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小學數學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學習數學史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實施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生正處于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數學課程應重點體現課程的發展性、普及性以及基礎性,促使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面向所有小學生。新課程改革后,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課外知識的豐富性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而通過數學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更深刻地掌握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小學生學習數學史,可以更深入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更加努力學習數學,為更深入的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更深層次的發展。
二、學習數學史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或者教材上適當設置一些有趣的問題、有趣的游戲或者豐富的故事,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過程和數學課本的趣味性,而數學史中有趣的游戲和故事都有著不一樣的歷史背景,小學生對其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并且還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模式的現代化和科學化。如,數學課堂或者數學課本上有趣的問題:哥德巴赫猜想、四色問題;有趣的故事:十進制(一個手指的故事)、高斯的故事;有趣的游戲:七巧板拼圖、擺火柴等,這些故事、游戲、問題都有助于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活躍數學課堂上的氣氛,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小學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上提供的故事、游戲、問題,還要通過其他方式收集一些有趣的、對于學生學習有利的數學資料,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融入這些有益的教學材料,充分調動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
三、學習數學史有利于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史的介紹,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更好地利用數學知識,樹立良好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正確的價值觀。由于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中,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占據了絕大部分,導致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毫無趣味性可言,對于剛剛踏入學習之路的小學生而言,很難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興趣。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史,可以使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立體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陶博慧 單位: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第三小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對策
對于教育管理部門來說,要提高對于數學思想滲透教學的認識,對教師加強相關培訓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還要督促學校建立數學思想滲透教學的考核,增加數學思想滲透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努力使數學思想滲透成為數學教學的考核重點和教學重點。對于數學教師來說,首先要明確在小學階段,教材涉及的主要數學思想有哪些,明確了這些數學思想,還要完善具體的教學策略。本文以蘇教版教材為例,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在學習新內容時要滲透數學思想。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數學思想的啟發,將數學思想與新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避免只講知識表面不講數學原理,只講習題不講思想。在講授新內容時,不能直接將相關概念和定理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引導和啟發學生逐步探索、猜測,慢慢接近,掌握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相關思想,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樣學生可以發揮數學思維能力去推理,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記憶也更加深刻。
第二,在解題中滲透數學思想。數學離不開解題,但是解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多一種方法就可能多一種數學思想。如蘇教版的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1998×3.14+199.8×31.4+19.98×314。先讓學生觀察數字的關聯性,學生會很容易看出數值1998小數點在往左移動,3.14的小數點在往右移動,兩個數值相乘,根據小數點移動的知識,學生能夠推斷出三個乘積是相等的,無論它們怎么變動,小數點后面一共是兩位,只要算出1998×3.14再乘以3就可以了。這個解題思路實際上滲透了劃歸的數學思想。教師要在解題之前就開始向學生滲透,解題之后還要進行深化點睛,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這種方法。
第三,經常講,反復講。數學思想滲透是需要潛移默化的,教師要堅持這一過程,在講課時不斷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深刻領會。
第四,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思想,鼓勵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課堂上。
二、結束語
一、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提出自主研究問題
探索性研究強調“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我們知道,思考源于懷疑,只有激發學生提問,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探索問題的原始解決方案,并基于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進行積極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進行下一步的獨立調查,大大提高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探究性試驗
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是實施再創造”的唯一正確途徑,這一點是由學生自己去學習、發現或創造的,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游泳,想學游泳者要自己探索游泳的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些特殊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寬研究的廣度
