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公司信用風險體系建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用風險是財務公司經營的主體風險,怎樣實現客戶信用風險量化、發揮限額管控作用、風險資產分類依據充分、科學,構建兼顧質量與效率的審批決策機制,以及正確使用信用風險管理的技術手段等問題,都是我們面臨的實踐困惑,沒有現成的標準化答案,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關鍵詞:財務公司信用風險體系建設
一、財務公司目前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財務公司作為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運營機制、客戶群體范圍、業務交易范圍及從業人員組成均呈現鮮明的行業特點,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與其他專業金融公司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且風險集中度要大大高于那些面向社會的金融機構,目前財務公司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用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不到位,認為集團內客戶違約風險小甚至不會產生違約的人不在少數;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沒有落到實處,沒有貫穿到業務拓展、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通常把信用風險管理與控制看作是風險控制部門的事情。
(二)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管理基礎相對薄弱
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管理較零碎,缺乏完善、垂直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風控工作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體現不夠;風險管理人員數量較少,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缺乏精通各類業務、風險管理理論和風險計量技術的專業人才。
(三)信用風險管理方法較落后,信息技術運用滯后
財務公司在風險管理方面,雖然存在一套風險管理系統,但適用性不強,風控工作還是存在主觀性較強、量化分析手段欠缺的特點。同時,在原系統中尚未建立有效的內部評級、限額管理、資產分類管理、監測預警等覆蓋風險識別、計量、監測、控制功能,無法全面實現客觀、科學、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
二、財務公司在信用風險體系建設方面的改進
基于財務公司信用風險管理的特點和現狀,財務公司信用風險體系建設必須要符合自身需要,建設思路總體可以概括為: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客戶評級、授信管理、資產分類及監測預警功能建設為手段,從而實現信用風險體系整體建設。
(一)客戶評級建設
在制度的制訂過程中,根據行業通行做法,將客戶信用等級分為十個等級,可設置相應的級次得分。信用指標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具體評價指標的設計上充分考慮行業特性,不同類型單位采用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力求簡潔、實用。客戶評級結果與授信管理、信貸資產分類相關聯,評級結果折算為相應系數參與授信限額計算、資產分類工作,真正實現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化。在系統功能建設方面,設計不同類型企業的評級模板和行業平均值,通過計分規則的設定,完全實現客戶評級工作的量化。
(二)授信管理建設
客戶風險限額是控制客戶信用風險敞口的核心工具,是根據客戶的信用評級和可償債資源,從風險控制角度計量的公司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通常是1年,對其授信的最高額度。在授信管理的過程中,可通過與周邊業務系統的數據關聯,實現授信額度實時控制,做到授信與用信環節的無縫連接,客戶的額度管控可及時反映在相關的系統中,或以較大程度提升財務公司授信管理工作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在授信管理的過程中,財務公司還需強化對客戶風險限額的管理和執行,給予客戶的授信額度不允許突破風險限額,除非客戶自身償債能力外仍有其他足額質量風險緩釋措施的,也可出于發展需要承擔一定風險敞口擴大。在授信管理的過程中,財務公司還要樹立正確的信貸經營理念,充分認識第一還款來源是防范信用風險的關鍵,高度重視對借款人自身現金流及償債能力的分析,不能把貸款回收寄托在抵押物的處置上。事實證明,當第一還款源出現問題時,銀行對第二還源的追償,往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操作難、變現難、執行難、回收率低等問題屢見不鮮。
(三)風險資產管理
風險資產分類管理處于信用風險體系的后端,目前財務公司根據銀保監會的要求對信貸資產實行貸款的五級分類管理,但從財務公司五級分類管理的實際應用來看,可參照商業銀行模式對正常類、關注類和次級類細分為十個級別。通過信貸資產細分,可更加精細的分析各項貸款的相關風險因素,清晰的展示信用風險的評估與分析,全面、動態揭示貸款質量的變化,充分體現了資產分類依據的充分性,提高了貸款的風險敏感度,對貸款業務起到有效的風險防范與經營管理。
(四)監測預警功能建設
針對財務公司信用風險主要指標情況,搭建監測預警指標體系框架,實現對信用風險的數據分析和在線監測、預警。在實踐中,可根據財務公司年度風險偏好,通過直接獲取風險系統信用風險管理數據,根據設置的指標和預警閾值,利用多圖表、折線等形式從多維度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對于接近預警閾值的指標,可直接反映在相關的“儀表盤”中,真正實現對信用風險的在線實時監測。從而使得財務公司更為直觀的了解和及時發現可能發生的重要風險,同時也滿足了外部監管要求和自身風險管理需要。
三、財務公司信用風險體系建設成效
(一)提升財務公司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指標體系,對集團客戶信用情況進行量化,把握客戶信用狀況,為信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夯實了財務公司信用風險管理基礎,提升了財務公司甄別客戶風險級別的能力。在財務公司授信管理方面,進一步明確了集團客戶在授信額度下開展授信業務的工作模式,突顯了授信管理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重要性。對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由五級分類變為十級細分,將有效推動財務公司信貸資產分類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二)向國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邁進
隨著財務公司信用風險體系的建成,信用風險管理工作向專業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建設目標邁進,流程也趨同于國內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為財務公司的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和技術支撐,同是時也為建設現代集團財務公司奠定了堅實的信用風險管理基礎。
(三)為財務公司的產業鏈金融服務提供支撐
產業鍵金融是財務公司市場化業務發展的重要內容,產業鏈上下游客戶和集團內部客戶在屬性和經營特點方面存在不同,如股權結構較復雜、經營管理水平不高、人員流動大、風險管控不嚴、信息不透明等諸多不利因素,這些因素對財務公司今后信用風險存在一定的挑戰。通過推廣應用客戶評級功能,引導樹立正確的評級觀念,從意識上認識到客戶評級作為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不可或缺;通過針對產業鏈單位的經營特點,可設定產業鏈單位專用模板,盡可能提高對產業鏈單位信用風險認知,有效規避和甄別客戶風險,給出恰當的信貸政策,在有效把控風險的前提下開展好產業鏈上下游金融服務,為財務公司的市場化業務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為行業信用風險體系建設提供借鑒
財務公司的信用風險體系建設,更為重要的是要體現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內部銀行的特點,不應拘泥于形式,應充分考慮行業內不同類型企業的經營特點,厘清信用風險防控要點,合理設計指標體系,做到基礎數據來源唯一、真實可用,評級、授信及資產分類結果有據可依、客觀合理。在滿足自身信用風險體系建設的同時,也為其他行業信用風險體系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作者:劉暢 單位: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