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評價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開展于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4例腦梗死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開展常規護理、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比較兩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面對、回避、屈服應對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梗死患者護理中應用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效果確切。
關鍵詞:循證支持;個性化護理;腦梗死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257(2019)09-0127-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84例腦梗死患者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35~72歲,平均(58.72±5.49)歲;男27例,女15例。觀察組年齡32~73歲,平均(59.01±5.58)歲;男28例,女14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入選患者與《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1]中腦梗死診斷標準相符。
1.2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及時內科處理,遵醫囑準確用藥,生活干預,飲食干預;期間仔細觀察患者體征、癥狀變化,處理異常狀況;聯合康復護理干預,預防并發癥發生。
1.2.2觀察組
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①循證支持。成立循證支持個性化護理小組,根據腦梗死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干預措施等,提出個性化循證問題。將循證問題作為檢索依據,于知網、萬方、維普、獨秀等大型數據庫檢索相關內容文獻,剔除重復、缺乏真實性文獻。②共情護理。醫護人員應仔細評估患者心理、生理狀況,了解患者焦慮、悲觀、恐懼等心理發生原因,主動關心患者,積極溝通,耐心安慰,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有效解決患者存在的疑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③個性化健康支持。家庭貧困者,適當運用政府機構等單位獲得福利支持;做好患者家屬健康宣教,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達出恐懼、不安等情緒,予以患者足夠的關心、照護等情感支持。根據患者個性差異,建立思維導圖健康宣教模式、視頻播放、健康宣傳手冊及宣傳欄,善于運用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定期腦血管病防治、危險因素、健康生活等內容。④個性化康復指導。保持患者床鋪的干凈、衛生、整潔,營造病房環境的溫馨、舒適,正確擺放患側肢體,協助患者翻身活動,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環境光線柔和,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睡前30min停止一切聲音。
1.3觀察指標
①采取醫學應對方式問卷表(MCMQ)[2]評價患者面對(8~32分)、回避(7~28分)、屈服(5~20分)三個維度,分值越高,應對方式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計學軟件包處理研究資料。計量資料比較檢驗采取t;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護理前面對、回避、屈服應對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面對、回避、屈服應對水平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腦梗死患者采取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運用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運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學依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人性化、高效的護理服務,以期達到最佳護理效果的目的。①建立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小組,確定腦梗死護理過程中的問題,并結合患者需求及自身護理經驗,通過科學論證獲得護理實證,開展連續性、系統性、全面性的護理模式;②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采取共情護理,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開展個性化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心理負擔;③建立個性化健康支持,運用各種方式健康宣教,加強患者及家屬對腦梗死的準確認識,積極預防腦血管病危險因素;④開展個性化康復訓練,根據患者身心狀況,不斷改進護理措施,對患者予以睡眠護理、恢復指導及功能鍛煉,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強患者康復的信心。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面對、回避、屈服應對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采取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通過建立循證支持,采取個性化心理干預、健康宣教及恢復指導,規范患者臨床護理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心理應對能力。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護理中采取基于循證支持的個性化護理,能夠使患者準確面對疾病,做到不回避、不屈服,以積極、樂觀的形心態面對病情,緩解心理壓力,應用價值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節選)[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06,7(3):81~83
2王端衛,張敬懸.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的因子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2(3):96~10
作者:李麗軍 單位: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