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培養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重視學生的紀律養成教育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睕]有紀律作保證,學生的成長便無從談起。因此許多學校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就要求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例如在我們學校七年級新生,在開學的前兩周要學習《中學生文明禮儀》,并且有的班級還根據本班的特點,制定本班的班規,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而且把班級班規量化為百分制,實行定期考核。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活動同學們明白了為什么這樣做,更加知道了怎樣做。同時學校還表彰行為習慣優秀的學生,讓他們成為其他人學習的榜樣。在這樣的一種氛圍的潛移默化下,學生的行為習慣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良好的培養?,F在學生都能夠做到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自習課在教室內安安靜靜,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做一個有禮貌、講文明的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習慣是一種儲蓄,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將來將會具有更大的學習能量。
二、內化學生自我管理
現在在許多學生身上都存在這樣的一種問題:有老師在的時候他能夠遵守紀律,但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這部分同學往往自控能力較差,在自習課課上常常講閑話、搞小動作,有的甚至追逐打鬧、大聲喧嘩。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需要內化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讓學生從內心明白自覺遵守紀律的重要意義。同時我們還要實行民主管理,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班干部要負起一定的管理班級的責任,努力提高班上每一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自我管理的行為習慣。相信如果這樣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整個班級的班風自然就正,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
尊重同學,尊敬師長是一個學生的最基本的素質修養。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學生,我們更不能忘記傳統,應該力爭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讓文明之花常開心中,將文明之美到處傳播。作為學生要學會使用最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例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我們還要從站、坐等細節上培養學生的文明舉止,通過一系列的文明禮儀來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個人修養。
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某一個公司對前來應聘的幾個人進行面試,只有其中一個人的一個細微的動作—把地上的一張紙撿起來,使得主考官立即決定錄用他。我們可以細想一下,如果我們坐在一個滿是垃圾的房間里,你能夠安心的學習嗎?因此我們不提倡學生在校期間吃零食,嚴禁學生亂丟、亂扔、亂畫,同時我們還要教育學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對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進行教育。我校還在各班級設立了塑料瓶回收站,學生把喝水剩下的水瓶進行收集,換取零花錢作為班級班費,培養學生勤工儉學的意識。
五、家校聯動,多方位培養學校教育和家庭指導相結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其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養成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學校應該主動架起溝通學校、家長聯系的橋梁,可以舉辦家長學校或者成立家長委員會,聘請教育名師傳授家教知識,及時把文明養成教育的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印發相關資料給家長們。對于思想有波動的學生,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使每個家長及時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全面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
六、形成一生受益的學習習慣
1.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學習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學生自己去解決。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前的自主預習,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知道自己上課重點要解決什么問題。
2.培養善于思考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并且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上課時學生要能做到:專心聽講,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聽課時積極思考。最好能做到一邊聽一邊想并適當做些筆記。上課有困惑的地方多向老師請教。
3.培養勤于復習的習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講:“溫故而知新”,可見復習的重要性。當然復習也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要求學生要能夠做到當天的課當天復習。而且有計劃的不間斷地復習。通過不斷地復習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4.培養學生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不少學生,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養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學生學習,應該速度、質量并重,在一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學習任務。
七、結語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要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對學生的進行行為訓練,只有長期、反復、不斷的強化,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
作者:劉興伍 單位:江蘇省大豐市白駒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