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辦高校學生信息素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大數據時代下民辦高校信息素養培養的問題
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普遍偏低,這主要是存在四個方面的原因[7]: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自身。
1.社會對信息素養培養的忽視
(1)國家尚未制定全國范圍的信息素養標準現階段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主要集中于教育、學術界的理論研究文章中,學者根據自身對信息素養教育的不同理解,在各自專業領域制定了不同類型的信息素養標準。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國暫沒成立一個全國性的信息素養教育的權威機構,也沒有制定出適應于全國范圍的信息素養標準體系,從而確立教育目標,規范教育活動和內容。
(2)理論研究成果豐富,但缺少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經統計,1994-2014年,文獻的關鍵詞中包含有“信息素養”方面的文章,在中國知網共獲得記錄8687條,在萬方數據庫共獲得記錄5518條。大量統計結果表明,信息素養已獲得教育界的重視,可在實際操作中,除《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得到當地實施以外,再無深入、具體的信息素養標準。
(3)應試教育,忽視了信息素養培養由于中國教育環境,學生圍繞著中考、高考等展開學習,而學校也只看重數理化、文史哲等與升學考試直接相關的學科,因此忽視了對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另外,家庭中,多數父母衡量子女優秀的標準主要看中學生成績,對于其他方面的教育排在成績之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信息素養家庭教育的開展。
2.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基礎薄弱
(1)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意識淡薄雖然,學校已感受到社會、基礎教育的壓力,但在具體教育措施上卻力度不夠,體現在:沒有把學生的信息素養納入到學校的評估體系中,使之流于表面形式,并且認為培養信息素養能力就是開展文獻檢索課、計算機基礎課程等,忽視了其它活動的開展,使信息素養教育簡單化等。
(2)信息素養課程內容單一現在大多數民辦高校對于信息素養的教育提留在傳統的信息技術和文獻檢索等基礎課程上,甚至有些高校連信息基礎課程也沒有開設。有些高校文獻檢索課開設多年,但課程流于形式,如:教學內容陳舊、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缺少、信息課程理論多實踐少等。
(3)圖書館未能發揮應有職能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學生信息素養學習的場所;但是,部分高校圖書館過分注重外表的建設卻忽視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且信息平臺服務落后、水平低下。剛入校的學生一般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可對圖書館的館藏狀態、收藏書目、藏館地點、圖書目錄、檢索方等不甚了解,面對大量數據也無法獲取重要信息。另外,很多高校圖書館主頁也長時間不更新狀態,教學資源庫建設進展緩慢等。
3.教師信息素養教育水平滯后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與學生直接接觸,他們的信息知識、信息情感以及信息技能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目前,部分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己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要求,具體表現:
(1)教學理念未變化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習慣傳統的課堂教學、導致無法適應信息化教學。體現在:不使用多媒體教學,不上網了解最新科研動態、不傳授前沿的教學資源等,這都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2)教師角色未轉換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學生獲得知識信息主要通過電腦、網絡資源、課本等學習平臺,講課只是作為一種助學形式。這就使得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完全主導型的,而是指導型的,學生的角色不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積極參與的。那么,教師還作為評判者的角色起重要的作用,即時給學生考核。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講課的階段。
(3)教學模式未更新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很少,課堂氣氛死氣沉沉,課堂沒有個性化特點。其實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灌輸理論、傳授信息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獲取信息,發展自身才能。
4.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缺失
民辦院校中學生交流少,且教師信息素養能力水平低,這都導致學生信息意識淡薄、信息能力參差不齊、信息免疫能力差、信息倫理意識低。
(1)學生信息意識淡薄新進學生對信息需求缺乏渴望,高年級學生缺乏對信息知識和技術的主動性,且對信息需求存在應急心理,獲取信息只為了適應某一目的,應付了事,無法構建自身知識結構。
(2)學生信息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在高校學生中,多數學生只知道在書堆中尋找信息資源,學生在運用信息素養能力上存在諸多問題。如:不懂得檢索語言;不懂得如何使用圖書分類方法簡捷、快速地獲取知識;英語能力差,無法獲取最前沿的信息等。另外,有些學生篩選、鑒別、利用信息的能力偏弱,不知從何下手,造成盲目復制的局面。
(3)學生信息自律能力差在“知識爆炸”和“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又缺少實踐鍛煉,對信息的理解、鑒別處于混沌狀態,缺乏信息篩選能力,容易被污染信息侵蝕。如:在網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或傳播謠言,發表虛假信息等。有的學生不清楚或遵守信息行業的網絡規則,以致網絡成癮、網絡欺詐等。
二、大數據時代下民辦高校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
