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專業職業養成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些年,企業和單位需要更多專業技術強、素質高的綜合型人才,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十分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希望他們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還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職教育要以社會就業需求為導向,將技能和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關鍵,重視職業素養的形成,要實現企業與課堂的結合,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實現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的有機融合。從而為企業培養更多素質與能力并舉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而作為高職教育中重要的會計學科,尤其要注重職業養成教育,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全面型人才。
一、職業養成教育的含義
職業養成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以及掌握較高的職業技能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職業養成教育隸屬于德育教育,與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密不可分。職業素養的形成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關乎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于是,在高職會計教學中要下大力度貫徹職業養成教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
二、高職教育和職業養成教育的相互關系
1.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任務,為社會各個行業輸送了大批技術型人才,為經濟建設以及社會整體發展做出了不可限量的巨大貢獻。因此,如何讓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社會需求,這是一個很值得讓高職教育者深思的問題。高職教育者必須重視對高素質高職人才的培養,以實現對教學實踐以及指導思想的重新審視。
2.職業素質包括職業修養與職業技能,前者可理解為品質、態度、心理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而后者指專業技能與職業水準。高職教育普遍注重技能培養,卻忽視了修養教育,很少在教學計劃中設計相關的內容。而職業修養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所以高職教育要突破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誤區,加強培養高素質的職業素養人才。
3.毋庸置疑,職業養成教育是為提升學生職業修養、形成良好職業習慣、職業態度及職業能力的一種比較全面的教育。職業素質的養成和專業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輔相成,職業養成教育不僅是德育的構成部分,同時也是技能培養的一部分,是落實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根本。因此,在高職教學中,要認真貫徹和執行職業養成思想,將其精髓體現在課程設置、教學環節中,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1.明確培養目標。專業目標是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對課程安排和課程架構產生很大的作用。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獨立系統,強調學生在專業中具備的職業技能和應用能力。在進行目標確定的時候,要突破單一技能的培養,重視職業修養的加強,主要包括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自學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其體現在會計專業中包括了解生產的過程、理解企業的管理、保持思想靈活,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內容很容易被會計專業的教育所忽視,但是這恰恰是會計工作的根本。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要培養掌握會計知識、在未來工作崗位能夠進行不斷創新,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的全面綜合型人才。這意味著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人才目標應為:具備核心價值理念,職業道德高尚,法律意識較強,人文素質較高,能夠勝任企事業單位財務領域的核算、審計、管理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2.制訂合理的課程設置方案。為了配合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務必重審課程體系的編排。一般的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計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偏學科體系,即在總的課程設置中和本科教育大同小異,沒有體現高職專業的特色;另一種是將高職課程定義為簡單的職業培訓,過度強調了職業技能的專業傳授,而忽視了對基礎知識以及人文素質的培育。總體而言,優質合理的課程建設不僅能滿足本身職業的需求,也有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極富創造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正確處理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人文素養課程和職業修養之間的關系,并將職業養成廣泛應用到課程的安排中。對會計專業的高職教學過程中,一年級以文化與專業基礎課為主,目的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人文素質,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掌握學習技巧,穩定過渡到大學生活;二年級可以設立核心專業的課程,像會計核算、電算化、稅務申報等課程,為了確保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需引導學生鍛煉自律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勤奮精神;三年級主要是為學生未來做準備,設置拓展性課程,如投資、金融、營銷等課程,并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觀摩和培訓,目的是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盡快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并培養學生樹立責任感,熱愛自己的崗位,腳踏實地,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具有團隊意識,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因此課程設置須充分展現專業培養與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
3.教學的有效合理實施。確立目標與課程之后,在日常實踐中需注重職業養成教育的問題。第一,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要重視設計人才培養計劃,理解教學目的,靈活運用教材,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職業道德,增強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設計方案的時候,要規定明確的技能,同時還要設置素質教育的重點,將書本知識與綜合素質進行有機融合。同時,要注重個性差別,保證職業素質培養的針對性和特殊性,避免同一化。第二,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學目的恰恰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獨立學習的目的。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合乎情理的習慣、高效完成學業和成為高質量的人才息息相關。自主學習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要求教師進行精心準備,給學生留出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以指導為主,讓學生多練習、思考,形成個人的學習習慣與方式。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其創造性和適應能力,毫無疑問這是通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第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需采用更靈活、有效的方式。職業養成教育關于素質培養要求的進一步提高讓教師必須不斷突破原來課堂的局限性,可以聘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主題講座,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態;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面向社會的熱情與積極性;堅持學校和社會教育互補的原則,使學生走出校門,到企業進行學習、鍛煉和實地考察,再利用兩種不同的教學資源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另外,職業技能與職業養成需一定的職業場景,單靠學生資源很難獲得,只有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才能實現彌補,推動養成教育的加快實施。
四、結束語
教育的根源是教書育人。所以,每位高職教師要意識到職業養成教育對我們的重要性,并沖破道德教育的局限,讓它成為專業教學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只有經過持續貫徹與發展職業養成教育,最終才能真正地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實現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結合,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促使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作者:曾艷 周淑芬 單位:武昌職業學院會計學院 新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