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稅收的思路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鄉鎮財政稅收相對于國家財政稅收體系來說,處于整體體系的末端位置,加強鄉鎮財政稅收工作是一項重要任務。隨著我國經濟進入了調整結構穩增長的階段,鄉鎮財政稅收工作的內容和方法也發生了變化,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鄉鎮財政稅收整體規模的提升。本文簡單扼要的分析了鄉鎮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就如何擴大鄉鎮財政收入的規模進行了一些膚淺的思考。
關鍵詞:鄉鎮;財政稅收;思路探討
一、引言
鄉鎮政府在我國政權組織中處于基層位置,是國家政權的最末梢,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鄉鎮強則事業興民心順。鄉鎮財政稅收是一個鄉鎮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財力支撐,其在鄉鎮及農村教育、科技、衛生、交通、優撫等方面以及促進地區經濟穩定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鄉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獨生子女費、優撫、高齡補貼、居民醫療補助等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越來越多,因此,在工作中不斷尋求財政稅收新的工作方法,努力增加鄉鎮財政收入,推動鄉鎮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鄉鎮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財政稅收的意義
財政稅收是以獲得財政收入為主要目的進行征稅同時干預社會經濟活動的過程。財政收入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和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物品而籌集的資金總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范圍和數量,主要取決于財政收入的多少。財政收入可分為預算內收入和預算外收入,包括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產收益、轉移支付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大部分。財政稅收是國家進行管理和宏觀調控經濟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是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工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時總結好的管理工作方法,提高鄉鎮財政稅收管理水平,促進財政稅收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鄉鎮經濟社會穩定、協調、健康發展,提供財力保障。
三、鄉鎮財政稅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企業數量多體量小,稅收規模提升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企業是稅收收入中的主體,鄉鎮經濟基礎薄弱,規模大的企業少,個體工商戶占大多數,這些企業商品化規模小,往往提供的均是初級產品或零售服務,難以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時,在互聯網加物流的模式下,小到蔬菜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購買,這對鄉鎮當地的實體店產生較大影響,各行各業都競爭激烈,企業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不僅如此,在國家政策和城市虹吸效應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城市中去發展,鄉鎮人才流失嚴重。2016年國家實行“營改增”政策,加上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增值稅起征點的提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諸多因素給鄉鎮地區財政收入的提升帶來了的不利影響。鄉鎮政府在“屬地管理”的模式下,鄉鎮財政承擔了如支援農村經濟、水利事業,文教、環保,各種撫恤金以及低保戶、優撫對象、高齡補貼、獨生子女費等救濟福利,科學發展事業、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的重要任務,這些剛性支出不但難以下降,還有擴大支出的趨勢。在財政收入難以提升的情況下,支出并沒有降低,這樣一來鄉鎮財政收支矛盾越來越突出。
2.鄉鎮財政稅收管理體制不健全
一是鄉鎮財政預算管理不精細,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鄉鎮工作面向廣大群眾,任務類型復雜多變,而沒有準確、細致的財政預算管理就可能會造成財政資金的浪費。部分鄉鎮領導沒有認識到財政預算編制的重要性,認為這僅僅是財政人員的事情,這間接影響了鄉鎮其他部門的積極性,編制的預算執行起來就與實際情況有大的出入,資金使用時隨意性較大。二是財政部門及鄉鎮其他部門與稅務部門沒有形成聯動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溝通少、協調慢,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和個體工商戶占比的提升使得稅收管理工作量增大,征稅除了稅務部門是征稅主體外,還需要鄉鎮政府各部門與稅務部門共享信息、緊密配合、積極溝通協調。
3.財政監督體制不健全
一是鄉鎮財政所既是一級財政的管理者,又是鄉鎮政府財務的執行者,財政與財務職能合二為一集于一身,職責難以分清,導致財政工作人員的財政監督意識薄,法制觀念、制度觀念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在工作中存在只聽從領導的安排,忽略了制度的約束,有時不敢堅持原則,只忙于日常工作,而對財政資金、專項資金不能主動履行監督責任。二是鄉鎮長既是管理鄉鎮財政的行政主管,又是鄉鎮政府的法人代表,左手財政右手財務,可能會出現有意逃避財政監督的現象,使資金缺乏有效監督,財政資金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造成資金的浪費。三是由于部分鄉鎮政府領導對財政工作認識不足,致使鄉鎮財政在機構設置、工作人員配備、財政干部自身發展等方面缺少支持,在個別鄉鎮領導看來財政就是發發工資、報報賬,認為只要工資發放到位了,財政這個月工作就結束了,然后就安排了大量的其他非相關工作,占用了鄉鎮財政人員的大量時間和精力。
