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過多種途徑形成的,高職院校教師要對學生正確引導,并且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落實教育工作。各大高職院校積極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在此期間,著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工作,全面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實際認知狀況進行分析,要求學生真正做到自律,從而幫助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在此之后,將實際養成的習慣內化為自身道德素養,在傳播積極、正面的職業價值取向的同時,為后續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在時展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下,人們自身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高職院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全面結合學生后續就業方向,制訂完善的教育方案。高職院校學生想要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就要嚴格按照教師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在高效完成養成教育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全面認知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彌補自身行為習慣不足之后,為后續高效工作創造條件。本文從高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涵入手,結合其具體內容展開闡述,針對如何正確開展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工作,進行全面探討。
一、高職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涵
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為社會培養能夠有效適應社會,且具備良好職業行為習慣的專業人才??紤]到對高職院校而言,其與其他普通院校有所不同,具體表現為高職院校以“學生就業”為發展導向,進而為社會培養擅長某一技術的優秀人才,通過對職業素養進行細致分析,能夠發現其主要就是指就業素質、職業素質、個性特征這三個重要的維度[1]。高職院校學生自身要具備這三項,從而為后續順利就業奠定基礎,但是無論是哪一個維度,都要求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具備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這對高職院校學生未來就業和發展非常重要,教師在認識到重要性之后,就要著重開展養成教育工作,如從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文化素養、職業心理、實踐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教育,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從而不斷完善高職院校養成教育體系。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將我國整體的高職教育工作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工作進行對比,能夠發現具有起步晚的特點,甚至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也要低于本科院校的學生,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著重提升教育質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通過做好職業規劃、完成課程結構等多種方式,在重視學生顯性素質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隱性素質的培養。本文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內容進行分析,主要就是從以下幾方面內容入手,為后續精準落實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一)職業品德
“德”是學生學習以及后續發展過程中需要具備的一個基礎要素,加之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都會對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和實際工作造成影響。高職院校學生想在社會中成功就業,自身就要具備高尚的職業品德,更要熱愛自己選擇的職業,在展現出敬業精神的同時,對相應業務進行細致鉆研;自身在工作期間展現出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融入團隊相互協作。高職院校學生自身具備這些優秀的職業品德,能夠滿足就業單位人才需求,進而就會使學生順利就業。
(二)創新能力
社會各個領域有效發展,近年來對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高職院校學生屬于未來技術型人才的范疇,學生自身是否具備較高的技術素質,對于未來具體的就業狀況具有直接影響。高職院校教師思想觀念要與時俱進,全面認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2]。通過緊緊結合時展要求,引領學生在技術方面進行鉆研,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動精神等,從而使高職院校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
(三)耐挫能力
現階段,市場環境競爭力逐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淘汰率也非常高。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學生能夠順利就業,要求學生要快速適應未來競爭,教師在此期間,著重開展學生耐挫能力培養工作,在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鍛煉學生的科學決策能力。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對策
學生就業方面的各項問題,始終都是社會發展過程中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就業壓力會更大一些。高職院校學生自身要具備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為后續順利就業提供保障。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在實際落實教學工作期間,要著重開展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促使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也具備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一)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引導學生樹立職業道德理念
高職院校教師在落實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工作期間,不能只是依靠教學講解,還要對校園文化進行充分應用,進而有效地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融入職業道德養成教育工作中[3]。比方說,在校園內部設置用于宣傳“遵守職業道德”方面各項內容的板報,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方面的辯論比賽,舉辦舞臺劇和微電影比賽等多項校園活動;同時還要對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進行充分利用,在此期間融入職業道德理念方面的內容,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高尚情操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與時俱進的職業道德理念。
(二)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提升養成教育效率
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其各種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在校園中養成的,但是為了滿足就業單位需求,學生自身的職業行為習慣還要經歷社會的打磨,進而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诖?,各大高職院校在實際落實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期間,就要積極與校外企業事業單位進行合作,以此來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進而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學生在參加多種不同類型社會實踐互動期間,要全面認知自身不足,在此期間為自身爭取更多的職業實訓機會,從而提升專業實踐能力。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在校園中參加的活動存在一定差別,前者更貼近學生未來就業,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效率。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高效開展訂單式培養工作
高職院校在培養優秀人才期間,始終都將就業作為核心導向。高職院校學生自身能否順利走向就業崗位,取決于自身掌握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這個因素會對學生未來的實際就業狀況造成直接影響[4]。教師在開展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期間,逐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應用訂單式培養模式為主,在加快學生就業速度的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技能應用能力。對于企業而言,學生也能及時上崗,在減少崗前培訓各項成本的同時,也能高效完成相應工作;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也能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
(四)創新養成教育方式,增強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效果
一是對案例教學法充分應用。高職院校教師為了達到增強養成教育效果的目的,就要在實際教育期間引用大量的案例,主要就是將現實中具有說服力的職業道德案例融入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教學工作中[5]。教師在教學期間,引導學生對相應的案例進行思考,讓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深刻體會職業道德在后續就業中的作用,這是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職業道德意識的一種重要教育方式。二是對角色扮演法進行充分應用。學生在職業素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始終發揮主體作用,為了能夠提升養成教育質量,就要從學生自主學習、自行體會的角度進行分析,正確引導學生完成“自編、自導、自演”工作,從而保證最終編制的小品和短句能夠真實、有效地反映出職業道德方面的各種問題。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夠快速進入情境,在真正體會工作中面臨的職業道德困境時,對“如何做出正確選擇”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期間,自主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為后續有效解決就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積累經驗。
(五)保證評價工作具有全面性,推動學生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在完成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之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全面的評價,使評價工作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學生健康發展[6]。如高職院校教師在實際對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進行評價期間,要勇于打破“只按照學生學習成績進行判斷”這一評價模式的束縛,而是要真正做到從多個不同角度,對學生的職業行為習慣進行綜合考量;甚至教師也可以提前運用與企業管理相似的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考核。除此之外,積極組織并開展多種不同形式的職業行為習慣比賽,鼓勵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激發學生比賽興趣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參賽表現及時進行評定,這對學生精準認識自身不足和及時改正具有重要幫助。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期間在著重開展專業技能教學工作期間,也要著重開展職業道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工作,在對學生職業行為習慣進行正確引導和管理的同時,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快速適應未來企業管理模式,從而自覺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全面提升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是現代化社會發展趨勢下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要不斷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又要著重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效率,從而為社會各個領域發展提供充足人才。
作者:顧娟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