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生活化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課程改革生活教育校本課程
把課內外資源整合起來,一是為了理解知識的形成和內涵,了解人類各種生活經驗的寶貴,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淀。二是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帶來新知識的源源不斷的噴發,有的甚至改變了歷史經驗的認知,這就需要把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更新引入教學,讓學生用新的視角去認識社會和世界。三是學習課本的知識,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運用。活動類課程資源主要來自生活,包括學生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二、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生活化策略的實施
1.以“實用”為落腳點,搭建生活化課堂
這要求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融入課堂活動,讓學生愛上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將這些資源融入到課堂活動中,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從而樂于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2.以社區教學為延伸,凸顯生活化課程的開放性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既然以社會為學校,教室的范圍自然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間。”這也就是說課程要以自然與社會為活教材,整合本土文化中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資源,讓學生走進社區,將知識技能用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形成開放性的生活化校本課程。
3學習活動的情境與方式
課程教學是學習活動有趣、有效、有序推進的過程。學科類課程學習和運用知識,活動類課程發現和創新知識都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的。兩者在學習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上最大的不同在活動情境的創設上,前者主要是生活情境引進課堂,后者則主要是課堂外實地活動情境的開展。學科類和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共同的教學方式是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活動類課程采用“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的方法,不少教師認為符合這一類課程的特點,運用起來比較順當。學科課程中,小學科學和數學的實驗課以及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實驗課運用這種方法也是合適的。有疑惑的是,學科課程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要不要首選這種方法?回答是肯定的。新課改主張“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提倡教師要通過實踐的環節了解學生的學力基礎,要創設問題情境或生活情境讓學生發現知識和運用嘗試,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生成新的教學活動,要注重評講和糾錯等,其實這些都是在踐行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和“行知行”的教學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鑫.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6,(03):101.
[2]王芳.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教書育人,2016,(35):67.
[3]農大欽.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7,(05):115.
[4]權紅.開發多元校本課程推動學校特色發展[J].中國民族教育,2017,(10):71.
作者:陳春艷 單位:吉林省榆樹市秀水鎮大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