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培養習慣養成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新課有個初步了解,為學習新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對書中不懂的內容也有個了解,使學生明白哪些內容是自己理解的,哪些是自己不會的,要求學生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力爭在課前理解。實在不理解的內容,做出標記,課堂上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地方,這樣有利于消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當然在開始階段,教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家長幫助督促學生完成,教師不定期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檢查,學生會逐步適應,習慣會逐漸養成。
第二,培養學生課前準備的習慣
經常會發現上課講到某一個內容時,需要用某樣文具,部分同學急急忙忙從書包中往外掏東西,既浪費了時間,也影響了別人,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們平時要訓練學生在下課時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學具等放在桌上固定的地方,然后再上廁所或去游戲。預備鈴一響立即進教室安靜下來,靜等老師上課,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課上注意聽講的習慣
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讓其上課認真聽講,需要不斷地強調紀律,強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使其有明確的學習心向。教師也要精心設計教學,關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相互轉化。教學中可以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也可以運用數學故事、數學游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設計好課堂上的提問,注意問題的啟發性,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是有限的,提問必須要精練。
第四,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的習慣
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正處在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而且以具體思維為主。因此在做一些稍微抽象一些的題目時,部分同學感覺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如有一次遇到這樣一道題:將四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經過思考,有些同學提筆就寫,有些同學則拿出學具擺一擺,然后再寫。結果直接寫的同學,一部分寫錯了,一部分只寫出一種答案,而擺一擺的同學,基本都正確,更多的同學兩種答案都正確。擺一擺需要多少時間?幾十秒而已。平時要訓練學生的動手和操作能力,使其知行統一,手腦并用真正地理解知識?!拔衣犚娏司屯浟?,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摘自“華盛頓兒童博物館”)
第五,培養學生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辈糠滞瑢W由于性格的原因,上課時不敢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遇到不懂的題目也不敢問個為什么,長此以往,不會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習成績自然越來越差。教師要在平時關注這些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表現自己,鼓勵其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第六,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草稿的習慣。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使用草稿,作業本或試卷經常墨跡斑斑、一塌糊涂,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有些同學遇到難題一味苦思冥想,抓耳撓腮,一道題能想好長時間,卻不知畫圖就能很好的解決。部分同學計算全憑口算,遇到復雜的計算,如兩位數乘兩位數也直接口算,以致計算經常發生錯誤。教師要教會學生利用草稿,充分發揮草稿的作用,養成一遇稍復雜的題目立刻使用草稿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使用草稿可以讓作業清潔、美觀,同時提高做題的準確率。
二、結語
總之,成績的差距由習慣決定,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經常示范,嚴格要求,長期訓練,也需要學生不斷地探索,這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
作者:周兆明 單位:江蘇省寶應縣桃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