1.注重社會信息素養良好環境的營造
(1)發揮家庭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初的教育環境,人的啟蒙教育到終身教育都與家庭分不開,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子女的行為影響深遠,因此可以通過父母特定的信息素養去感染下一代青年。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已進入個人家庭,家長應樹立正確的信息觀、人才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信息教育活動。
(2)動員全社會參與信息素養培育活動首先,確立信息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即通過輿論導向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道德氛圍,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其次,采取措施加強網上信息管理,如運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強對局域網、校園網的管理,控制信息源頭,防止有害信息。最后,加大網絡立法力度,健全網絡法規。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網絡環境。
2.加強高校信息素養的管理和建設
(1)開設信息專業課程,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專業的信息技能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校信息教育將從了解一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轉變為注重提高學生的信息應用能力。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我們不需進行計算機程序設計就能夠簡單使用計算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將逐步替代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因此,信息技術課程設置應以提高學生信息收集和應用能力為目標,學生可借助信息系統完成學習。
(2)發揮圖書館作用,為信息教育提供堅實平臺高校的圖書館正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館藏人員應該向學生介紹信息的生產、存儲和應用的相關知識,使其能自主檢索各類書目、使用網絡資源的能力。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集中地、信息傳播的中介,提供了虛擬與實體并存的信息平臺、全方位開放的服務,如:建立學科導航、舉辦專題講座、引入個性化咨詢服務、開設遠程教育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水平。
3.優化教師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
(1)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模式多元化當今時代信息知識的獲取已經打破了時空的限制,這對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與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已難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因此,很多教師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了一種協作的、互動的、參與性的、富有創造性的新型教與學模式;使學生主動發現和學習,便于教師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正確判斷的能力。
(2)以終身學習為目標,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如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化社會,教師只有針對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狀況,適時修正自身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才能促成教師專業技能最大限度發揮,才能整體提高我國科研學術水平。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才能進步。在大數據面前,老師如果將知識不假思索的灌輸給學生,會造成學業的負擔,所以教師需學會主動學習,把握正確的信息來源、信息利用的有效性,把加工后的信息轉化為學生吸收的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索
(1)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激發全面的信息能力信息觀念是信息素養的基礎。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學生應該注重:第一,激發創新意識。有了創新意識,學生就會積極、有目的地去查詢、整合和分析信息。第二,尊重文化知識。樹立準確的信息觀念即尊重文化知識,充分意識到文化知識在大數據時代的重要性。第三,建構價值觀念。在大數據時代,只有盡早收集和利用有關信息,才能發揮信息的價值,才能利用信息使其具有競爭性。
(2)磨礪堅定的信息意志,培養高尚的信息品格求學是一個艱苦并充滿樂趣的過程。若無堅定的信息意志,社會不良信息就易浸入,占據學生的心靈,耗費他們的時光,埋葬他們的理想和抱負。因此,信息意志是學生成功的關鍵。須做到:第一,從點滴小事做起;第二,提升自身約束力;第三,勇于同困境、挫折作斗爭。大數據時代,信息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網絡資源開辟了學生增加知識的新渠道;另一方面,信息垃圾、信息污染給高校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和消極影響。學生除了提高其信息觀念與能力,還應培養自身高尚信息品格,加強自身修養,當利用信息時養成良好的信息行為和規范,從而逐漸強化信息品格。
三、總結
大數據時代,學生不僅需加強個人的信息修養,也需高校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奮進的信息素養培養環境。高校學生要認識到提升信息素養水平是長期過程。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把學習信息知識,激發信息意識,培養信息能力,作為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并能正確處理信息使用、信息傳播、信息創造三者之間的關系。
作者:熊慧 單位: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