4.鄉鎮財政稅收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鄉鎮工作面向廣大的人民群眾,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政治,工作任務千頭萬緒事務繁雜,在關系到干部切身的待遇上,雖說鄉鎮有鄉鎮補貼,但與縣級以上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職務晉升相比較,鄉鎮工作人員的鄉鎮補貼沒有多少吸引力,使得專業知識水平高、綜合素質高的人員通過考試、借調等方式,離開鄉鎮,鄉鎮財稅工作人員存在知識結構老化、平均年齡偏大現象,缺少年輕后備力量,由于工作人員流動大,給日常工作帶來了諸多不變,影響了業務的連續性和對歷史業務的熟悉率。由于鄉鎮處于“最后一公里”位置,鄉鎮財稅干部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承擔了額外的信訪維穩、分包社區、村等工作,鄉鎮財稅干部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相關政策和財稅專業知識,加上其本身的水平限制,導致財政干部隊伍業務知識整體水平不高。同時由于部分鄉鎮主要領導財政意識不強,存在對財政稅收工作忽視的現象,不利于財政稅收工作。
5.鄉鎮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對等
目前財力重心通過財政體制層層向上集中,事權重心層層下移,特別是在“屬地管理”的模式和“壓實責任”的號召下,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加碼,甚至把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權限的事項,落實到鄉鎮政府身上,由鄉鎮去落實工作,出現了“權力很小,責任很大,柔弱的肩膀上扛起了重重的擔”現象。這不但加大了鄉鎮的工作量和責任,還增加了鄉鎮的財政支出,增大了鄉鎮財政支出的壓力,使得鄉鎮財政進一步困難,社區、村領導和鄉鎮領導有時要應付討債人,在春節前夕,這種現象尤為明顯和集中,影響了正常的工作。
四、增加鄉鎮財政收入的思路
1.注重實體經濟,積極培養稅源,提升稅收規模
發展鄉鎮經濟,加強財源建設,這是增加財政收入的基礎。把當地特有的資源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將一些地方特色項目改造升級,積極推動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地方就業、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地方項目規模化、產業化。鄉鎮政府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挖人脈資源、開展定向招商、引進總部經濟等多手段多方法,大力引進稅收高、附加值高、資源利用率高、就業率高的項目,因地制宜發展一些諸如服裝加工、特色綠色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無污染的企業。在增加新稅源的同時,注重提高招商的層次,把撒網式招商逐漸轉為產業鏈招商,一個項目引進來帶動一批相關的項目開工。在增加新的稅源的同時,加強對現有稅源進行差異分層管理,切實抓好重點納稅戶的稅收征管,掌握重點稅源生產經營情況,對重點納稅戶建立工作臺賬,建立鄉鎮領導干部分包重點企業制度,為重點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經商環境,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強化服務管家意識,長期堅持涵養稅源,追隨電商行業、現代物流行業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構建富有活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2.健全鄉鎮財政稅收管理體制
一是強化預算管理體制,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加強財政預算編制質量管控,在編制預算過程中,鄉鎮主要領導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求所有財政收入的來源和支出都能夠做到有記錄查詢,數量和金額與實際情況保持對應,要求鄉鎮其他部門積極主動配合對接財政部門預算的編制,嘗試按照零基預算進行編制;按照序時進度執行預算,盡力避免年終突擊花錢,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確保鄉鎮財政收支平衡。二是鄉鎮建立聯動機制,征稅需要以稅務機關為依托,聯合工商、城建、文衛、交通、土地等鄉鎮其他部門一起協同工作,才有可能做到抓大不放小應收盡收,例如小企業的土地使用稅、個人房屋租賃產生的房產稅等稅收,雖然稅款金額小,但是可以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三是要成立綜合治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鄉鎮主要領導、鄉鎮各部門負責人和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建立日常工作機制,定期開會研究財稅信息與經濟分析,總結鄉鎮財政稅收工作中的得與失,定期對轄區內所有的納稅戶集中進行“拉網式”檢查,加大對中小型企業征管力度,督促其照章納稅,確保了各項稅收按時足額上繳,同時進行涉稅信息收集和共享與處理,為開展財政稅收管理建立制度保障。四是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發揮財政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調動鄉鎮政府發展經濟和培植財源的積極性,釋放發展活力,涵養鄉鎮財源,做強做大做優鄉鎮經濟,按照“增強鄉鎮財政保障能力、激發發展活力、財力向鄉鎮傾斜”的思路,在確定稅種縣鄉政府分成比例時,適當提高鄉鎮的分成比例;在核定鄉鎮收支基數時,充分考慮到鄉鎮的實際情況,財政收入任務既要有壓力也要有動力,鄉鎮財政收入未完成收入基數的不享受專項補助,對鄉鎮財政收入超收的部分進行分成獎勵,鄉鎮政府取得超收部分的大部分,以此鼓勵鄉鎮發展經濟,壯大財源,增強鄉鎮自我發展能力;在核定鄉鎮財政支出基數時,對鄉鎮“保工資、保基本運轉、保民生”等“三保”支出部分,上級財政予以保障,對超出基數部分的支出,上級財政部門不予保障,由鄉鎮財政自行解決。
