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也在不斷壯大完善。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市場經濟增長進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據《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0)》,近五成銀行家對“潛在不良貸款風險”暴露表示擔憂[1],信貸風險已經逐漸成為促成銀行危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對于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文章旨在通過探索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現狀,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國內外文獻,對信用風險管理面臨的問題以及有效路徑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發展。而商業銀行作為整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在推動市場經濟增長進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近年間,信貸風險已經逐漸成為促成銀行危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于是,文章提出通過提高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概念
信用風險是指貸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手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或不愿履行合同條件,從而給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手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傳統上,信用風險指的是貸款人可能收不到所欠本金和利息的風險。當貸款人提供抵押貸款、信用卡或其他類型的貸款時,存在著借款人可能不償還貸款的風險。同樣地,如果一家公司向客戶提供信貸,也存在客戶可能不支付發票的風險,這將導致現金流的中斷和收款成本的增加。信用風險還描述了債券發行人在被要求時可能無法付款的風險,或保險公司無法支付索賠的風險。作為一個金融中介機構,商業銀行面臨著其貸款和貿易業務以及其經營環境所特有的風險。由于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來自貸款的利息,因此,貸款構成了信用風險的主要來源。金融工具也是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來源之一,如承兌匯票、銀行間交易、貿易融資、外匯交易、期貨、掉期、債券、期權、交易結算等。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其了解、衡量和監測出現的各種風險,并確保該組織嚴格遵守為應對這些風險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成因
(一)信貸集中
當商業銀行的大部分貸款集中在特定的借款人或特定部門時,就會造成信貸集中。傳統形式的信貸集中包括向單個借款人、一組相互之間有聯系的借款人、一個特定部門或行業提供貸款。因此,為了確保信用風險保持在較低的比率,貸款行為必須分布在廣泛的借款人和部門之間。
(二)信貸發放和監控過程中存在缺陷
首先是不完整的信用評估。一般而言,為了評估借款人的信用,銀行需要檢查借款人的信用歷史、還款能力以及抵押品等。如果沒有上述任何信息,就無法準確評估借款人的信用狀況。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在放貸時必須謹慎行事。其次是商業銀行出現主觀決策。當高級管理層被允許做出獨立于公司政策的決定,而這些決定不需要經過任何批準,可能會出現向關聯方發放貸款而不進行信用評估的情況,因此,違約風險也會增加。最后是監督不力。如果貸款以資產為抵押,資產的價值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因此,不僅要監測借款人的表現,而且要監測資產的價值。如果其價值有任何惡化,額外的抵押品可能有助于減少銀行的信貸問題。銀行在放貸前核實抵押物的存在和價值是很重要的,以盡量減少任何欺詐的風險。
三、目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尚未形成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
信用風險管理文化是商業銀行在長期信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信貸人員普遍認可并共同遵守的信貸經營管理的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的總和。良好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有助于為商業銀行信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思想和信念支持,為銀行信貸業務的有效開展提供思想基礎[2]。然而,目前我國并沒有形成完整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具體表現為業務人員風險意識欠缺、產品服務創新不足和一味求量不求質。首先,商業銀行大多數業務人員缺乏針對信用風險的培訓和理論學習,在風險意識淡薄的情況下盲目參與實際銀行業務中。銀行針對此類行為的監管措施也十分欠缺,最終造成信用風險管理只停留在口號上,而非運用于實際。其次,面對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需要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即需要為客戶量身定制金融產品。然而目前商業銀行尚未將信用風險管理文化融入金融商品的創新之中,造成客戶難以對銀行的服務產生信任度和依賴度,嚴重制約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中市場反饋機制的缺失也是造成客戶忠誠度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商業銀行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的績效考核促使業務人員一味追求業績,而往往選擇忽略金融產品質量,對于客戶的風險偏好和信用評級評估不當,進一步增加銀行的高風險低收益業務比例。