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問題和主線的開始,同時也是學習的目的正如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所說,“問題是出發點”。因此,在每節課或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教師都要為學生的學習鋪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分數大小比較”后,學生知道了兩種比較大小的方法:相同的分母,比較分子大小;相同的分子,比較分母的大小。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比較7/9和7/8哪個大,或者計算8/9與1/8的差,7/8與1/8的差,1/9和1/8的差等,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比較中,深刻掌握比較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為學生拓寬研究廣度,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時進行指導即可,盡量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1在小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滲透“整體教學”理念
1.1選擇具有代表意義的數學課題
課題的選擇關系到學生們能否勝任、學習上升的空間以及研究的空間價值有多大等問題,選擇課題要從“淺“入”深”,課題選擇要簡單,切口要小。要從一個小切口能引申相關其他知識點的課題才是符合要求的課題。如若課題選擇方向過大,則不好把握研究方向;課題選擇過難,則沒有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那就更談不上探究學習了。因此,要選擇既能表達數學概念,又能有深層次東西挖掘的小入口課題。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可以選擇“多邊形面積的整理和學習”作為課題方向,比如,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為2:3:4,問里面可以放置多少個小正方體?這個課題答案可以有很多個,可以從這個簡單的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2建立學習共同體
由于整體教學數學課程的設計的特殊性,必須組建學生學習共同體。整體教學是一個聯系課內課外的綜合體,需要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和各科教學成果,因此,就必須建立飽含數學學科、其他學科以及整個小學教師團隊的教學共同體,并推選一名指導人進行整個教學的進程和任務安排指導,這樣才能使各方資源服務于整體性教學,才能利用各學科的優勢幫助數學學科更好地升華。
1.3提供有趣的課程材料
課程材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示燈”,有了課程材料學生才能更好地著手學習探究。文字性或是公式性太強的課程材料過于枯燥乏味,因此,要讓學生們更樂于數學探究,就必須選擇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課程材料,而且課程材料要具有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參考價值的要求。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把握好學生們的學習進程,對整體有一個統籌,合理安排進程,并指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知識點,引領學生自主將各種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
1比較法在題目解析中的應用
在對學生的進行題目解析引導的過程中,由于數學問題的解析方法存在多樣性,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就要針對不同的數學題目制定相應的解析方法。比較法在數學題目的解析應用中十分廣泛,基于不同數學問題解析方法的多樣性,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比較法教學過程中也要合理的進行例題與解析方法的選取。例如在引導學生進行圓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三角形的面積求法,并引用三角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分析三角形與圓形面積之間的關聯。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開展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探究如何利用三角形求解圓形面積。通過比較平行四邊形和圓形面積的求解方法,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不同幾何圖形的面積求解方法,通過將多樣化的集合圖形轉化為三角形面積加以求解,這也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多角度的針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計算。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三位數乘法的過程中,由于進位方法和乘法法則在二位數乘法中也適用,因此教師便可以利用二位數乘法計算方法和三位數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在二位數乘法法則的基礎上,總結出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題目的解析能力。
2圖形認知學習中的比較法運用
幾何圖形的認知作為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在課程講授中也是一大重點。為了在幾何圖形的認知教學中,幫助學生擺脫生硬的圖形記憶方法,教師便可以利用比較法構建不同圖形之間的聯系,并通過將不同幾何圖形的特點進行對照和比較,幫助學生更為直觀高效的掌握幾何圖形的特點。例如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矩形和正方形后,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知圖形特點及關聯,教師可以將不同的幾何圖形進行列舉,并讓學生對圖形的特點進行闡述,如不同線段間的關系,角度特點等,并通過引導學生對不同圖形特點進行總結,最終得出平行四邊形包括矩形和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這一結論。通過比較不同幾何圖形的圖形特點,學生不僅可以更為直觀的發現幾何圖形之間的特征與共性,也能夠在圖形特征分析的過程中,將概念理論與幾何圖形分析進行融合,從而逐漸培養起幾何圖形分析的思維與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空間幾何圖形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
3比較法在應用題型結構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應用題教學練習,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知識實際應用的意識,同時提高其對現實數學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在應用題型的練習與講解中,充分全面的應用比較法教學,能夠進一步促進應用題型練習成效的提高,引導學生對實際數學問題進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處理。例如在處理相同已知條件數和問題數的應用題時,由于學生容易對計算方法發生混淆,因此教師必須在應用題型比較的同時,對具體的分析方法進行說明和解析,從而幫助學生準確的完成應用題處理,如:一年級學生中男生有83人,男生比女生多45人,求女生人數,如果將問題換為“計算一年級總人數”,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為了計算一年級總人數,必須首先求出女生人數,再將男生女生人數求和,最終完成應用題的計算。在比較法教學的開展中,應用題型分析和處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清相同已知條件下不同問題的分析方法,也能夠促進小學生應用對比意識的建立,從而為今后實際問題的有效處理提供切實有效的參考方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