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在兒科護理中實踐PDCA循環理論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兒科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護理組和對比組,各50例,對比組繼續進行日常護理,護理組則按照PDCA循環的基本內容實施護理計劃,最后通過調查其護理實施情況,分析其護理效果。結果統計最終的滿意度數據發現,護理組人員總體的滿意度為98.0%,對比組人員總體的滿意度為68.0%,可見護理組人員的護理質量是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理的過程中,實施PDCA循環來規范護理管理,能夠使患者獲得更為滿意的護理體驗,其對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以及幫助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緩解患者情緒有著較為顯著的作用,因此是值得在醫療實踐中進行應用的。
【關鍵詞】PDCA詢證護理;兒科;護理實踐
PDCA循環中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第一計劃,第二實施,第三檢查,第四處理。其循環理論主要體現在其四個階段的相互影響、綜合推進中,其理論中四個階段的實施計劃與結果是緊密相連的。將其應用到護理管理中,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在護理的過程中基于患者基本病況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的途徑,其護理實施不再是無目的、無計劃性的,而是要能夠制定合理的工作計劃,并根據自身的護理計劃對患者實施護理。采取PDCA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其服務的質量,從而使患者獲得更為滿意的護理體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進行診治的兒科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護理組和對比組,各50例。其中,護理組男24例,女25例,年齡0~15歲,包括新生兒15例,嬰兒13例,幼兒13例,青少兒患者9例;對比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0~16歲,包括新生兒14例,嬰兒13例,幼兒14例,青少兒患者9例。調查中的護理人員均是中專以上學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調查期間,對比組的患者依舊按照其日常的護理和治療方式進行醫治。對護理組的患者實施PDCA循環護理措施,其措施主要包括:①護理實踐調查。在調查期間需對相關的護理人員實施一定的培訓,使其能夠在觀察患者病情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進行記錄。②心理疏導。幼兒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其面對疾病時內心的恐懼感以及焦慮感通常會大于成人,需要護理人員能夠對其多加以耐心的引導,減輕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壓力。③用藥護理。及時詢問、檢查患者的用藥情況,保證其能夠按規律服藥[1]。
1.3評價方法
根據PDCA循環中所包含的基本內容,對患者展開問卷調查,使其對相關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滿意度的評價,對相關護理人員的得分進行統計。
1.4觀察方法
對參與調查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評分進行分類評價,其滿意度合格以上的比例組成其總的滿意率,對比分析兩組人員的滿意度評價情況。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統計最終的調查數據得出滿意度調查的結果,護理組人員滿意度如下:十分滿意62.5%,較為滿意36.0%,不滿意2.0%,其總體滿意度為:98.0%。對比組滿意度如下:十分滿意38.0%,較為滿意30.0%,不滿意32.0%,其總體滿意度為:68.0%。護理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相對成人來說,兒科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基于兒童的年齡較小、情緒易變、心理承受水平較低等現實情況,護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付出更多的關注和精力,為了有效提高兒科護理的質量和效率,積極的將PDCA理論引入到護理實踐中來,就要對患者實施更為全面、綜合的護理,從而取得更好的臨床護理效果[2]。PDCA理論的應用可以不斷的改進當前護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的滿意度,在本次的實踐調查中,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護理計劃、措施中,獲得明顯差異的護理體驗,護理組人員獲得滿意率為98.0%,明顯高于對比組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其在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上有著顯著作用,因此是值得在實踐中推廣的。
參考文獻
[1]田常青,于夕麗.PDCA循證護理理論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6).
[2]陳小雅.PDCA循證護理理論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學,2014(16):3582-3583.
作者:肖春雪 單位:紅花崗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