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家財政汲取能力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家能力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的財政汲取能力,財政汲取能力與國家現代化發展之間有重要聯系,為其提供堅實的保障。文章分析國家汲取能力低下的原因以及我國財政汲取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系列提升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的對策與建議,以期進一步深化對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的認識,推動財政汲取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國家能力;國家財政汲取;稅收
1國家汲取能力低下的原因
第一,我國過度集中的行政主導的傳統模式導致我國國家權力過大,國家職能范圍不合理,與之相對的是國家能力不足。盡管我國在積極改變這一體制,但是由于我國現代化道路前進的主要動力來源于政府,中央對地方集權,為改變帶來較多困難。政府職能范圍過大,政府對資源的控制也較多,政府可以使用大量資源,而社會對國家的制約無力且無效,導致大量權力尋租的出現,權錢交易屢禁不止。第二,國家權力下滲的過程中存在下滲難的問題,認為國家權力只能延伸到縣一級,再往下則由基層社會組織負責社會治理。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權力下滲技術。張靜在《基層政權》中提出在國家權力下滲的過程中出現了權力不均衡的現象,國家權力建設過程在基層形成了權力割據地帶。國家權力無法下滲到社會基層,這是影響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三種漏洞的存在使得國家汲取能力下降。逃稅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不積極貫徹稅法。個人所得稅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此外,未經授權的稅收減免也是一個漏洞。我國新的財政體制禁止地方政府未經中央政府許可減免稅收。然而,個別地方政府為了本地利益,常常私自對相關企業進行稅收減免。第四,全球化給民族國家的能力帶來了極大挑戰。當前,全球化進程對民族國家能力的提升帶來極大挑戰,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等都在不斷對國家能力造成進一步的削弱。全球化對于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的弱化也有一定的影響。如蒂布特認為,在滿足人口流動不受限制、存在大量轄區政府、各轄區政府稅收體制相同、轄區間無利益外溢、信息完備等一系列假設條件的前提下,各地居民可以根據各地方政府提供的不同的公共產品和稅負的組合,來自由選擇最能滿足自己偏好的地方定居,這種遷移被形象地比喻為“用腳投票”。蒂布特的“用腳投票”模型可以使居民自由選擇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居民可以在不同的政府管轄區中自由流動,與此同時,這種流動給地方政府的稅收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
2我國財政汲取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財政汲取過程中,汲取成本被忽略。政府在增強財政汲取能力的過程中,往往為了眼前利益,忽視汲取的成本,如環境成本、能源消耗等汲取成本,財政收入成為唯一的目標。如此長久下去,短時間內,財政收入會有提高,但從長期看,會在根本上造成損失,得不償失。其次,我國目前的財政汲取能力的評價指標存在問題。國家財政的實力是判斷一個國家財政汲取能力的強有力指標之一。簡言之,是國家財政在GDP中的百分比。王紹光通過研究我國1978—1995年的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得出了我國社會資源汲取能力下降的結論。該標準有其明顯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缺陷性。這種指標無法衡量資源的實際利用方式。此外,其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區分國家之間由于資源差異帶來的在汲取資源的難易程度上的不同。回歸國家學派代表人物喬爾米•格代爾曾指出,在食利國家之中,財政在GDP中所占比重會很大,但卻缺乏對社會的實際影響力。最后,我國財政體制的問題也影響了國家財政汲取能力。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我國實行統收統支的財政集中體制,地方政府的財政權力則非常少,地方財政首先統一劃歸中央,再由中央向地方撥款,但由于社會的進步,這種財政體制很快出現了弊端,地方財政積極性受到影響。隨后,我國采取了財政包干體制。目前,采用分稅制,這一制度較好地克服了之前的種種弊端,但也逐漸暴露出問題。并對地方財政汲取能力有影響。例如,事權和財權不匹配現象較明顯。實行分稅制改革不僅沒有解決中央與地方在財政收支上的懸殊,反而使地方政府千方百計尋求新的方法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例如,某些地區逐年興起的“土地財政”,把土地岀讓金當成了每年固定的財政收入。當地方政府財政出現困難時,便通過土地出讓金來緩解危機并對其產生依賴性,加劇地方政府惰性,長此以往,將弱化地方政府的財政汲取能力。
3提升國家汲取能力對策
第一,國家能力建設要凸顯公共性,以公共利益為目的。提升國家財政汲取能力,要更加關注國家能力實現方式的合理性,對于國家財政汲取能力,首要做到財政汲取有合理原因,不能無故隨意向社會汲取財政資源,國家的財政汲取要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實現公共服務平等性,努力做到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第二,對財政汲取進行制度規范。國家能力建設應該做到將國家權力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國家權力過大會削弱國家能力。因此,要以制度規范對國家權力進行限制,保證國家能力的合理運行。第三,實現民主治理以加強國家能力建設并提高國家財政汲取能力。通過民主程序,使國家獲得合法性,使公眾參與社會治理,增強公眾對社會、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凝聚力,從而增強國家能力。對于國家財政汲取能力來說,公眾參與可以使民眾對稅收的利用方式更加了解,使人們相信稅收有益于提升自己的生活,提升納稅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財政汲取的效率。第四,增強國家合法性,促進國家財政汲取能力。所謂合法性,是指國家政權能夠獲得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和服從。一個國家失去了合法性會直接對政治穩定性造成影響。國家能力不能僅僅依靠國家暴力機器的震懾與威脅,更應該使民眾因政府的合法性而對其心甘情愿地服從。如果公民認為他們的政府具有合法性,征稅就相對容易,所以,增強合法性是提升國家汲取能力的重要途徑。
4結論
雖然國家財政汲取能力對于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有重要意義,但國家能力增長要有限度,國家能力若是無節制地膨脹,勢必會失去意義,帶來決策的低效率,機構冗余,出現大量腐敗現象,并壓抑社會活力。目前,有不少學者認為應該堅信國家能力,奮力追趕發達國家,這種觀點是出于良好的愿望,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忽視外部約束,盲目主張擴張國家能力帶來的并非人們所希望的,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觀點。我們要做的是實現國家能力平衡,防范社會經濟生活失控。
參考文獻:
[1]王紹光,胡鞍鋼.中國國家能力報告[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
[2]郭繼強.全面提高國家汲取財政能力的戰略思考[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6(2):22-26.
作者:郝婧 單位: 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