(二)商業銀行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
信用評級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信用評級體系主要分為外部信用評級體系和內部信用評級體系[3]。外部信用體系指商業銀行依靠有關第三方作出信用評級,因為其獨立性,結果往往更具參考價值。然而,由于我國信用評級體系建設較晚,發展相對滯后,且缺乏相關監察部門的跟蹤配合,獨立外部評級機構的可靠性存疑,其結果難以被商業銀行接受。另外,由于第三方機構對于商業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文化和相關制度的認知欠缺,面對突發事件,如被評估者風險偏好和償債能力的變動,無法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導致商業銀行評估成本上升,評估效果欠佳。內部信用體系即商業銀行內部部門自行進行的信用評估。由于銀行信貸人員自身水平有限,在風險意識較差的情況下難以開展有效的信用風險評級工作。另外,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是信用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企業信用狀況及時、全面的了解是投資者防范信用風險的基本前提。然而,當前金融市場缺乏強有力的企業監管措施來促使被評估人將自身經營環境、所有權及經營權、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營運價值和風險程度如實告知商業銀行,透明度不高,嚴重影響了信用評級體系作用的發揮。
(三)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信息系統存在缺陷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信息系統的建立,為信用風險評估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分析保障,為金融市場穩定作出重大貢獻。然而,我國現行的信用風險信息系統卻存在著重大缺陷。首先,一般而言,風險信息系統的主要的功能包括數據儲存、數據識別和數據分析。在數據儲存方面,商業銀行由于信用風險數據管理起步較晚,無法對于所有交易活動中的交易數據進行逐一追蹤記錄,無法做到不遺漏,從而造成大量數據缺失和冗余,在儲存范圍和儲存量上大打折扣。在數據識別方面,由于企業相關風險變量數據的缺失,對于存儲的信息數據進行分類和處理過程異常艱難。在數據分析方面,由于整體信息系統的不足,相關被評估企業的數據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原始數據的不確定性導致最終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存疑。其次,由于風險信息系統自身的不足,導致商業銀行無法對于相關企業信貸資產或資金走向進行有效監督,從而可能導致對于該企業市場價值評估產生差錯,進一步增加信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最后,系統數據存在嚴重滯后性,且不及時更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商業銀行無法及時對于被評估企業的自身經營環境、所有權及經營權、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營運價值和風險程度進行有效追蹤,無法及時判斷企業的償付能力,使得信用等級評估工作無法進行,從而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四)商業銀行缺乏先進的信用風險衡量技術和方法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于信用風險的分析和衡量還處于傳統的比率分析階段[4],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主要有專家制度、歷史成本法資產估值法以及Z評分模型等。然而傳統的信用風險管理長期以來都表現為一種靜態管理,這主要是因為信用風險的計量技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沒有得到發展[5]。首先,專家制度主觀性較強,專家對于靜態信息進行主觀分析,很難追蹤企業的動態變化,導致衡量結果死板過時。其次,銀行對信貸資產的估值通常采用歷史成本法,信貸資產只有到違約實際發生時才計為損失,而在違約發生前被評估人償債能力的變動而造成信用風險程度的變化難以得到反映,導致商業銀行總是處于被動響應已經發生的信用風險,而不是采取積極預防規避的方式。最后,Z評分模型作為一個能最大限度地區分貨款風險度的數學模型,考慮的風險變量有限,不免略顯單一性,無法做到全面有效地衡量企業的風險程度。綜上所述,傳統的信用風險衡量方法凸顯的主觀性、靜態性和單一性不符合現行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發展趨勢,不利于商業銀行的長久發展。
