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人聾生信息素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在校聾人提供信息素養教育是自媒體時代對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提出的又一新課題,也是促進國家教育過程公平、培養社會財富創造者、開發殘疾人潛力和培育殘疾人健康人格發展的必然要求。
1.國外信息素養的內涵與教育實踐
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是一種面向Web2.0現代信息技術的高級認知能力,它同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是大學生獨立思考和知識創新的基礎。美國圖書館協會信息素養委員會曾將其定義為,人能夠判斷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由于各國信息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不同,信息素養的定義尚無統一標準,一般認為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及信息倫理道德四部分。1987年,自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信息素養教育委員會以來,一直專注于信息素養教育模型的建設,并初步制定了的信息素養標準。2000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教育標準》被譽為高等教育界和圖書館界“最有影響力的文件之一”。美國教育考試中心(ETS)也相應地推出了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考試,分15項任務來考評學生的信息能力。為了促進本國在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的提高及規范化,英國高校與國家圖書館學會信息素養咨詢委員會(SCONUL)于1999年了《高等教育信息技能意見書》。澳大利亞大學圖書館協會(CAUL)在2000年的堪培拉會議上對《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進行修改,并將其作為澳大利亞的《國家信息素養標準》。2004年,澳大利亞與新西蘭高校信息素養聯合工作組將原有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信息素養框架:原則、標準及實踐》進行升級,作為兩國高校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綱領性文件,為兩國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權威指導。
2.在校聾人全面發展的有利契機
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學習者要為他們自己的學習負責,比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愛等。在校聾人雖然屬于成年人,但是由于自身生理特點和成長環境的原因,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依然接受的是傳統的、單向填鴨式的教學,有限的專業選擇也難以激發學生潛力。自媒體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為聾生提供了一個多面的平臺,影響著在校聾人的社會認知和思維能力。加強聾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發揮自媒體平等、生動、便捷的特點,在聾生群體中有效地將自媒體的社會娛樂功能發展為社會化媒體功能、社會學習功能、社會交往功能。將聾生在自媒體中的自發行為轉化為一種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聾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打下堅實基礎,也為聾生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個好的教育場所。
二、培養在校聾人信息素養的困境
1.國家層面: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滯后
“自媒體為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持和全新的手段。一則,自媒體為公眾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平臺和路徑;二則,自媒體自身的良性發展又有賴于公眾意識和素養的提高。”[2]由于“重技術輕素養”觀念的存在和缺乏科學系統的培育模式,我國信息素養教育工作與國家信息化產業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實際是不相適應的。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比例占3.27%,僅相當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歐盟(1992年5%)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就國家而言,鮮有該領域的資金和人力投入,缺少一個權威的組織開展我國信息素養標準研究和推廣工作。在具體工作中,各協會組織及高校教育管理者對信息素養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也參差不齊,有待提高。
2.學校在成年聾生信息素養教育上投入的師資力量有限
在聾人的高職、高專和本科教育環節,基于聾生屬于弱勢群體這一認識,學校投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硬件基礎設施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上,鮮有成年聾生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統籌規劃。在聾生的日常教學中只有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大分類,部分經驗豐富的學校還會根據成年聾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課程,并沒有開設有關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的系統課程,更不會靈活地設置一些有關自媒體等雖為新生事物但和聾生個人發展有著重大關系的信息化產物的科學利用的課程。
3.成人聾生信息素養基礎弱
信息素養和一個人的判斷思維、創造性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點加之初、中等教育階段相應培育措施的缺失,使得成人聾生的信息素養基礎較弱。在我國,自媒體處于初期發展階段,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得自媒體本身的諸多缺陷,如信息良莠不齊、可信度低、政府監管不力等問題層出不窮,這也進一步增加了聾生有效利用自媒體信息的難度。成人聾生在自媒體的應用中主要表現為對自媒體的運用不夠深入,對信息的批判能力和利用能力較弱,道德規范性認識弱等。
三、在校聾生信息素養培育的策略分析
國外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已經從國家戰略落地到高校的具體教學環節之中了。2013年6月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為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成立工作組開始進行信息素養新標準的探索工作。國外高校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采取富有實效的信息素養教育方式,構建虛擬學習社區和協作式學習環境。信息素養教育的網頁網站也引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建立E-Learning學習環境和問答闖關式測試方法。IL效果評估—標準化信息素養技能評估系統,加強學生對信息檢索工具和智能軟件的使用,促進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提高。同時與傳統的課程、多樣化的講座進行有機結合,并將信息素養教育整合進各學科的日常教學課程之中。
1.研究制定我國在校學生信息素養標準
關于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研究最早的倡導者是美國,之后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也加入到這一領域當中。在研究工作中討論建立本國的信息素養標準是首要任務。2000年澳大利亞大學圖書館協會(CAUL)修改《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制定本國的《國家信息素養標準》,為澳大利亞的信息素養教育拉開了序幕。各國的信息化基礎不同,所面對的問題也各有側重,尤其要考慮我國屬于信息化建設后發國家和近幾年自媒體的蓬勃發展的實際,均要求制定權威的信息素養標準,以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標準的制定要綜合考慮我國的地區和城鄉差異,并且針對成年殘疾人群體的身心特點制定相應的標準。標準的制定將會為各高校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理論前提,從而為成人聾生信息素養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2.國家層面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近年來,我國成年殘疾人接受各種層次教育的數量明顯增加,在基礎設施和師資配備上都取得了顯著進步,這有賴于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在具備先進教學工具和完備師資隊伍的前提下,高職、高專和本科教育階段就應該把傳統的、認為殘疾人為弱勢群體的觀念向殘疾人為人力資源潛力擁有者這一觀念轉變。促進實現在校成年殘疾人的全面發展成為新階段的時代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開辟專項資金用于在校聾人信息素養培育工作,為成人聾生接受完備的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保障。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嚴懲自媒體當中的虛假信息和有害言論制造者,規范公眾的信息倫理道德,傳遞自媒體中的“正能量”為廣大聾生在自媒體中的學習行為提供保護措施。
3.高校加強特教教師信息素養知識培訓
以往的特教教師培訓主要集中在學生心理輔導、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上,信息素養在傳統的特教教師培訓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特教教師要重視在校聾生在自媒體中的行為,認清自媒體的各項社會功能,借助自媒體這一平臺有效開展在校聾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工作。這就需要加強對成年聾人教育工作者有關信息素養知識的培訓,讓廣大特教教師充分地認識到聾人信息素養的培育和提高不單純是技能的獲得,更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提升。考慮到教師也是自媒體的應用者,所以培訓可以采取靈活的體驗式與傳統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引起特教教師對在校聾生自媒體行為的重視。開展在校聾生自媒體行為的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解決在校聾生自媒體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
4.開設在校聾生信息素養公共課程
將信息素養課程設置在各學科專業的課程之中是許多國外高校的一條成功經驗,有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師資配置等。我國高等教育期間為學生開展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不能適應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也很難和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產物形成互動。在以往的課程中缺少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及信息倫理道德的培養。成人聾生的信息素養公共課程設置要規范化,要有詳細的教學大綱、參考書目、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思路,針對成人聾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擺脫以往“重技能,輕價值”的知識傳授型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分析課程、體驗式教學、協作學習、參觀學習等方式,讓聾生在課程中了解信息的產生和傳播過程,學會運用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分析和運用自媒體上傳播的信息。
作者:周志微 童欣 單位:天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