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遠程教育的一種新型服務供給方式,與當前我國提出的“互聯網+”戰略思維保持著高度契合。目前中國遠程教育采用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并未在知識供應、服務流程以及質量保障上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需求,現行的遠程混合教學模式必須從智慧式、聯結式以及路徑化三個維度,構建全新的教育思維和實踐范式,回歸教育本真。
[關鍵詞]互聯網+;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
一、“互聯網+”的內涵與核心特征
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互聯網+”就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闊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可見,“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它代表著一種新形態、新業態。這一定義有兩個深層次的涵義:一是“互聯網+”的本質是融合與創新。“互聯網+”深層次的含義就是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它不是簡單的跨界連接,也不是顛覆和替代,而是通過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的嵌入,在行業間產生反饋、互動與協調,最終升級和改造出一個開放、協作、共享的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二是“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信息化。“互聯網+”的內涵不同于“信息化”,它不僅僅是信息技術和信息基礎設施在國民經濟中的廣泛應用,更是互聯網思維潛力的大爆發。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回歸到了“信息為核心”這個本質上。大數據、云計算、商業智能等創新要素將會轉化成巨大的生產力并逐步成為社會財富增長的新源泉。“互聯網+”具有四個核心特征:一是與新硬件產業相輔相成。新硬件產業是一種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它依托于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以及數字化等一系列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同時又為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科學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撐。二是大數據成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大數據的涌現是信息資源的技術變革,也是生產要素配置模式的經濟變革。大數據及其解析能力正逐步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網絡空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支柱。一種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的、多維度的、跨界融合的“互聯網+”生態正在浸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四是新產業、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以深度融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產業、新業態業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支撐現代工業體系以及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與“互聯網+”的內在契合
(一)本質契合
“互聯網+”的本質是融合,而不是顛覆。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將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課堂相融合的教學理念。它并不是簡單的要素疊加,而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深度融合,它不僅要求學生改變以往的認知方式,更要求教師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融合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解決成人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同時,“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絕不是用互聯網取代現行的全部教育,任何互聯網技術、基礎設備都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和學生個性化在線學習的有機統一。二者緊密結合,推動了現代遠程教育的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增強了現代遠程教育的創新能力和生產能力。
(二)技術取向契合
大數據時代的降臨,助推了“互聯網+”行動計劃,也對遠程教育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現代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導思想就是要利用“恰當媒體”找出解決特定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力求在大規模教育與個性化學習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以此發揮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整體服務功效。而大數據技術恰恰可以有效解決混合式教學的時間成本、媒體“混合”、成人學習規律以及教學內容等系列問題,以此實現教育教學整體把握、精準管理和科學決策。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遠程教育實現學分制、多元化教學和家庭學習,為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
(三)目標契合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盤活現有教育資源,提升遠程教育生態承載力。這與“互聯網+”挖掘各類資源,撬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呼聲日漸高漲,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于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和規模化的課堂教學,有效提升了教育資源的供給力,為更多的學習者提供了學習機會和教育服務。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的數字時代新型教育體系,對提升我國遠程教育生態承載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知識供應鏈的重組