四、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良好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離不開先進的風險衡量模型、完善的內部評級體系和健全的監督策略。而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建設則附著于這三者之上,唯有將信用風險管理文化提升為整個企業文化高度,方可將風險意識流形態貫穿于日常信貸業務流程之中。首先,意識理念的形成離不開系統的培訓和理論學習。在積極進行理論培訓的同時,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是實戰演練,從而保證將風險管理意識能夠覆蓋到整個的商業銀行管理當中,促進其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6]。其次,作為商業銀行組織架構上游部分的管理層成員,更應該做到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深刻貫徹企業風險意識價值觀。最后,不僅商業銀行銀行內的領導班子,下屬的每一位底層員工也都應該時刻樹立風險觀念,并做到互相監督,將信用風險管理作為首要業務,并以此為核心開展各項工作。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評級體系
商業銀行在使用外部信用評級機構的過程中,難以對其公信力和專業能力進行有效評估,從而很難準確度量所得數據的可靠性。因此,加強銀行的內部評級體系對于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至為關鍵。內部評級體系指商業銀行內部確定評級體系運行的組織架構,明確風險管理、信貸等有關部門的職能分工,并從管理制度等方面保證評級體系的正常運行。一般而言,商業銀行內部評級體系考慮的風險因素相對于傳統風險評估范圍更廣、更全面。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內部評估體系也更加重視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對于風險管理工作更加細化。例如,商業銀行內部設置風險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制定相關評估模型,并根據模型和方法對于客戶風險等級進行初步評估;信貸業務部門則主要負責將初步評估結果進行具體實施與運用,并貫徹落實到與客戶的交流溝通體制中去;審批部門則應該起到一個監督檢查的作業,聘請外部專家對于各項評估結果進行復審,確保每一項方式方法都是合理合規的。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風險信息系統
事實證明,僅僅是靜態財務指標遠遠不能完全適配信用風險管理所需[3]。因此,數據和分析能力對信用風險的解決方案至關重要。商業銀行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以實現對交易數據的實時監控和有效挖掘,同時將結果自動反饋到決策中。首先,商業銀行在各企業內確認信用風險情況取決于企業不同的需求模式、供應鏈因素和市場組織,而歷史分析可能會產生誤導,運用實時的動態數據分析方法便顯得極其重要。特別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在疫情前的信用評分無法反映其疫情期間的償債水平,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當前的銀行交易數據來識別企業任何前期的不良問題和再營銷機會。其次,商業銀行應該不斷地評估數據來源,來確保商業模型在決策時使用了最好的數據,以明確最佳的投資組合來有效降低商業風險。最后,商業銀行應該使用大數據和先進的分析程序,來幫助商業銀行確定是否批準貸款以及什么利率是合適的。
(四)完善信用風險衡量技術和方法
針對我國目前所采用的專家制度、歷史成本法資產估值法以及Z評分模型等信用風險衡量技術和方法,要不斷改進評級體系。首先,商業銀行需要改進評級人員基于主觀判斷對模型評級進行調整的現象,加大對貸款人現有現金流流量的判斷,充沛的現金流是確保所貸款對象能償還債務的關鍵要素。其次,商業銀行需要使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從定性走向定量,通過數理統計手段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判斷。最后,商業銀行應該增加評估方法的靈活度,對企業進行實時監控,根據外部金融市場環境變化和企業自身經營狀況變動對企業信用度進行靈活調整。更重要的是,相關風險衡量技術和方法應該被制度化,為信用風險防范提供有效依據和有力保障。
五、結語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市場經濟增長進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但隨著信用風險已經逐漸成為促成銀行危機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商業銀行信用管理變得刻不容緩。提高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不僅要注重內部文化建設、完善評級體系、注重測量方式創新,更要根據市場變化實時改進信用風險度量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0[J].中國銀行業,2021(4):106.
[2]陳洪衛.濟寧銀行信貸文化的建立及其發展探討[D].天津:天津大學,2012.
[3]王維康.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及其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5(10):71-72.
[4]劉宇鵬.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8(2):127-128.
[5]李艷.我國商業銀行客戶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
[6]黃國慧.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6(2):166-167.
作者:陶雨然 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