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寄宿制小學生養成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金昌市金川區,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龍首山北麓,阿拉善臺地南緣,金川區現有普通中小學25所(不含私立學校);在校中小學生30700多人?!?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lunwen/yangchengjiaoyulunwe/78513.html" target="_blank">農村孩子進縣城、縣城孩子進省城”是近十年來金川學生擇校流動的熱門趨勢,金川區教育管理部門因勢利導,并沒有采取強制措施圍追堵截這些莘莘學子的求學路。這樣一來,絕大多數學生都不得不離開父母的懷抱,走進寄宿制學校,走向獨立生活、學習之路。
一、寄宿制學校暴露的管理漏洞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學校生源逐漸地減少,甘肅省各縣市為了適應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科學辦校的需要,撤點并校成為新的改革潮流,新農村的寄宿制學校像一朵閃爍的金花,給外出務工的空巢家庭帶來了福音。寄宿制學校給公平的優質教育提供了好的平臺,但是,寄宿制的管理和硬件投入等也面臨新的挑戰,新出現的管理問題、教育漏洞也日益暴露。管理跟不上,影響孩子心理全面健康發展。個別學校領導對于寄宿學生的管理意識跟不上,宿管教師管理松懈、簡單,致使沒有家長陪護的學生放學后不能自覺學習,完成家庭作業,不能按時休息,按時起床,很多孩子同伴相約,成群結隊到處閑逛,玩耍,既影響了學習,又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家長教育跟不上。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村學生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身體發展,不能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更不能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每位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風”的心愿很強烈,期望孩子成績好,將來考上重點大學有一個舒適、安逸、穩定的工作。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局限、知識上的不足,只能憧憬重點中學、重點大學頭上美麗的光環,卻始終看不到自身孩子基礎上的弱點,學習習慣上的不足,學習成績方面遙遙落后的差距,好高騖遠地給孩子定目標,卻又不能提供一點科學可行的幫助,這些行為甚至促使學生心理的不健康。
二、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的有效措施
1.選好班主任,配備好生活教師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確定班主任至關重要,特別是低年級的班主任。實踐證明,低年級班主任的首選條件應該是具有愛心、責任心及耐心的教師。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經常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例如,從床上摔下來,尿床等。生活教師要能夠照管學生,在學生出現事故或生病時得到及時處理,讓學生學得安心,家長在家放心。
2.實行教師晚上輪流值日制度
學生安全是教學工作的保證。為了讓學生睡好覺,防止學生夜晚著涼等,我們制定了教師晚上輪流值日制度。學校領導對教師查崗,督促教師認真值日,并對學生就寢情況作記錄。
3.指導學生做好自我管理、互助學習,加強考評工作
每天,生活教師和值日教師對每個寢室、餐廳的衛生、紀律及內務綜合進行考評打分,每周根據考評記錄進行“文明寢室”的評選,及時評選,及時獎勵,評選文明住校生,給其他寢友模范帶頭,刺激學生自我管理的熱情。德育處會同后勤部門學期進行一次總評,總評成績要和“模范班主任”評定掛鉤。“文明寢室”的寢室長同時被授予“優秀寢室長”的光榮稱號?!拔拿髯⌒I敝饕菑姆恰拔拿鲗嬍摇敝性u選,以做到寢室的平衡和擴大優等生的數量及帶動作用。
三、加強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談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1.優化寢室、飯堂環境,營造文明禮儀教育氛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學生養成文明禮儀習慣的重要手段,也是文明禮儀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比如,讓墻壁說話——建設學校文化墻,不僅可以為學校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還能夠發揮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作用。文化墻的內容豐富,圖案新穎,形式活潑。把《三字經》和《弟子規》等內容制作成卡通圖片,布置在樓道,寢室、飯堂使學生從中受到禮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再如,墻壁上可以懸掛一些名人名言、花壇邊警句。這些顯性的內容無言地規范著師生的言行舉止,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小學生。
2.班主任與生活老師雙方配合,建立良好的銜接培養平臺
班主任管理好學生的學習、紀律,生活老師更重要的是要管理好學生的安全和日常生活,雙方配合,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如早晨起床教會學生疊被子、打掃寢室、刷牙、洗臉等;吃飯時督促學生把飯吃完,洗碗;身體不舒服帶學生看醫生或與家長取得聯系,就寢時要查寢;學生逃學了,班主任要及時向學校匯報,及時追查原因,及時解決生活教師就寢時陪護學生睡覺,任課老師也要隨時發現問題與班主任、宿管老師交流。這樣,教師之間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協調,保證學生養成教育的順利開展。
3.家校形成合力,深化養成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使孩子養成文明的習慣,必須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使家長成為學生的好榜樣,才能產生教育效益。所以我們在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時就以“孝敬父母”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孝”的教育:在雙休日想方設法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掃地、洗碗、拖地、燒飯、做菜等;經常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幫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擦擦汗等。這樣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們養成了良好的孝敬行為習慣,并把感恩的真情實感由父母推廣到了老師、同學以及全社會成員,讓文明禮儀扎根學生心里,真正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我們務必深刻認識家長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資源,充分發揮家長在學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家長形成共識,共同督促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總之,寄宿制學校對于促進農村教育資源布局調整,保證農村學校適度規模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是符合時展潮流的科學事物。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通過研究、探索、總結、改革,就能努力解決因學校布局調整而出現的寄宿生學習、生活的習慣養成教育、身體發育和性格形成產生良好的影響,對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全面發展產生科學的引導。
作者:馬映中 單位: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