3.健全財政監督體制,加大財政監督力度
要提高財政資金運行的規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加強財政監督,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明確鄉鎮財政的行政管理主體和財政、財務的職責,縣級或縣級以上政府部門出臺相關制度,明確縣級財政部門是行政領導部門并在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而不僅僅是以文件落實或流于形式;明確鄉鎮財政和財務的工作職責,分開辦公場所,以此減少鄉鎮政府對鄉鎮財政部門的干預,以健全強化其財政監督主體地位;二是在監督內容上,預算監督、稅收收入征管監督、財務監督并重,同時加強審計監督;在監督環節上,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應貫穿到日常工作中,變突擊性檢查為日常檢查,配合不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行立行立改,完善制度漏洞,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三是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監督制度,梳理對預決算、收支管理、專項資金、資產管理、公務出差、公務接待、建設項目、政府采購和經濟合同等重點業務的流程,落實好每項業務所涉及崗位及工作流程、關鍵崗位、關鍵環節,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事,在財政收支風險擴大之前及時防控,保證財政收支的安全性。
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財政稅收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一,增加鄉鎮財政人員編制,加強鄉鎮財政所人員的配備,對于缺編的鄉鎮財政部門要配齊工作人員,以借調、抽調等方式占用鄉鎮財政編制而不在鄉鎮財政崗位的人員,要么直接調離鄉鎮財政部門或者由上級主管部門督促回原崗位工作。第二,從源頭抓起,把好進人關,將科班出身、所學專業與財政稅收相關度高、工作作風硬朗的人員,調到財政稅務部門,從源頭上提高人員的素質。第三,對現有人員的培訓上,要建立有關的培訓學習制度,培訓內容要結合工作實際,強化專業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要長期堅持開展定期集中業務、職業道德學習,通過知識考核鞏固學習成果。第四,對鄉鎮財政干部要交流使用,單位內部的輪崗交流,各個鄉鎮之間、鄉鎮與上級財政部門之間,定期開展交流使用。第五,提高待遇解決編制和身份問題,鄉鎮財政工作人員一般屬于事業編制,在進行公務用車改革時,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均取消了公車,行政人員開始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事業人員沒有發放公務交通車補,為了提高鄉鎮財政人員待遇,可將鄉鎮財政干部轉換為公務員或參公管理。不失時機的提拔重用一批工作作風優良、專業素質過硬、敢于擔當的鄉鎮財政稅務干部,讓鄉鎮財政稅務干部看到希望,提高鄉鎮財政稅務干部的工作熱情,以此營造良好的引人、留人、用人環境,使得高素質的人引得進來、安心下來、用的起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鄉鎮財政稅務人員隊伍。
5.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支持
在目前的體制下,鄉鎮政府還可以通過積極向上爭取扶持資金,用上級資金來解決自身發展問題。例如:在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下,鄉鎮政府可以主動爭取有關的特殊扶持,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來發展鄉村小型水利設施、道路、環衛設施等公益事業和經濟。鄉鎮工作人員要學深悟透、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對國家、省扶持政策和投資方向精心學習研究,結合鄉鎮實際情況,及時掌握上級政策變化動向,提前謀劃,精心準備,主動對接上級業務部門,廣開渠道,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促進鄉鎮經濟和公益事業發展。
6.理清事權與支出責任
合理確定鄉鎮事權與支出責任,按照效率原則合理界定縣、鄉政府事權,鄉鎮政府主要負責社區村衛生、村鎮規劃、基層政權、村民自治、居民糾紛調解、農田水利建設、農村經濟等公共服務,按照受益范圍和“誰受益、誰負擔”合理界定鄉鎮支出范圍,如創建國字號的公共服務、生態保護、污染治理、重大疫情防控等應有上級政府全部承擔支出,類似此類支出雖然上級政府補助資金,但是不能全部覆蓋支出,存在資金缺口,這個缺口需要鄉鎮財政承擔。按照“錢隨事走”的原則,理順縣、鄉財政分配關系,使鄉鎮權、責、利有機結合起來相互匹配,形成“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局面,鄉鎮自主生財、理財、聚財、用財,提高鄉鎮積極性。
五、結束語
本文從鄉鎮財政稅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單扼要分析,提出了增加鄉鎮財政收入的一些思路,作為在鄉鎮財政工作者,要向鄉鎮領導匯報,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財政監督制度和協稅護稅聯動制度,在鄉鎮領導的高度重視下,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財政稅收工作水平,增加鄉鎮財政稅收收入,為鄉鎮社會經濟穩定和公共事業發展提供財力保障,助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曹紫輝.財政稅收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深化改革建議[J].現代營銷,2017(2).
[2]張宗花.如何增加鄉鎮財政收入的幾點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9).
[3]趙麗麗.鄉鎮(街道)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及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2).
作者:李清學 單位:鶴壁市淇濱區九州路辦事處會計核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