“知識供應鏈是指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通過知識創新,將知識的供應者、知識的創新者、知識的使用者連接起來,以實現知識的經濟化、整體最優化以及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網絡結構模式。”[2]在這個網鏈式結構中,任何一個知識鏈都可以借助知識流的網狀輻射,與外部眾多知識鏈發生密切的聯系,知識流動的水平越高,產品的價值結構就越大。“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是以“知識流”為中心教育,在市場需求和大數據技術的驅動下,知識民主化將得以實現,精英知識與大眾知識的界限開始消除,人們的知識價值取向也由分科化、中立化、累積化逐步轉向了綜合化、價值化和碎片化。知識與人的聯系更加緊密了。當前,中國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單純依靠技術支撐的知識供應鏈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互聯網+”時代成人學習者終身學習的需求。為此,混合式教學模式必須堅持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緊密聯系成人學習者“知識需求者”與“知識建構者”的雙重身份,重新考量和組合知識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包括整合內外部知識、創新轉化知識形態以及知識流動問題等。
(二)教育服務的流程再造和模式創新
流程再造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它是建立在擺脫傳統勞動分工思想、打破職能部門界限以及顧客至上基礎之上的作業流程再設計。“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謀求的是變革教育服務模式和創新教育生態體系。這一目標包涵兩個層面:一是教育行業內的協作、融合;二是教育行業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滲透。當前,中國遠程教育致力于“學分銀行”、“支持聯盟”等服務模式的創新,為遠程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混合式教育模式作為面向學生群體的基礎環節,其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共享課程建設、基于網絡形考等教學服務模式的創新,仍局限于單一式、封閉式的傳統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這與“互聯網+”強調的協同共享式教育服務還存在著明顯差距。
(三)質量保證體系亟待健全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遠程教育領域內的發展和應用非常引人注目。但在中國遠程教育整體轉型的時代背景下,缺乏系統化的教學質量體系設計,始終是混合式教學模式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互聯網+”時代的著眼點是創新應用與新的業態,在鼓勵突破創新的同時,必然會要求建立與之匹配的質量保障模式。而中國遠程教育的綜合改革并未及時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同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也尚未探索到一種提高學習者綜合素質的“最佳教學組合”,這也導致了其教學質量遠遠落后于人們的期望水平。質量保證體系的缺失已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發展不健全的詬病,盡管多次強調保證質量,提升水平,但始終無法將質量保證工作系統化。
四、“互聯網+”視閾下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考
(一)構建“智慧式”學習環境
智慧學習環境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是數字學習環境的高端形態,是教育信息化時代對學習與教學方式的變革訴求,它代表了中國遠程教育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智慧學習環境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生成性學習”。在智慧學習環境中,遠程學習不再是參加一個專業或者一門課程的學習,而是主動加入一個由眾多學習節點所構成的、關系復雜的聯結性學習群體。學習者通過某一個感興趣的學習節點進入學習群體,主動選擇信息和建構自己對信息的解釋,并通過批判理解、知識建構和遷移運用等“深度學習”來貢獻自己的智慧。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信息技術和媒體設施介入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當中,也讓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認識到了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變革的支撐作用。重視智慧學習環境的研發與構建,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可感知的、自適應的、個性化的智能教學情境,更為學習者提供了協作學習、自我展示和選擇多樣化的學習網絡。互聯網影響下的中國遠程教育,要積極構建互聯互通、靈活開放的智慧學習環境,圍繞加強師生交流以及生生交互這一中心,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
(二)創新“聯結式”教學服務模式
互聯網時代,高度網絡化、交互化以及反應靈敏的信息媒介與現代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顛覆了人們對學習概念和學習方法的認知。當個人知識與外界組織構成一個錯綜復雜的學習網絡時,學習活動便不再是內化的個人活動,而是節點與信息源之間的聯結。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學習的網絡中,與節點聯系越多,就會有越多的機會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源。也就是說,找到通往節點和信息源的路徑比學習者當前掌握的知識更為重要。這也為當前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創新服務模式指明了方向。“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服務模式的大創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的服務模式遠不止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混合,更要著眼于實現教育機構間共同課程、共同學習者和共同教師的混合,充分利用聯盟合作、集團化供給等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開放、共享、通暢的教學資源網絡。此外,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還要憑借多元化的交互工具,為學習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識分享、評價和傳播服務,使學習者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深化與創新,讓一切有益的知識和服務都能夠進入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當中。
(三)設計彈性化、系統化的學習路徑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歷史使命賦予了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新的要義。其在促進傳統教育革新的同時,還要將學習者的實踐資格與學術資格都融入其中,旨在設計一套貫通學習者終身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及繼續教育彈性最大化的學習路徑。依托于學習路徑的設計,遠程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習者指明學習和發展的可能路徑,更是有利于實現教學體系的內部整合、培訓機構的通力合作以及產業界的積極參與和認可,大大提高整個學習路徑設計價值和意義。這也是“互聯網+”時代教育變革需求的應有之意。此外,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習路徑設計的健康發展還有賴于現代遠程教育建立公平公正的質量保障機制、完備的資源共享與反饋機制以及信息數據庫建設。
[參考文獻]
[2]李占雷,于泓泉,李素蓮.基于知識鏈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2-135.
作者:沈進兵 單位:溫州城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