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觀察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觀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激發(fā)觀察的興趣,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學習細致分解的觀察事物,學習有側重點的觀察,學習運用不同的感官觀察,學會多次性、連續(xù)性的觀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生觀察能力
1.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觀察的興趣,提升觀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就是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較好的一個課例。文中對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描寫可謂精彩至極,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學這篇課文,在學生反復朗讀、想象,充分感知課文描寫的壯觀景象之后,可引導學生討論: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描寫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語言為什么如此具體生動,令人震撼?通過分析交流,學生就會明白,這是作者細致觀察,用心體會的結果。只有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才能對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了如指掌,才能寫出如此生動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想,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精彩,如果你還能把這些精彩記錄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察能力提高了,表達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通過學習,學生就會慢慢對觀察產生興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觀察任務,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對寫得好的日記給予加分、送星等獎勵。孩子都是喜歡被肯定,被獎勵的,無形中學生的觀察興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過閱讀教學學會觀察的方法,提升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較濃的觀察興趣外,正確的觀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確的觀察方法可以得到較好的觀察結果,也能提升觀察的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課例分析,應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慢慢引導學生進行親身的觀察,以此提升觀察能力,養(yǎng)成積極主動觀察客觀事物的習慣。
2.1通過閱讀學習正確的觀察順序
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順序,不僅能提升學生觀察的條理性,還能借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表達變得更有條理。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是觀察性的課文,是作者在現(xiàn)實中通過細致觀察的結果。空間、時間、方位、從整體到部分、由靜到動或由動到靜,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這些都是常用的觀察順序,這些觀察順序在小學課文中都有具體的表現(xiàn)。例如小學四年級上冊《長城》一文中,描寫了長城的綿延起伏、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課文,老師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順序。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按照從西到東,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先由西向東從遠處,從整體上觀察長城,說它像一條長龍;然后從近處細致觀察長城,突出其高大堅固。學習課文之后,讓學生舉一反三觀察校園或者上學路上的景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表達,鍛煉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2.2通過閱讀學習掌握細致分解的觀察方法
何為細致分解觀察?就是將觀察對象有規(guī)律地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再按一定的順序逐一觀察。例如三年級下冊課文《翠鳥》一課,作者把翠鳥的身體分為幾個部分,從小爪子、頭、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寫,使人對翠鳥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級下冊《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對非洲的藍天、驕陽、綠樹、紅土、彩花,以及皮膚油黑發(fā)亮的黑人兄弟等進行細致的觀察,然后按自然景觀、人們的日常生活、藝術等進行有序的描寫,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通過文章的學習,教會學生把觀察的對象分為幾大部分去觀察,在逐一觀察的時候就能更細致、更全面、更準確。
2.3通過閱讀學習,學會有側重點的觀察
閱讀教學中,通過對觀察性文章重點內容的分析和學習,既能使學生掌握有重點的進行觀察的方法,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表達重點突出,具體生動。例如《觀潮》一文,作者寫了潮來前、潮來時和潮去后這三部分內容,閱讀教學中應抓住潮來時進行重點學習,使學生明白作者觀察的側重點,明白這樣觀察和描寫既表現(xiàn)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又使文章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通過慢慢學習、體會,并且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側重點地觀察,學生的觀察和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2.4通過閱讀學習多次性、連續(xù)性的觀察
每種事物都有多變性,一次的觀察,并不能把握此種事物的全部特點,需要經過多次性的觀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點,才能讓觀察的結果更加嚴謹全面。例如《火燒云》中,作者就是通過不同時間段對火燒云的觀察,掌握了火燒云的各種形態(tài)特點,才使文章的描寫更加具體、生動、活潑。又如《爬山虎的腳》中,爬山虎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變化,就是作者通過多次細致觀察所得。學習這些課文后,可引導學生多次或持續(xù)觀察一種植物、動物或自然現(xiàn)象,讓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環(huán)境中觀察事物本身,并認真地做好每次的觀察記錄,以此來提升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同時也提升其寫作表達的能力。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不斷研究,實踐的精神。只要閱讀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堅持不懈,學生的觀察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國禮.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8):132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單位:眉山市仁壽縣龍正鎮(zhèn)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