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主成分分析法及Logit模型在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定量信用風險評級中的應用
(一)樣本數據的選擇
從我國上市公司中小板中選取了80家制造業中小企業作為樣本,其中20家為ST企業(高風險企業)60家非ST企業(低風險企業),我國制造業中中小企業約占99.08%,中小企業中制造業約占92.42%,截止2010年底,中小企業版上市公司共有531家,其中制造業325家,占61.21%,所以,無論從總體看,還是從上市公司看,制造業企業都占主體,為了研究的普遍性,也為了消除行業因素的影響,80家中小企業都選擇制造業企業。并涵蓋了食品、紡織、家具、電子、化學、金屬、設備、醫藥、生物制品等制造業行業,所以樣本的選取具有全面性。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數據是難以獲得的,所以,從上市公司中選取了80個樣本,數據均來自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報及其他公開披露的信息,主要來自于和訊網。
(二)指標的選擇
本文共選擇了五大類三十九個財務指標,具體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以及現金支付能力指標,這五大類指標都是與企業違約率的高低有著很高的相關性的,具體指標如下表
(三)主要方法的應用
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簡化數據集的統計方法,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線性變換把原來N個相關變量指標轉換成另一組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的降維處理技術。在實際處理中,只挑選幾個方差最大的主成分,從而達到簡化系統結構的目的。本文主要選取了五大類39個指標,而其中部分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為了消除指標之間的共線性,所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篩選一部分指標,最終進入了Logit模型。
2.logit模型
(1)模型適用性分析Logit模型是采用一系列財務比率的變量來預測公司破產或違約的概率,然后根據銀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設定風險警戒線,以此對分析進行風險定位和決策。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將違約概率作為衡量信用風險的核心內容之一,而且,經研究發現,信用等級與違約概率存在著明顯的對應關系,即較低的信用等級對應著較高的違約概率。所以,采用違約概率度量的方法來度量信用風險存在著合理性。Logit模型是一種非線性模型,信用風險非線性這一特點,使得模型剛好使用。此外,Logit模型不需要自變量符合聯合正態分布這一假設,且自變量可以連續、離散、甚至可以是虛擬變量。而信用風險很難進行正態分布的假設,所以,基于這兩點而言,此模型對于信用風險測量有其適用性。
(2)模型介紹Logit模型是通過最大似然法來對模型參數進行估計。Logit分布函數的公式可以表示為:P=11+e-zP為因變量,z為自變量,e即為自然對數的底數2.71828。在本文中,我們利用Logit模型來研究企業財務狀況與企業違約之間的關系,因此,P作為因變量即為貸款企業的違約概率,取值在(0,1)之間,這與Logit模型的定義中P大于0而小于1相符合,而z作為自變量,我們將它重新定義為企業財務指標的函數,我們把它表示為Z=a0+a1X1+a2X2+、、、+anXn,這里的X1一直到Xn是上文提到的39個財務指標經過主成分分析法最終得到的部分指標。
(四)具體應用
首先進行主成分分析,將五類財務指標分別進行主成分分析,現以償債能力指標的17個因子為例,其他指標的主成分提取方法相同,只給出結論,不一一列舉。通過提取主成分,最終提取了四個主成分進入Logit模型,其解釋總方差為82.319%,這四個因子分別為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以及負債結構比率。其余四類指標通過KMO和Bartlett的檢驗,均適合做主成分分析,最終篩選出的因子分別為:總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現金流量結構比率。所以,最終選擇了12個變量進入Logit模型,這12個因子分別為x1到x12: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負債結構比率,總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現金流量結構比率。
除了上文提到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進行定量評級的方法以外,在對信用風險進行評級時,還需要對宏觀、行業、區域等系統性的風險進行研究。因為每個企業都處于一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之中,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整體發展快慢以及穩定性對每個行業和企業造成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對于信用風險評級人員而言,應該隨時關注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受評對象產品和服務的要求、原料供給、盈利能力、資產質量等方面的影響,并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及宏觀調控政策對企業獲取現金流能力的影響及程度,從而為分析企業償債能力奠定基礎。此外,要關注行業因素所帶來的信用風險,行業內的企業之間處于一種相對聯系的緊密狀態,一旦發生行業系統性信用風險,就意味著行業內一部分企業將會出現信用風險。要重點關注行業的生命周期,因為處于不同行業生命周期的企業信用風險是不同的。處于起步期的行業收益低,風險高,處于成熟期的行業業務發展和收益相對比較穩定,信用風險相對下面具體闡釋一下各項指標的評定標準:
1、宏觀因素打分標準國家鼓勵的產業主要包括生物制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智能工程、以及稀有的有色金屬行業等等,這些產業的得分最高,相應的也可以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相應的稅收優惠。例如房地產的開發、污染較強的一般化工產業為國家限制的產業,而對能源過度浪費,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對這類企業的貸款要非常慎重。具體可以參照國家出臺的相關規定。
2、行業發展周期打分標準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將行業劃分為四個生命周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企業的起步期,企業的規模可能會比較小,在這個時期,行業產品的開發相對比較緩慢,利潤率比較低,但市場增長率還是比較高的。一旦進入成長期,企業將擁有高的增長率,而在該階段對現金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當增長率降到較正常的水平時,企業便進入了成熟期,該階段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相對來說信用風險也相對較低。而一旦行業進入衰退期,市場增長率將嚴重下降,此時的信用風險將相對較高,因為此行業可能會不復存在或被并入另一行業,所以,一定要對處于衰退期的企業信用風險高度關注。
