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信息素養類競賽組織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意義:基于高校圖書館對于信息素養培養的實踐,將信息素養類競賽的組織架構、工作模塊、業務流程做出系統的梳理,以提升工作效率。方法/過程:通過調研分析,實踐總結等方式,提出信息素養類競賽組織體系中營銷、培訓、保障三大功能模塊構成的模型,提出可行性組織策略。結果/結論:通過以上模型的構建可有效促進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類競賽中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競賽組織
1992年,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司要求通過信息檢索課程讓學生掌握若干種基本的綜合性和專業性中外文檢索工具及參考工具書,并能夠獨立地根據檢索課題選用適當的檢索工具,掌握獲取原始文獻的主要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獻資料的方法。[1]隨著多種教學模式的發展創新,競賽成為系統教學課程的有力補充。教學與競賽互促互補的培養模式已被多數高校采用。[2]信息素養類競賽越來越得到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圖書館以及數據庫公司的大力支持。高校圖書館在這類競賽的組織、培訓、選送中如何發揮信息中心的作用,有效將讀者培訓、課程教學與資源推廣融入其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通過近3年組織全國財經類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的實踐探索,按工作模塊構建了業務流程模型,以期為今后工作的實操和評估奠定基礎。
1信息素養類競賽的讀者需求分析
信息素養類競賽是否得到讀者的響應,怎樣的形式和內容是讀者需要的,我們通過前期抽樣調查的方式,了解了讀者的參賽意愿與動機、信息素養知識儲備與學科背景。調查發現,研究生的參與意愿最高,這跟他們的論文寫作與學術研究需求相關,高年級本科生雖也有畢業論文要求但被就業升學深造等其他的目標分散了,但他們的獲獎意愿最為明顯。大部分研究生對于論文寫作很有信心。學科背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各個學院的參賽人數和重視程度,從而為后期的推廣與培訓工作提供依據。
2信息素養類競賽組織實踐
2.1圖書館層面工作模塊
2.1.1宣傳推廣組宣傳推廣的工作流程為:素材采集-稿件編輯-內容審核-信息-信息反饋。在優化流程方面,我們會將信息反饋后的內容同時分享給素材采集、稿件編輯和內容審核的館員,進一步提高推廣效果,同時廣泛借鑒兄弟院校的做法和經驗,不斷拓展工作平臺。不僅是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QQ微信群、朋友圈,同時也將其推送給教務平臺、學生管理平臺、團委活動平臺等。
2.1.2培訓測試組培訓測試的內容是競賽的核心所在。競賽中,選手全神貫注于我們設定的目標,并鍥而不舍的向目標邁進,所以只有當個人面對的挑戰與自身能力(能完成的任務)完美平衡時,學習效果才最佳。這要求該組的館員設計出合理的任務目標供選手訓練。培訓內容上,我們將系統課程內容精選、專家主題講座與各類交流分享活動有機結合。以期在選手的課余時間以高效的方式達到能力提升。在選手體驗方面,我們參考了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提出的讓心流夢想成真的因素,設計了一個可操作性量表及時修正我們的工作。我們選取了目標清晰且有挑戰、反饋及時有效、操作與支配的自我感覺、自我消失的專注及忘卻時間等考量指標來設計和安排訓練任務。作為高校的“第二課堂”活動,沒有系統教學的充足時間和必須完成的強制性。我們在需要保持選手興趣的持久度、獲得感和競賽的適度壓力中找到平衡。
2.1.3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工作有報銷經費、購買獎品耗材、安排活動場地,設備與技術保障等。競賽組織活動的保障要素有:財務支持、后勤保障、技術支持來組織實施。首先需積極對話充分討論,列出問題盡可能多的可能性及參與人員的困惑、困難與意愿。其次,共識式決策,花一些時間,確保每一個參與者都能最終支持且行動。[4]最后,高效執行中我們會明確:執行人、程序、目標、時間與檢查方法。
2.2學生層面的培訓活動
2.2.1信息素養課程嵌入信息意識、獲取能力、信息道德、管理、評價與利用,以及批判性思維是這類比賽考察的重點。所以學生的培訓活動在信息素養課程的嵌入環節將信息息倫理的內容作為前提與基礎。將信息分析、評價和利用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激發與引學生導獲取信息知識、生成內在的信息能力和內化的經驗;并且能夠探究、發現、驗證知識,為培訓目標。[5]
2.2.2多元化專題講座結合學科要求和專業特色展開專題講座,可將信息素養落實到專業學習和研究之中,這個環節很多參賽者都非常看重,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拓寬學術視野,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術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講座內容一般分為3類:信息素養、專業學術、綜合素質。對于講座的績效評價我們以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兩大類的考量和反饋。以“樂研杯”全國財經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為例。根據大賽的宗旨、目標和要求,設計了如下表的多元專題講座組織體系[6]。2.2.3各類交流分享會非正式交流往往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化學習理論認為,個體間相互學習的方法,以社交場合為背景并通過觀察來實現,學習者通過觀察其他個體的行為并通過其強化結果反饋而習得新行為或對已有行為進行矯正。(Bandura,1977)。非正式交流活動,一般是穿插在正式課程與講座之間。學長分享會,請有經驗的選手分享參賽的經驗、教訓、心得體會和收獲等。團隊交流會,是同組成員之間的切磋與磨合,及選手之間評價建議等。
2.3行業角度的影響力
比賽組委會會在正式決賽之前做培訓說明,過程中有專家講座與同行交流,結束之后有論文征集,評選和專家講座等活動。這樣既促進了行業發展,也帶來了社會影響力,達到圖書館、數據庫商和教育主管部門三方的合作共贏。就圖書館而言,能夠得到數據庫商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共享他們的智力成果,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與重視,為將來建設投入奠定基礎,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數據庫商而言,獲得圖書館這個最大客戶群體的認可是他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同時能夠明確將來主管部門的發展規劃,就某些問題達成共識,為將來公司發展做參考。就主管部門而言,能夠深入基層,了解實踐,貼近前沿也是工作扎實開展的基礎。
3信息素養類競賽組織體系模型
通過前文對信息素養類大賽的組織實踐闡述,工作內容模塊的分析,構建了三大工作模塊:宣傳推廣營銷模塊、內容測試培訓模塊、技術后勤保障模塊。模塊之間的連接構成了信息素養類競賽組織工作流模型。如右圖。
4總結與展望
信息素養類競賽,為信息素養高效學習創造了的條件,給信息素養培養提升創造了新的驅動力。本文從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實踐出發,構建了信息素養大賽組織體系模型,梳理了工作開展得思路,期望能夠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實現可復制、可拓展的一個開放式的工作業務模型。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頒發《文獻檢索課教學基本要求》[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2(04):1-2.
[2]馮君,趙乃瑄.教學競賽一體化的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模式研究[J].情報探索,2014(03):36-38.
[4]科里•帕特森.關鍵對話如何高效能溝通營造無往不利的事業和人生[M].
[5]龔芙蓉.基于文獻調研的國內外高校信息素養教學內容與模式趨勢探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3(02):88-95.
[6]溫樹凡.圖書館公益講座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圖書館學刊,2016,38(09):53-56.
作者:符靜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