年通過該公司平臺推出量子物理學和古典音樂創作的課程。這三大平臺的建立,使慕課在網絡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為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利用開放教育資源不斷促進遠距離教育與培訓的發展。慕課是綜合了資源共享、課程、學習管理系統等內容,并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
(二)慕課的發展歷程
自2013年以來,我國相繼有數所知名大學與“慕課”建立了合作關系,Coursera也逐步和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展合作。根據Coursera的數據,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利用慕課提前學學課程,但慕課的學習者仍主要集中在學生群體,且大都分布在一線城市和教育發達的地區。目前,慕課在我國較為完善的教育平臺主要有慕課網、酷學習和MOOC學院三大網站,課程的范圍涉獵廣泛,不僅覆蓋了廣泛的科技學科,比如數學、統計、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也包括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如文學藝術。2015年,果殼網旗下MOOC學院與Coursera聯合了“慕課行動”計劃,學生只要完成指定的課程和任務,表現優異的即可獲得參與企業的實習或者工作機會。鑒于國內的教育情況與國外有著很大的差別,在我國慕課的具體發展形式上需要根據國情作出判斷,需要政府、企業、教育界等各方的共同探索。
二、我國農村遠程教育培訓的發展現狀
(一)農村網民規模逐年增加
2015年2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占31.5%,規模達2.03億,農村網民規模逐步擴大,城鄉網民規模的差距逐步縮小,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
(二)農村遠程教育培訓資源不足
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資源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漸增多。在當前終身學習的大背景下,農村成人教育培訓工作得到了廣泛關注。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扶持農村遠程教育,使得我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是,農民遠程教育培訓仍存在規模小、投入不足、制度滯后、缺乏相關法律保障等問題。以四川省為例,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多數鄉村成人學校都設有計算機教室,但大多計算機數量有限、電腦硬件更新周期較長、配置較低且電腦利用率不高。如成都邛崍市孔明鄉成人教育學校設有1間電教室,僅配備了15臺電腦,遠遠無法滿足廣大學員的相關需求。
(三)農村遠程教育培訓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目前,計算機技術及網絡資源雖然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但針對農民教育培訓的相關應用還極度匱乏。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發達地區建立起了農村遠程教育網站,如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上海農村遠程教育網、寶雞農村遠程教育網等。這些網站各項功能相對完善,包括農民教育動態、政策法規、國際合作、技能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推廣服務、網絡教育等方面,既能夠通過點擊視頻學習農業技術,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下載課件、購買教材進行自由學習。不過,從總體上來講較為完善的農民遠程教育網站在國內屈指可數,且總體表現為利用率不高,缺乏與農村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的交流,無法滿足農民的實際需要。
三、我國農村遠程教育發展模式的探究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慕課的相關課程機制和運行模式對完善我國農民教育培訓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本研究通過針對慕課及相關網絡教學模式的分析,并結合我國農民教育培訓的現狀總結出以下幾點啟示,以期促進我國農民教育培訓的發展。
(一)加強農村成人學校對外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眾所周知,當前先進的技術和課程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而慕課也始終致力于開發高校的課程資源。所以,加強農村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實現二者的有效銜接與資源共享則顯得尤為重要。對此,需要建立健全農村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的交流平臺,定期邀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定領域的專家學者做客,在線答疑互動。與此同時,還可聯合兄弟學校組建院際間交流平臺,共享教育資源、師資力量。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農民教育培訓也應放眼世界,加強與國際接軌。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在農民遠程教育培訓方面發展迅速,譬如美國、法國等歐美國家不僅擁有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而且在管理體制、課程模式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之,加強農村成人學校與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立足我國,放眼世界,積極借鑒他國先進的教育經驗,大力發展農民遠程教育培訓,可以促進我國農村成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尋求多方資源,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
近幾年我國農村成人學校雖然得到了一定發展,但無論發展速度還是在發展規模上都無法滿足廣大農村學員的需求。在我國,農村成人教育仍然以非學歷教育為主,目的在于向農民傳授實用性技術。為此,應注重和各級部門的協調合作,加強與相關高校的聯系,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加大區域內各部門各社區教育的聯系和協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良好態勢。首先,與教育主管部門和上級政府做好銜接,提高政府對農村成人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從而促進農村成人辦學硬件設施的完善。其次,應積極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援,與相關企業或單位達成合作共識。尋求資金、物質上的幫助,為農村成人遠程教育培訓奠定基礎。政府應建立多元經費的來源渠道,呼吁企業、事業單位捐資助學,鼓勵有實力的社會團體或個人參與到農村成人教育的事業中來。最后,應加強地區間的優勢互補,如鼓勵東部發達地區農村成人教育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聯合辦學,從辦學模式、師資素養、課程開發等多方面帶動農村成人教育的發展。
(三)完善遠程農民教育培訓的課程模式和評價反饋機制
在當今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和推廣慕課來完善遠程農民教育培訓的課程模式,使農民教育培訓更好地適應時展的需要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慕課為基礎的課程形式更加靈活多變,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興趣進行個性化學習。同時,也可將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網絡課程為主,輔之以教師的課堂傳授,為學員答疑解惑,從而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一方面,課堂教學中可以將MOOC教學視頻進行拆分,在視頻中穿插討論、游戲、測驗等互動環節,吸引學員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學員可以根據實際課程的需要觀看相關視頻進行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方便學員更好地領悟和理解所學知識,比如對于一些相對枯燥難懂的技術類課程,僅僅通過課堂教學的知識傳授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事實上現行的MOOC課程在國外多數是免費使用的,僅有少量學分課程為有償使用。這也為我國遠程農民教育培訓帶來一定啟示,建立健全學分學位制度和評價反饋機制,可以使學員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修滿學分并通過考核獲得相關證書或學位。
(四)從農民實際需要出發,建立農民遠程教育培訓課程平臺
縱觀教育網絡資源,不難發現其中多數為針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絡課程,專門針對農民培訓而開發的網絡課程尚屬起步階段。伴隨著我國農村成人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與完善農民遠程教育培訓課程平臺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根據農民這一群體的特點,課程平臺應本著簡單、便捷的原則設計,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設置相應的課程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的需求,建立教師與學習者的互動平臺,加強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間的交流。在實際的培訓課程中運用網絡資源,引入遠程教育培訓課程平臺的相關視頻資料,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員理解所學知識,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合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使課程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方便學員吸收領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建立縣級、鎮級和村級成人學校的三級培訓網絡平臺,可以共享就業信息、勞動技能資料和圖書,滿足城鄉勞動者信息查詢和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需要,從而提高廣大農村勞動力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夏春明,裴小琴,杜龍兵.MOOC的發展及其對遠程教育的影響[J].化工高等教育,2014(1):13-16.
[2]鄧玉林,彭燕,何云,等.中國農民培訓模式與策略[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3]宋德清.MOOC在社會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探索[J].遠程教育雜志,2013(12):68-74.
[4]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1):42-50.
[5]李華,龔藝,紀娟,等.面向MOOC的學習管理系統框架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6]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模網絡開發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6):31-36.
[7]王峰,李健健.MOOC發展熱潮的認識與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時代教育,2015(6):206.
[8]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9-34.
[9]廖其發.農村成人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0]教育部職成司.農村成人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陳晶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