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動交流小學數學課堂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小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思想的各種弊端日益顯現,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要以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為研究主體,深入研究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的具體措施。為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適當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元素,堅持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互動交流
一、創設輕松氛圍,激發學生互動交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主要途徑便是課堂。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適當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進而在愉悅的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與教師、同學進行激烈的討論,逐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情誼,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除此之外,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敢于猜測,勇于探索,進而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推導,最終獲得數學知識,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例如,有一道題:小明家距小紅家517米,小明去找小紅玩耍,已經走了348米,小明還需要走多少米才能到達小紅家?在講解這道題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小明和小紅兩家的距離為517米,而小明已經走了348米,剩下的就是還需要繼續走的路程,因此這道題的答案為517-348=169(米),即小明還需要走169米才能到達小紅家。這樣的講解能夠使數學知識更加通俗易懂,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運用數學知識。
二、優化教學方法,活化互動交流環節
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善于把握最新的教學理念,堅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進而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要想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首先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進而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優化教學方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趣味的教學情境,以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度,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其次,教師還要善于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使課堂充滿活力,進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他們輕松地學習數學,并樂于學習數學,從而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長方形周長”的知識時,我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學校的長方形操場長為50米,寬為30米,小明圍著操場跑步,一共跑了2圈,請問小明跑了多少米?”在講解這道題時,我先帶領學生了解學校的操場,可知操場是由兩個長和兩個寬構成的,因此一圈的長度為(50+30)×2=160(米),小明跑了2圈,即跑了160×2=320(米)。通過這樣的講解,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形的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更易于學生理解,還能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樂于學習數學。
三、提出數學問題,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進而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在分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還能將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梳理與反思,這有利于他們鞏固數學知識。除此之外,數學問題還能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使他們的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并且,數學問題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氛圍,使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需求,進而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去探究數學知識。在設計數學問題時,教師要合理控制問題的數量,注重問題的質量,同時讓學生參與討論,使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一起解決數學難題。例如,在教學應用題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題:小明家有兩頭牛,一頭牛一天要吃34千克的干草,請問兩頭牛三天要吃多少干草?我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然后學生一步步找出了題中的數量關系:一頭牛一天要吃34千克干草,那一頭牛三天就要吃34×3=102(千克)干草,所以兩頭牛三天就要吃102×2=204(千克)干草。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快速地理順了題目里的關系,進而掌握題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很快就解決了這道題。
四、聯系生活實踐,增強學生互動交流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讓他們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使他們對數學充滿興趣,更加主動地探究未知。教師要善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生活融入數學知識中,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不斷地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11~20”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逛超市,他想給媽媽買一瓶果汁,給爸爸買一瓶水,如果果汁和水一共為16元,請問如何在付清錢的同時又不讓收銀員找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要讓學生依靠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究與思考,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最終去體會一個10、一個5和一個1加起來便是16。通過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入感受數學問題并探索數學問題,進而更好地挖掘生活中隱藏的數學知識,感受生活中所包涵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其次還要善于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要善于在課堂上設計各種各樣的數學問題,以此來創設出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最后還要從生活入手,聯系生活,進而強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只有將多種策略結合在一起教學,才能實現教師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作者:沈菊芳 單位:江蘇如皋市安定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