3、行業進入障礙打分如果一個行業越容易進入,說明該行業的獲利能力就越容易被削弱,新進入行業的企業會對現有的行業構成威脅,削弱現有企業產生財務回報率的能力、分割市場份額甚至激化市場競爭。新進入者的威脅力度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種進入壁壘的高度,當然,壁壘的高度與眾多因素相關,包括規模經濟、客戶的忠誠度、資本金的投入、轉換成本等等,所以,越是進入壁壘高的企業,其信用風險相對較低,因為其存在的競爭相對較小,存在一定的規模,擁有一定的資本金,財務狀況也相對穩定。
4、企業信譽打分銀行可以通過函證的方式向其他企業詢問該企業在與其合作中是否誠信,并通過銀行系統查詢其以往的貸款信用記錄,以及通過其他平臺查詢該公司是否有其他違約記錄、欠費記錄。
5、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包括對領導者的能力、研發能力、市場占有率的綜合打分,這里最重要的是對領導者能力的考察,因為中小企業主要是由所有者自主決策、直接管理,企業所有者在企業日常經營和重大決策中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管理者個人的信用觀念和信用行為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信用決策和信用行為,因此,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具有較高的個人相關性。應重點關注領導者的能力以及其對風險的偏好。有些企業領導者屬于比較保守的類型,他們更喜歡求穩,有些時候為了降低風險甚至放棄了高收益,而還有一類領導者喜歡冒險,他們的原則是為了更高的收益而選擇高風險的項目,最后一類是相對風險中立的,他們不回避風險,也不追求風險,而是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態度。所以銀行應該重點關注的是喜歡冒險的這一類領導,因為其冒險風格可能會使其面臨很高的信用風險。
6、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首先要看其公司各項制度是否健全、內部控制是否嚴謹,對內部控制能力的考察主要關注五個方面的內容:組織結構是否合理,責權的分配是否得當,人力資源的政策、企業的文化以及社會責任。如果一個企業有著自己長久以來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給予激勵、晉升的機會,員工將對企業有很高的忠誠度,會更好的為企業帶來價值。此外,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應關注其社會責任,即要做到安全生產、保證產品質量、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就業、員工保護等等。所以,如果一個企業擁有好的內部控制,其信用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7、企業的業務關系包括與供應商、銷售商與客戶的合作情況,這些的指標獲取只要可以采用抽查部分供應商、客戶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
三、結語
信用風險評級體系的建立對商業銀行信貸審批、限額管理、貸款定價、績效考核以及監管資本的節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專門針對于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級的體系。一方面,通過主成分分析法以及Logit模型的建立,使得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評級時擁有了可靠的依據,上文已經通過對80家中小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進行了實證檢驗,最終得出結論,在對中小企業進行信用風險進行評級時,應重點關注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長期資產適合率、負債結構比率、總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資產的經營現金流量回報率和現金流量結構比率這12個因子,并帶入logit模型,最終得出其違約的概率P。另一方面,要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對一些無法量化的指標通過專家打分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宏觀行業的指標分析,中觀行業的指標分析以及微觀企業因素的指標分析。最終,綜合考慮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得出該企業最后的信用風險評級。信用評級起源于美國,隨著人們對信用風險評級重要性的不斷了解,信用評級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從評級方法上來看,國外對中小企業評級總體上也采用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并向風險度量模型方向發展。目前國外提出的度量風險的模型,一類組合理論模型:JP摩根的CreditMetrics,KMV等,另一類是違約模型:瑞士銀行CreditRisk和麥肯錫的CPV模型,而這些模型的應用依賴大量的數據庫信息,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在對這些模型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我們沒有強大完善的數據庫作為支撐。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在我國只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所以在很多方面還存在不完善性,一個相對成熟的信用風險評級體系尚未建立,中國銀監會近日出臺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18年底全面達標,所以,應該重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體系的研究,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建立適合我國的中小企業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體系。未來我國中小企業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的發展趨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風險越來越重視對宏觀、行業、區域等系統性風險因素的分析。第二,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隨著我國數據庫系統的不斷完善,一些專業化模型將不斷涌現。第三,更加重視企業現金流分析,因為現金是企業生命的血液,現金流可以實現企業的流動性、賦予企業發展能力。第四,銀行在業務決策中更加注重發揮信用風險內部評級的作用。
作者:周曉彧 單位:天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