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指出當前小學語文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滲透意識淡薄、知識傳授與育人方法相割裂、育人內容“假、大、空”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德育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應該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币虼耍W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這門學科的優勢,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修養,樹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德育是當今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首先,小學生正處于由兒童向青少年過渡的關鍵時期,其道德思想正處于形成階段,此時的德育教育會對小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任務則更具特殊性。最后,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強調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滲透意識淡薄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多地關注學生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忽視其個性和思想品德的發展。智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德育在小學生的發展中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學教師過于重視智育而忽略德育,易影響小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淡薄。
(二)知識傳授與育人方法相割裂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忽略學生的接受情況,致使德育滲透成為教師的個人教學行為,德育效果不佳。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僅僅是講述大道理,不注重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不僅不會產生良好的德育效果,反而還會加大教學難度。
(三)育人內容
“假、大、空”在一些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學氣氛活躍,但實際上教學內容卻脫離現實生活,不具備可行性,教育活動成為浮于表面的表演。一些教師為了實現德育滲透,選取了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德育內容,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情感的升華,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對策
(一)轉變教師觀念,加強德育意識
《教師法》中明確規定教師要以身作則,教書育人,并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思想和行為進行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而和諧地發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重,轉換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對促進小學生的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二)選擇恰當的德育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學方法選擇不得當,就無法很好地將德育和教學聯系起來,進而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功能的發揮。而如果方法運用得當,學生就會很好地接受德育內容。
(三)提高語文教師的德育教育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自身德育教育能力的基礎是準確解讀新課標中的德育要求,并根據語文這門學科的獨特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加以實施。
1.在教材內容解讀上進行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要做到與知識講解、情感傳遞緊密結合。如學習《我的戰友》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并運用于日常生活中,進而提升學生團結奮斗的道德品質??偠灾瑸榱耸剐W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養,教師可以通過鉆研教材、發掘教材內涵,做到全面理解教材,進而充分展現教材中的德育成分。
2.在朗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朗讀是小學生最初的閱讀活動。但是,朗讀并非簡單地將課文讀出來,而是通過把握整篇課文的感情基調來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用自己所領悟的情感將文章賦予感情并朗讀出來。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文章不同的感情基調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在寫作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寫作的思路與內容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小學生感受和領悟生活,引導他們去體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情感所帶來的不同感受,使他們能夠仔細地觀察生活。但不容忽視的是,小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很淺顯,這就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小學生觀察生活、體會不同的情感。總之,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落實好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思想修養也能得到提升,為社會輸送品德優良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李鎮西.教育是心靈的藝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柳麗娜.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現代教育科學,2007(2):7-8.
[3]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1~12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杜方方 單位:天水師范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