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類專業教學改革職業養成教育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向社會輸送大量實踐操作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時,不僅要向其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強化實踐操作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有效融入到實際工作當中,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重要幫助。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則需要開展職業養成教育。基于此,本文通過對職業養成教育的簡單介紹,進而以高職會計類專業為研究對象,對職業養成教育展開了詳細探討,為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實踐操作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引言
經濟迅猛增長的今天,不僅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大量機遇,同時還提出了更多挑戰,想要在這一背景下更好地發展,必須要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實踐操作型人才,只有這樣,才會把握住機遇,并有效應對挑戰,使企業在整個經濟市場中占據更高的地位。所以,高職院校應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加強對職業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制定出更加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向社會輸送更多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更好地發展做出貢獻。
職業養成教育概述
人類成長與工作過程中,需要具備很多方面的素養,職業素養是較為關鍵的一種,指的是人對自身職業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可以有效參與進來的能力,具體來說,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職業修養,如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心理素質等,另一個為職業技能,如對職業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職業工作的開展效果等。具備這些素養,不僅可以推動人向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同時還會為未來工作提供一定幫助[1]。近年來,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時,為了使學生具備更強的職業素養,逐漸開展了職業養成教育,通過這一教育活動引導,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掌握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項教育工作開展時,部分人對該活動產生了錯誤的認知,認為其屬于德育教育的一種,而非專業教育。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是在專業工作中實現的,同時還會在工作當中,有效將素養體現出來,所以說,職業養成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緊密聯系,想要真正培養出高職業素養的人才,必須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有效融入職業養成教育,通過多方面的引導,確保學生職業素養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2]。
高職會計類專業教學改革中職業養成教育的實踐
(一)設計教育目標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首先就要設計出合理的教育目標,通過教育目標的引導,保證后續活動的有序進行,有利于提升整個教育活動的質量。對于高職教育來說,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高等教育相比,高職教育具有其獨有的特點,即對學生培養時,并非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是否掌握相應的工作方法與技能等[3]。所以,在教育目標制定出,應將實踐工作能力放置到重要位置上。與此同時,實際工作當中,想要有效完成各項工作,不僅要掌握大量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實踐工作能力,而且還要具備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獨自學習能力等,這些能力也關系到人的工作情況與未來發展。所以,在職業養成教育目標當中,也應增加這些方面的內容。通過與企業溝通時發現,對方選擇會計人員時,會進行多方面的考察,不僅包括生產、銷售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包括健康的價值觀等,而對于這些方面來說,通常不包含在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當中[4]。所以,還要在教育目標內,加入這一方面的內容。針對上述分析,結合會計專業職業素養的需求,所制定的教育目標應為: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較強的道德品質,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符合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等多方面需求,并能夠有效完成企業財務工作的實踐操作型人才。
(二)設置教育課程想要實現教育目標,應設置出更加合理的教育課程。對于我國現有高職會計專業課程來說,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偏學科,即課程設置上,基本與本科教育一致,差異并不是很明顯,只是在教學內容上,做出了簡單的刪減,導致高職教育特點無法展示出來。其次,偏向另一極端,即將高職教育當做職業培訓,完全忽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僅關注職業能力的提升[5]。不論是出現上述哪種問題,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所以,對教育課程設置時,一方面,符合職業需求,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學生未來發展。對會計專業來說,應設置如下課程:(1)大一階段,以文化課與專業基礎課為主,如高數、英語、語文、會計基礎入門等,通過這些課程的開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確保學生能夠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為未來幾年的學習生活提供幫助。(2)大二階段,以重點專業課為主,如會計核算、成本控制等,通過這些課程的開展,使學生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對會計工作具有一定了解,與此同時,利用相應手段對學生引導,逐漸提升學習能力,養成堅韌不拔的品質等,為未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3)大三階段,針對學生發展需求,開展相應的職業擴展課,如生產、營銷等,并以此為基礎,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向學生提供一些實訓崗位,在實際工作當中,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印象,強化學生實踐工作能力,確保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實際工作,變成真正的職業人。
(三)開展教育活動1.教師方面教育活動開展時,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其不僅簡單的講述知識,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此,會計專業職業養成教育過程中,應選擇高素質教師,具體來說,教師應掌握教育方案的本質,了解教育內容,在對教育大綱準確分析的同時,合理應用教材與教具,一方面,向學生傳輸理論知識,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引導,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具備較強的職業精神,同時包含較強的協作、交流能力等[6]。編寫教案時,應詳細闡述知識點,確定技能培養要求,規定素質教育內涵等,使職業養成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結合,為學生向著優秀職業人方面的成長提供良好引導。2.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說,應使學生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教育活動內,學生處于關鍵地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教師僅處于次要地位,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也就是說,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具備更強的自學能力,能夠在日常生活或未來工作當中,不斷進行自主學習,以促進學生長遠更好地成長。高職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育活動當中,有效完成各項學習活動,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達到實踐型人才的標準,進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而想要學生能夠真正的自主學習,則要賦予教育活動較高的趣味性,在趣味性的引導下,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7]。所以,開展會計專業職業養成教育活動時,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法等,為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3.教育組織方面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養成教育活動開展時,還應采取多種形式的授課手段,具體包括:從企業中聘請理論知識豐富,且實踐工作能力較強的老員工,通過講座、座談會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交談,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并對社會、實踐崗位具有深刻的了解;辯論、演講等主題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知識涉獵面;開展校外實踐工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保證其未來更好地參與到工作當中等。
總結
現代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學生培養時,應針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開展高質量的職業養成教育活動,以向社會輸送更多實踐工作能力更強,且具備協作、溝通等多方面能力的人才。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則需要設計出合理的教育目標,設置出科學的教育課程體系,并開展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王澤秀.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養成教育在高職會計類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研究[J].會計師,2018,26(001):66-67.
[2]王沖.高職學生職業基本素養養成教育的實踐途徑和方法研究[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8,15(08):74.
[3]陳志清.基于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的構建──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J].人力資源管理,2018,08(11):93.
[4]花蕾王.高職院校班主任對學生養成教育培養的實踐研究[J].教育研究,2019,02(03):71.
[5]張麗,施秋霞,楊立艷.廣東省會計專業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對比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73(01):65-68.
[6]林琳.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能力教育教學改革初探[J].納稅,2019,242(26):146.
[7]李文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能力教育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2):42-46.
作者:趙颯 單位: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