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山丹縣發展休閑農業的幾點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休閑農業是山丹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山丹縣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分析山丹縣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剖析發展休閑農業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動山丹縣休閑農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建議;山丹縣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蓬勃發展。休閑農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其發展能夠極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意義十分重大。2017年3月,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當前,國家層面上的政策導向和我國旅游、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山丹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1發展休閑農業優勢
山丹縣位于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連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總面積5402km2,轄6鎮2鄉,總人口21萬人,是絲綢之路旅游黃金線路的必經之地,素有“走廊蜂腰”“甘涼咽喉”之稱。312國道、連霍高速公路、蘭新鐵路雙線和客運高鐵貫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訊快捷,是甘肅省首批“縣域旅游產業開發示范縣”。山丹縣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境內有史稱“世博圣地”的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焉支山;有號稱“中國馬都”的山丹軍馬場;有國內保存最完整、被專家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的漢、明長城遺址和“鎖控金川”硤口古城堡;有國際工合事業的開創者、新西蘭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路易•艾黎故居和捐贈的4000多件珍貴歷史文物陳列館,有路易•艾黎與英國著名記者、國際反戰和平人士喬治•何克一起創辦的培黎學校;有被國內外佛教界人士譽為“天下第一佛”的亞洲最大室內泥胎貼金坐佛、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大佛寺。“世博圣地、五彩山丹”“焉支風、長城魂、馬場夢、佛山緣、艾黎情”旅游品牌效應逐步顯現,旅游產業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山丹縣還有雅俗共賞的烙畫剪紙,精美別致的文物復制品,雄悍張揚的胡騰舞、山丹舞獅等民俗文化產品,山丹四珍、綠色蜂蜜、旱地西瓜等土特產和風味獨特的羊肉墊卷子、搓魚子、油糕、炒撥拉、米黃兒等地方特色小吃,都體現了山丹深厚的文化底蘊。綜上所述,當地非常適宜興建農業觀光園,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
2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山丹縣依托資源優勢及本地鄉村特色,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取得了顯著成效。縣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山丹縣加快發展旅游產業扶持獎勵(試行)辦法》,加快推進鄉村休閑旅游轉型升級,每年整合資金3000萬元,支持全縣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建設旅游專業示范村4個(清泉鎮南湖村、祁店村、大馬營鄉中河村、李橋鄉高廟村),建成高標準農業科技創新示范點28個、精品休閑農業示范點8個,發展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5家,城郊和景區興辦農家樂98家,其中三星級以上農家樂35家,累計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254家;吸納剩余勞動力就業2186人。清泉鎮祁店村獲得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歷史古村”稱號,被評為“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李橋鄉上寨村被評為“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鄉村游從過去的以景點為依托、為游客提供食宿的農家樂,向現代農業觀光、高新科技農業園、采摘園、民俗節慶活動等擴展,實現了農業農村規模發展和效益最大化。
3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陳舊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資源和自然景觀為基礎的一項產業,近年來,山丹縣在休閑農業基礎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山丹軍馬場是山丹縣休閑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有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窟窿峽、大小香溝等特色景觀,但道路、住宿等設施卻比較落后,嚴重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
3.2宣傳力度不夠
山丹縣旅游資源豐富,氣候溫暖,非常適宜發展休閑農業,盡管這幾年山丹縣委縣政府對全縣的休閑農業及旅游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宣傳,但宣傳方式少,缺乏重點,許多游客對山丹縣的旅游景觀、文化底蘊、名優特產知之甚少。如山丹縣的焉支山又名“小黃山”,風景優美,氣候涼爽,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隋煬帝曾在此接見二十七國使臣,是“世博會”的發源地,但知名度卻遠不及“黃山”,就是宣傳力度不夠所致。3.3檔次普遍不高許多休閑農業園區設施簡陋,內容不夠豐富,缺少特色文化品位,缺乏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農業科技、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的應用,休閑農業發展中普遍存在檔次不高的現象,缺乏吸引力。
3.4管理人才缺乏
休閑農業是一項綜合性、多功能的產業,其發展需要導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飲服務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山丹縣從事休閑農業的人員多為農業生產經營戶轉產過來的,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管理經驗明顯不足,服務跟不上休閑農業發展的需要,已成為制約山丹縣休閑農業發展的瓶頸。
4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建議
4.1加強協作,形成合力
休閑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需要各部門、各領域互相協調,通力合作。涉及部門要完善自身行業政策措施,制定自身行業標準,促進休閑農業持續發展。各部門要協助旅游部門制定全縣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各鄉(鎮)要結合各產業特色和區域優勢,制定本鄉(鎮)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全縣休閑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4.2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為了進一步提升山丹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點的知名度,營造休閑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立足山丹縣實際,充分利用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微信、網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宣傳欄、電子屏、板報、墻報等宣傳陣地,采用豐富多彩的宣傳方式,打好“焉支風、長城魂、馬場夢、佛山緣、艾黎情”旅游品牌效應戰,遴選一批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切實提高山丹縣休閑農業類產品的美譽度,從而吸引城鄉居民來休閑消費。
4.3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休閑農業是在保護好農業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對其再開發利用,因此,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發展休閑農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出臺相應的措施,走出一條新的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持續發展之路。
4.4形式多樣,多措并舉
休閑農業是一項系統性極強的工程,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才能達到預期的效益。近年來,山丹縣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為發展山丹休閑農業經濟注入了新動力。清泉鎮祁店村依托土地流轉,探索出“土地保底入股+綠色多元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李橋鄉上寨村建設的“民俗農耕文化展覽館”發展模式;山丹縣寒旱區的龍首生態園集觀光、旅游、采摘、度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田園風格樂園模式,都是新模式,為實現農業農村規模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作者:周銀昌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現代農業試驗示范中心